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天用鍵盤“殺人”了嗎?
今天用鍵盤殺人了嗎?(噴子請進) 原創 你的九叔 39健康網 收錄于話題 #新奇百科室 ,93個


對于網絡暴力
相信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但很少人能意識到
有時候動動手指
就可將一條鮮活的生命抹殺
網暴下的亡魂
三年前
德陽女醫生小寧(化名)一家到游泳館游泳
期間一男孩疑似對小寧做出侮辱性動作
她要求道歉卻遭拒絕
且被男孩吐了口水
小寧丈夫一怒之下,打了男孩
后續雙方家屬還發起了多次肢體沖突

最后報警收場
小寧丈夫向男孩和家屬道了歉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
第二天男孩家屬竟去小寧就職的醫院鬧事
要求院方開除小寧
隨后還把當時沖突的視頻公布到網上
隨著網絡擴散,小寧一家遭到人肉搜索
各種鋪天蓋地的謾罵也一一來襲

面對這些無理的譴責
小寧情緒日漸變差
最后不堪重負選擇自殺

無獨有偶
國外一位網名叫Near的天才程序員
曾因制作出色的游戲模擬器而被大家喜愛
但就在今年6月27日
他也因不堪網暴壓力而自殺了
在自殺當天
他在社交網絡上連發12條推文
公開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和樣貌
并訴說了這幾年承受的痛苦


“請不要因此怨恨我,盡管我知道這會讓許多人難受,
但我遭受的痛苦遠比這更多”
原來他一直被某網站的匿名網友攻擊
取笑他跨性別者的身份
甚至連他的朋友也被一同騷擾
而攻擊他的
正是Kiwi Farms論壇的用戶
該論壇喜歡尋找那些看起來脆弱敏感的人
并把他們當作網絡暴力的“娛樂”對象

這類互聯網的集體暴力
幾乎沒有任何反制的方式

而且總是在造成無法挽回的事態后
大家才從狂熱中回過神來
網絡暴民是怎么誕生的
互聯網的匿名性和便利性
把人類從持續了上千年的高語境狀態
直接拽到了低語境狀態

由于大多時候在網上發表任何觀點
都不需要承擔太嚴重的后果
雙方直接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就會讓分歧產生的幾率大幅增加
當你氣憤地打下“WDNMD”那一刻
網暴就開始了

而網暴者常常還有以下特征
施虐心理
有施虐心理的人
能靠對他人施虐來得到滿足感
比如評論區冒出的噴子
還有游戲中喜歡搗亂
破壞其他玩家正常體驗的人

這類人不太能感到同情和懊悔
但他們知道,這樣做能讓他人難受
例如上面提到的Kiwi Farms論壇中的用戶
這已經屬于精神變態者的范疇
神經科學的研究認為
施虐欲是一種在嚴峻環境下
被激發的生存策略
這對于蠻荒時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可在現代社會中
這種技能顯得過于落后了

從眾心理
用集體的力量形成道德上的審判
是現階段網絡暴力的一種突出表現
法國群體心理學者勒龐認為
進入了群體的個人
在集體潛意識機制的作用下
在心理上會產生一些奇妙的變化
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識
變成另一種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動物

例如當年對劉翔的網暴
有人說他輸不起,詐傷
有人說他既然有傷就別上
不跟著罵就好像是在幫失敗者開脫

從眾的人不追求真理
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
誰向他們提供想要的幻覺
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

誰摧毀他們的幻覺
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比如塌房后回踩偶像的部分追星族
互聯網媒介的本質也會促使網暴的產生
硅谷企業家保羅·格雷厄姆注意到
互聯網是一種在設計上
就會引發分歧的媒介
微博上反對的聲音往往更容易激起討論
通過惡意剪輯歪曲事實的視頻
也成了許多無良媒體的流量密碼

玩游戲的時候
難免遇到一些技術不好的隊友
一些人輸了之后便會對隊友惡語相向
但我們沒法知道屏幕對面的是什么人
可能是一邊游戲一邊看劇的攪局者
也可能是剛買游戲的新玩家

一句“菜比就別玩了”
就能摧毀孩子一整個夏天的期待

網絡發展成今天這樣子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聲音能被聽到
但在卯足了勁想讓對方認錯的過程中
我們又可曾看見自己丑陋的樣子?

參考資料:
[1] Buckels, E. E.,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sadism, T,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18, doi : http://dx.doi.org/10.14288/1.0369056.
[2] Paolo Granatta."Culture as Mediatization: Edward T. Hall’s Ecological Approach." InMediaciones de la Comunicación 11.11(2017): doi:10.18861/ic.2016.11.11.2627.
[3] niemanlab.org/2017/06/using-social-media-appears-to-diversify-your-news-diet-not-narrow-it.
[4] Neumann C S , Schmitt D S , Carter R , et al. Psychopathic Traits in Females and Males across the Globe[J]. Behavioral Sciences & the Law, 2012, 30(aop).
原標題:《今天用鍵盤殺人了嗎?(噴子請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