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不長大的“巨嬰”,是怎么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愿望?

2021-09-04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不長大」,是怎么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愿望? 原創 塔門 塔門

「中國社會90%的問題,或者絕大多數的愛與恨,都和一個基本事實聯系在一起,就是絕大多數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五年前,心理咨詢師武志紅在《巨嬰國》書中,把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稱為「巨嬰」。他認為巨嬰有三個特點:獨立性差、認為世界必須要按自己的想法運轉、認為事情必須一分為二,非黑即白。

稍有些社交網絡沖浪經驗的人很容易就能發現,大量微博網友符合這三個特點。巨嬰也一直作為一個負面的稱呼存在。

然而2004年香港雜志《JET.Fly with us》使用了另一個有別于巨嬰的詞:杰斗,英文源于《泰晤士報》的 Kidult。指一個成年人童心未泯,仍然熱衷年輕人文化。中文常把這類人稱為「老頑童」,即便他們并不老。近年來,不少香港雜志都出現了 Kidult,用來描述越來越多新一代成年人(泛指30至40歲)愛好玩樂的一個社會現象。不少人把杰斗當做一種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

另一個相似的詞是頑童族(Grups)?!都~約時報》是這樣定義 Grups 的:「他擁有十幾雙運動鞋,不惜一擲千金購置滿柜子的名牌牛仔褲,一說起最新的音樂大碟就停不了口。他不是孩子,也非十幾二十的嫩頭小子,這是一群正以自己的方式定義著青春,也一舉消滅了年齡代溝的成年人?!诡B童族,也一度被許多人認為是最時髦的都市人群。

大陸知名人物里的一個典型「大齡兒童」是大張偉。DT 財經曾經統計過,從2010年到 2020 年,參加節目數量最多的綜藝咖是大張偉,10 年間他參演了 90 檔綜藝節目??此瓶跓o遮攔的語言、夸張的肢體動作……「大小孩」人設的大張偉,受到大量觀眾的認可。

互聯網上女性的擇偶偏好里,也出現了不少對「大男孩」型大叔的推崇。

越來越多的「成人孩童化」

2010 年,一篇名為《Kidult——值得關注的成人孩童化現象》的論文,總結了當時社會上的幾種大齡兒童類型。2021 年,我們也根據一些最新的社會現象,對這篇文章所提出的類型作一些補充。

1. 后成年時代:生理成年了,但心理可以是小孩

盡管年紀到了法定的成年年齡,但大齡兒童的心理年齡發展卻仍然滯后,比生理年齡小10-20歲,處于「后兒童時代」。

就像幼童一樣,這些大齡兒童情緒化、疏于算計、不能正視現實。用比較常見的概念來形容,這些心理童稚態的大齡兒童與「巨嬰」類似。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 Donald Winnicott 認為,每個人都可以被看成一個能量泡,在能量泡的成長過程中,必然要伸展自己。但不管是對于心理童稚態的大齡兒童——還是巨嬰——來說,這些可能遭遇不適甚至痛苦的伸展,是他們想要回避的。

一個現實例子是關于「舒適區」的討論。在職場里摸魚劃水的年輕人樂于開機混底薪,對職場的加班學、表演學深惡痛絕——盡管這可能讓他們的底薪變得更誘人。

以往,一個成年人需要擁有「成熟」的特質,面對和處理進入社會后,需要應對的種種難題。如今,年輕人身處一個流動的社會,「換工作、換對象、換城市」變得更加容易,這里不行,就換一個地方。社會整體的發展,讓年輕人感受上「網抑」,但實際生活被各種便利的商業服務、娛樂、輿論保護兜底,「不成熟、不諳世故」也可以生活下去。

「成熟」不那么必要,讓更多的人得以可以選擇「不長大」。

2. yyds,絕絕子:語言行為的幼稚化與游戲性

大齡兒童的童稚態不光體現在對生活的態度上,也體現在他們使用語言的風格上。如今大齡兒童使用語言的特點是疊詞化、網語化、港臺化等。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用法包括「吃飯飯」「小哥哥/小姐姐」「我們男孩子/女孩子」以及「那真是太棒惹/太好?!梗霈F在許多成年人的日常。

