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寓言中的管理學:老鷹拒絕鼴鼠忠告對管理者有何啟示?
通過寓言談管理
管理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組織的發展中由于內外部環境始終發生著變化,從而增加了管理的難度,為了提升管理的效率與效益,管理者應該具備足夠的能力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深奧問題通俗化,同時還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將相同或者類似的問題進行歸類,并提煉出一般性方法,在方法論上進行提升。
有養過寵物小狗經歷的讀者都知道,主人與寵物的關系非常默契,主人是寵物的絕對“領導”。寵物通過各種方式極力討好主人,在寵物眼中,主人是最可信賴的人,寵物雖然有時也會有犟脾氣,但在大多數時間內對主人都是言聽計從。主人就是寵物的信仰,寵物的行為方式以及面部表情等都是從主人那里學習到的。在寵物看來,主人手中的繩子、主人的眼神、主人的每一聲呵斥都是權力,寵物只有很好地理解權力并能夠發自內心地服從權力,才能夠與主人高效合作,從主人那里得到更多美食的同時,也能夠讓主人滿意,對家庭的和諧生活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組織成員行為的底線,制度并不一定必須通過刻板的形式表現出來。管理者在履行管理權力時也不一定要吹胡子瞪眼,以此表達管理者行使權力的威嚴,制度也可以通過和風細雨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小草正在生長,請您不要打擾”,相較于“踐踏草坪者罰款10元”的表述方式,就更容易讓人接受——雖然兩種表述方式的目的,都是在為保護草坪設計制度。于是,通過巧妙的方式將管理學思想傳達給組織成員,就成為管理理論研究者的努力方向。“通過寓言談管理”就是這種探索中的一個發展分支,通過講述管理學故事將管理學道理用通俗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些管理故事可以出自文學名著、影視作品、歷史典故、生活瑣事,只要獨具慧眼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從中體會出管理學的道理。
在時間被碎片化的時代里,知識也被碎片化了,這就需要人們具有科學管理碎片化時間的能力,以及將碎片化知識進行系統化的能力。讀寓言學管理的方式,不僅可以避免閱讀學術著作的枯燥感,而且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內輕松完成學習系統的管理學理論的目的。同時,讀者在這樣閱讀后還可以逐漸培養起讀故事學管理的能力,可以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建立起更加寬松的溝通通道。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項修煉》中論述過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學習型組織才能夠保持旺盛的成長力、競爭力、影響力、輻射力。學習
是管理者的一種能力,管理者具備學習的能力,組織成員才能擁有學習的愿望,從而成為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成員。
管理者帶動組織成員共同學習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另外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要遠遠高于管理者自身所具備的學習能力。這樣的管理者能夠帶領組織成員共同進步,從而讓整個組織保持強勁的戰斗力。
本書以闡述故事和分析故事的方式呈現,但并不缺乏學術的嚴謹性。為了更好地點破主題,在每個故事的最后都有“管理啟示”,每個故事闡發一個管理學道理。管理學是在實踐中產生的,只有放諸實踐中去才能更好地彰顯其存在的價值。本書不僅可以作為高校師生的參考資料,也可以作為從事管理實踐的一線管理者的閱讀材料。

《寓言中的管理學》,孟祥林 著,張兆睿 插畫,東方出版中心2021年9月出版
老鷹拒絕鼴鼠的忠告
老鷹從遙遠的地方飛到這片森林中準備定居。在眾多的樹木中,選擇了一棵高大挺拔的橡樹樹冠作為筑巢的地方,為來年夏天撫養后代做出了精密計劃。
長期生活在這里的鼴鼠聽到這個消息后,仗著膽子向老鷹提出忠告:這棵大樹雖然表面上看高大挺拔,但其根部幾乎全部爛掉了,隨時有栽倒的可能,選擇在這里筑巢會有危險。
老鷹作為森林中地位最高的大鳥,認為鼴鼠生活在地穴中而身份卑微,自然不會聽這樣一個地位低下的鼴鼠的告誡。
鼴鼠好心地向老鷹提出忠告卻在老鷹這里碰了一鼻子灰。
鼴鼠生氣地走了。老鷹開始筑巢,然后在這個新家中開始生兒育女。
這天早晨,老鷹高興地帶著早餐飛往家中,準備喂食自己心愛的小鷹。沒有想到,老鷹到家門口時發現,橡樹已經倒掉,心愛的小鷹也被砸死。
