- +1
徐紹史談河北化解過剩產能:沒有出現大的問題,社會和諧穩定

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任務,去產能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煤炭、鋼鐵行業作為此次去產能的首要行業,除了要完成既定的去產能目標外,如何保障淘汰產能中涉及的人員安置問題,成為國家領導以及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6日上午舉行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表示,化解產能的問題不會讓中國迎來下崗潮。
“就業問題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因為它涉及到收入,又直接影響到消費,因此就業問題廣為關注,特別是我們提出了要化解過剩產能,社會上乃至境外都有一種看法,說可能會引起第二次下崗潮。這個問題需要更深入地來分析,我覺得中國是不會出現下崗潮的?!毙旖B史說。
今年2月份,《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和《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相繼出臺,并明確指出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煤炭產能,同時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據估算,兩個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量均在15%左右,而這一規模無疑是相當大的。
徐紹史表示,為了完成上述目標,中央已經拿出一大筆資金作為獎補資金,重點幫助國有企業安置這些困難職工?!罢埻緜兿嘈?,有中央政府的指導,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過剩產能絕對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前化解工作在持續推進,按照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毙旖B史說。
就在一周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曾表示,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大約共涉及到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煤炭系統是130萬人,鋼鐵系統是50萬人。
相比于1998年以紡織為首的去產能行動,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秘書長趙家廉和多位業內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稱,此次去產能所涉及的人數和去產能的目標量基本成正比,單就人數規模來說,這也是最大一次的去產能行動,毫無疑問也是最難的一次。
盡管困難重重,但徐紹史認為中國當前的情況依舊樂觀,主要因素有以幾點:第一,有些企業雖然比較困難,但是它也采取措施來穩崗,比如說減少勞動工時,稍微壓減勞動報酬,穩住這一批,那就成了就業的緩沖帶了。第二,中國經濟總量在不斷擴大?,F在經濟增長一個點帶動的就業比過去要多得多,所以經濟不斷增長,創造的就業崗位就更多。第三,三產吸納就業的能力更大。2011年第三產業只占了42.2%,但是去年已經到了50.5%了。第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去年中國新注冊的市場主體大數在440萬個,按一個企業3個人算,就1200萬。第五,勞動力在企業地區間、行業間的流動越來越快,勞動崗位的匹配也越來越快、越來越準。
“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有就業信息網,很多需要找工作的,包括農民工,大家都可以從手機上看到就業的信息,這樣進行對接,所以勞動力在行業之間、地區之間流動速度大大加快,崗位的匹配也加快,而且精準度也不斷提高。還有非正規就業,現在有一些地方的勞動參與率也在下降,主要是非正規就業。所以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一點是應該看到的。”徐紹史表示。
除此之外,如何將中央財政將拿出1000個億的獎補資金用于職工的安置,尹蔚民此前也曾做過解釋。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方面,鼓勵企業挖掘現有潛力,在本企業內部來安置職工;第二方面,促進轉崗就業創業。第三方面,對符合條件的實行內部退養,也就是說距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以內,職工本人自愿,企業同意,可以實行內部退養。第四方面,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對不能實行市場就業的困難職工,政府將開辟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