美國心理咨詢師 Kathryn Smerling 認為,情侶之間使用孩童的方式交流,類似于共同創造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私人語言,能夠增強彼此之間的親密感。

即便 yyds、絕絕子這種網絡語言的濫用廣受詬病,但這些游戲性的流行語一發不可收拾式地走紅,也說明了如今人們對「幼稚化語言」的偏好。

除了語言上的幼稚化,大齡兒童的行為也有幼稚化的特點。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日本電影《每天回家都會看到老婆在裝死》中,妻子挽回婚姻的方式,是每天在丈夫下班時扮演不同的「死亡場面」以勾起丈夫的好奇心。

這種游戲性的相處方式,被大量觀眾羨慕和爭相模仿,背后的本質就是成年人試圖用娛樂的方式,消解生活中大小問題。在普通大齡兒童的身上,扮鬼臉、走路蹦蹦跳跳等,也是常見的幼稚化、游戲化行為。

社會學家李銀河也對這種生活態度表達了肯定。她認為游戲人生的態度讓人有沖動投入人生。欠缺這份沖動,人就會安靜地淡出游戲。

3. 猛男必備:消費和審美上的可愛化

大齡兒童的消費是具有可愛化導向特征的,2020 年的兩個數據大概能夠說明這個問題。2020 年,售賣盲盒的泡泡瑪特市值一度接近 1600 億港元,玩具積木制造商樂高的全球收入超過了 58.7 億歐元。

成年人對于可愛物品的消費需求也被眾多品牌發現。Gucci 把哆啦 A 夢印、米老鼠和皮卡丘印上了奢侈品包,Puma 把馬里奧和路飛印上了運動鞋??蓯鄣膭勇蜗螅闪艘徊糠秩速徫镘嚴锏某??。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 Donald Winnicott 認為,幼童在離開母體轉向外部現實世界時,會試圖尋找一個「過渡性的客體」作為母親的替代品,以緩解焦慮。而成年人出現緊張情緒時,這些可愛的玩偶,也會成為他們給予自己慰藉的工具。

除了消費,大齡兒童在文化上也有可愛化的傾向,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猛男 meme」?,F在的猛男文化并非是拳拳到肉的競技場搏斗,反而代表著粉嫩、柔軟、可愛。在微博@虎撲的步行街 上搜索「猛男」,你能夠得到的不僅有健身房的 battle,還有「小奶貓和小白兔的超治愈互動」和「猛男還愛看小熊」。

可愛的產品和文化,已經成了現代大齡兒童緩解壓力的途徑之一。

4. 部分微博網友:思想觀念的“純真化”

在西方文化中,「純真」這一觀念的集中表達首先出現在神學領域?!妒ソ洝ば录s》中,無論對圣嬰耶穌描寫,還是耶穌珍視兒童的態度,都彰顯了兒童的純真圣潔這一概念。

但在英國公開大學的人類學教授 Mary Jane Kehily 的一次考察中發現,「兒童的純真在社會、道德和情感上是不成熟的」,他們的純真性往往帶有非黑即白的二元論特質。而這種缺陷也在現在的部分大齡兒童身上體現——比如微博網友和許多飯圈粉絲的身上。

現在部分微博網友的觀點是偏保守的,他們希望你在發生重大事件時,能夠首先亮出你的立場而非觀點,以便他們辨別「是敵是友」。這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只有好人和壞人,沒有反轉的機會。

5. 老了也可以年輕:審美情緒的叛離性

近幾年,越來越多「潮酷」的老年人出現在大眾視野。

傳統觀念中,成年人的審美會向深奧、抽象等方向靠攏,兒童的審美則具有簡單、炫彩、夸張和可愛等特質。但在大齡兒童的眼中,他們并不在意這些來自于社會的規訓,而是「叛逆地」接受兒童向的審美。

主持人蔡康永的衣服上永遠都有一些非常規的設計,綜藝咖大張偉的發色和發型也不像「傳統成年人」那樣規整。

他們所代表的大齡兒童,是對「成年人」定義的一次集體逃離。他們對于「成年人應該 ×××」的價值觀也作出了自己的反抗。這也給如今的大齡兒童們提供了發展模板。

所以,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成年兒童

大齡兒童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是「兒童」和「成年人」概念模糊的結果。

剛開始,區分兒童和成年人的標準是年齡。兒童和成年人在學校憑年齡被分隔,更年長的人擁有更強的讀寫能力,能夠獲得更深刻的知識和理解。成年人也逐漸成了兒童學習的對象,形成了一種「成人思維」與行為模式。兒童和成年人在生理和智識上都區分明顯。