老鷹非常悲痛,后悔當初沒有聽鼴鼠的忠告,后來仔細想一想突然明白:鼴鼠常年生活在地下,對于橡樹的樹根是好是壞了如指掌,在這一點上鼴鼠掌握的信息比自己更多,做出的判斷也會更加準確。鼴鼠的話是正確的,但事情已經發生,老鷹悔之晚矣。
老鷹在天空飛翔,總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俯瞰蒼生,可以代表一個組織中的高層管理者。鼴鼠常年生活在地下,默默無聞不被人知曉,可以代表組織中的普通員工。
高層管理者高高在上,每天面對的都是中層管理者,與基層員工很少打交道,了解基層員工也是通過中層干部進行的,如果中層干部提供的信息不真實,高層管理者與基層員工之間就不能得到有效溝通,了解到的情況也就停留在“道聽途說”,對組織的發展狀況就很難做出準確判斷。為了克服可能發生的問題,就需要高層管理者直接與基層員工接觸,了解基層員工的心聲,因為基層員工反映出的問題才最可能是組織的真實情況。
鼴鼠生活在地下,由于地位低下而身微言輕,但在橡樹的樹根是否已經腐爛這個問題上,鼴鼠最有發言權。如果燕子或者蜻蜓說橡樹樹根已經腐爛,其建議就很難說有充足依據。但鼴鼠完全是出于實際觀察,基于第一手材料的發聲應該是最值得采信的。在與鼴鼠的對話中,老鷹表現出了剛愎自用和妄自尊大,這也是導致老鷹悲慘結局的重要原因。
高級管理者越過中層管理者傾聽普通員工的心聲,從組織的最底層收集意見和建議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管理者善于聽取基層員工的意見,以謙虛為懷,調節好作為管理者的心態,充分信任下屬,才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
聰明的管理者不是在經受挫折后才后悔未聽下屬的忠告,而是在損失發生之前就要對下屬的忠告謹慎思考,琢磨下屬提出忠告的依據是什么,在拒絕忠告之前應該有充分依據,而不應該想當然,更不應該以身份尊卑評價忠告的含金量。
鼴鼠對老鷹提出忠告的時候,老鷹的思維前提是鼴鼠身份卑微,并據此認為鼴鼠的話不足信,于是不加思考就斷然拒絕,潛意識中還是自高自大在作怪。如果老鷹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也許可以改變看法。鼴鼠的工作就是打地洞,對地下情況的認識,鼴鼠是最專業的。雖然鼴鼠的身份比較卑微,但由于在熟悉地下情況方面沒有人能夠做到比鼴鼠更專業,對鼴鼠提出的看法自然應該予以首肯。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偌大森林中,老鷹好不容易選擇了這棵高大的橡樹筑巢,說明老鷹對這棵大樹情有獨鐘。
人們在選定一個目標后就很容易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最初的選擇決定了后續選擇,這個被鎖定的對象即使存在瑕疵也會被忽略掉。這時如果有人說自己選定的對象有缺陷,“老鷹”不但聽不進去,而且還會覺得自己在人格上受到了侮辱。這是虛榮心和首因效應在發揮作用。
不但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且還會對忠告者心存偏見,久而久之誰還會對“老鷹”提建議,“鼴鼠”都會保持沉默,“老鷹”的后果可想而知。
鼴鼠本來是好意,但老鷹由于自己人格上的缺陷導致鼴鼠受到傷害。這種自取其辱的事情誰也不會搶著做。組織發展中總會存在這樣的“老鷹”,“鼴鼠”有了這樣的經歷,再有類似事情發生時,只會袖手旁觀,看到“老鷹”受到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不會有悲憫心情,相反會認為,這是“老鷹”應該得到的結果。
老鷹待人接物的態度,不僅會使鼴鼠對老鷹失望,而且還會使得其他所有與鼴鼠一樣希望通過向老鷹提出忠告并使老鷹一家得以保全的人保持沉默。
品性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未來,品性需要通過一輩子的修行得以完善。老鷹就是需要不斷修行的管理者。老鷹本來應該與鼴鼠成為好朋友,但由于溝通失敗導致兩者不能相互信任。老鷹雖然還是在天空中翱翔,但實際上已經成為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
老鷹的身旁雖然也有燕子、大雁等飛翔,這些同伴之間本來可以相互提攜、相互幫助,但燕子、大雁從鼴鼠那里得出“老鷹不可交往”的結論。大家雖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中,但心理距離越來越遠,威武的身軀只能像蒲公英一樣,孤寂地在空中飄蕩。
管理啟示:傾聽一線員工的建議
鼴鼠比老鷹更熟悉樹根的狀況,在大樹的穩定程度方面,“鼴鼠”才是專家,更具有發言權。但在老鷹面前,鼴鼠人微言輕,好的建議不受重視。
如果“老鷹”能俯下身來傾聽一線員工的真實信息、真誠意見,并據此做出科學判斷,老鷹的決策會更加有利,才能更好地為組織這艘大船把舵。
(作者孟祥林為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本文摘自《寓言中的管理學》一書,澎湃新聞獲授權轉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