但現代媒介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局面。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到:

電視的出現,向曾經的「兒童」提供了一種不需要門檻便能獲得信息的方式,打破了成年人對于信息和學識的壟斷。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界限,也不再單純以學識來劃分。在電視之后出現的互聯網,更是進一步地模糊了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界限。

除此之外,原本區分兒童和成年人的是「成就威信」。但現在通過互聯網,成年人發現,當自己還普普通通上著班時,00 后已經成了 CEO,掌握了八國語言、拿到了藤校的 offer,十幾歲的孩子已經成了石墨烯科學家……這些事實讓成年人樹立的權威再次倒塌。

戈夫曼的「擬劇理論」認為,當個人的「后臺」秘密行為被暴露時,個體會焦慮不安。當現代媒體將成人的「后臺」空間幾乎無保留地暴露給孩子,成年人全知全能的權威下降,并且已經無法通過表演繼續維持「成人」地位時,一部分人便會不再懼怕暴露,而是希望擺脫角色扮演的束縛,并反向追求曾經屬于兒童的自由天真。

此外,Kidult 文化的出現,也和社會整體的「媚青」氛圍有關,由于年輕人是最大的消費群體,也是社交網絡時代聲量最大的群體,整個社會的焦點集中在「后浪」身上。于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年輕人的身體和樣貌、年輕人的說話方式,壟斷了當代審美。

各路博主 KOL 提供了大量優質「年輕人」樣板,但中年人、老年人的范本只有一種:「成功」,但這種「商業領袖」式的成功對大多數人而言,難以模仿、難以企及。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一旦和年輕人更接近,就可以擺脫「油膩」的指責,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于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近乎被動地,接受和迎合年輕化的生活方式。

但另一方面,Kidult 也遇到了一些和「躺平、摸魚」相似的處境。由于社會主流仍然把「年齡」和「成功」進行強關聯。30 歲的你還在糾結應該購買 PS5 還是 Switch 時,身邊的人卻在相同的年紀,接連完成了結婚、生子、購房等一系列「30歲里程碑」的大滿貫。如果你還是無法遵守諸如「三十而立」的年齡規訓,似乎就在和社會背道而馳,焦慮情緒可能更加讓人難以呼吸。

因此,Kidult 文化,一面備受推崇,也一面與社會傳統結構和文化產生了比較劇烈的沖突。但對個體而言,kidult 的出現是普通人擺脫規訓,追求「可愛」、緩解壓力的生活方式。對系統而言,kidult 是對社會責任、社會使命感的消解,進一步地模糊年齡帶來的界限,拆解「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傳統關系。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對「責任」的消解。

一個解決之道或許在于分清孩童態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對自己而言,是讓年齡規訓松綁」,「在公共領域,則需要學習和承擔成熟的責任」。

1. Kidult_值得關注的成人孩童化現象_丁菊

2. 佛系青年亞文化現象的心理結構探析_令小雄

3. Kidult現象的文化解讀_王傳棨

4. 四歲漢語幼兒的詞匯語義關系個案研究_李倩

作 者 | 阿 米

編 輯 | 王朝靖

題 圖 | ins@zgonowicz

插 圖 | ins@raulsoria

談談

你覺得自己是大齡兒童嗎?

原標題:《「不長大」,是怎么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愿望?》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襄樊市| 德庆县| 兰州市| 佳木斯市| 广德县| 杭锦后旗| 安宁市| 手游| 开封市| 株洲市| 科尔| 突泉县| 抚松县| 临安市| 云浮市| 民和| 曲麻莱县| 澳门| 武汉市| 从江县| 嵊泗县| 宁化县| 舒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雷山县| 辉县市| 临武县| 淮滨县| 阳谷县| 腾冲县| 仁布县| 盐津县| 上饶县| 兴和县| 沙湾县| 石渠县| 株洲县| 塘沽区| 灵台县|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