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富豪們巨資購買的波爾多酒莊,現在還好嗎?
最近,互聯網上各種讓人應接不暇的新聞中,一處歐洲小鎮開始被人們關注,它就是位于法國的波爾多。
距離巴黎500公里的波爾多是世界聞名的“葡萄酒之都”,不少國內富商們在這里購買酒莊、向國內售賣自家專屬酒窖里的私藏紅酒,順便提升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品味。
雖然屬于中國人的酒莊只占這里酒莊總量的零頭都不到,但這小小的“零頭”已經在最近十年里,成了一些國內社會名流和資本群雄逐鹿的競技場。

在過去的十余年里,中國商人早就陸續涌入了波爾多,開啟了他們的酒莊收購之旅。
在女明星酒莊夢實現三年前的2008年,為了幫女兒圓夢,龍海投資集團董事長程佐昌以其旗下的貿易公司出資購買了位于法國波爾多的拉圖拉甘酒莊,這也是法國酒莊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買家。
酒莊由程佐昌的女兒、當時僅27歲的程海燕經營打理,她重新裝修了品酒室及法式廚房以接待中國游客,并且聘請了當地的釀酒師改善酒莊所出品的紅酒口味,讓它更適合國內消費者的偏好。

購買后的重新裝修以及對酒莊所釀紅酒的口味調整,也是后來陸續進入波爾多地區收購酒莊的中國買家大多會進行的。據不完全統計,在近十年中僅波爾多地區已有約150家酒莊被中國買家收購,中國已經成為在波爾多擁有酒莊數量第二多的國家。相比之下,數量位列第一的比利時買下第100家酒莊還用了將近七十年。
購買這些酒莊的人里,就不缺乏開頭提到的國內明星和名人們。
其實,一個酒莊就代表著一個富豪的“莊園夢想”。隨著收購潮流大熱,“酒莊”這個詞兒配上“法國”,也一度成為了“浪漫”、“愛情”的必備意象。
當然,賺錢的不只是賣酒,國內眾多的電影、電視劇也將這些“種植園+釀酒廠”作為熱門取景地。

電影版的《將愛情進行到底》中,中年徐靜蕾與李亞鵬就在波爾多重逢,一起孩子氣地逃單、牽手跑過小城里的鵝卵石巷子。而有關娛樂圈、商界的新聞,也總會在波爾多相聚。

除了明星們或是出于投資目的、或是想要附庸風雅購買酒莊,波爾多地區以釀酒作為主要產業的大小酒莊里原本平靜到有些無聊的生活,也因為這些轟轟烈烈的收購多了不少新聞。
2013年柏聯集團總裁郝琳在完成了對擁有53個葡萄園的酒莊大河城堡的收購后,與兒子、酒莊原主人、以及一名翻譯登上直升機巡游俯瞰酒莊。直升機因不明原因故障墜入河中,剛剛完成了“中國人對波爾多房地產最大規模的一筆投資”、舉辦了媒體招待會和慶祝活動的企業主一行人也不幸遇難。
據說也是為了避免風險,后來低調的富豪們選擇用無人機來一覽當地酒莊密布的田園風景。
不過法國的酒莊買不起,或者對酒沒有那么熱愛,純粹想過過癮的明星們,也會在全世界各地葡萄酒著名產區購買酒莊,或者選擇購置酒莊的“平替”項目,通過聯名或者帶貨將自己的名字貼上葡萄酒瓶。
2011年,姚明退役后在美國收購了一家酒莊,創立了姚氏酒業公司,旗下有三款酒:“姚明-納帕谷赤霞珠”,“納帕勛章”,以及“金峰”洛迪干紅葡萄酒,酒標上以加州那帕谷地圖為背景,配以中國書法寫的“姚”,而“明”中包含的“日”和“月”則化身為簡潔的金色小符號。這里出產的酒還被國際評論家評為“代表了非常高的水準”,姚明的酒莊也被評級為“美國優良酒莊”。

還有郭德綱,早在2013年,他就公布了對紅酒生意躍躍欲試的想法,當時人們以為這又是他的新段子,但傳說中的“德云紅酒”真的來了,他和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杜利德酒莊合作推出了一款“德云紅酒”,上面英文字母“DEYUN”,一看真是擺脫了京城胡同味,滿屏的洋氣滿滿。
影視明星參與釀酒的,不止是上面幾位。沒法在國外大筆一揮買下酒莊,但可以做代理生意。
黃曉明在2015年成立上海醇雅明坊葡萄酒公司,與西班牙明星酒莊蘭牌酒莊達成了獨家代理協議。這里的葡萄酒曾四次入選世界百大葡萄酒精選,同時還長期受到米其林大廚的推薦。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讓眾多中國買家在這幾年看上了法國這片地區的各大酒莊呢?
位于法國西南部的波爾多地區地形平坦,位于加龍河下游的沖擊平原海拔都保持在1-42米之間。偏低的緯度也讓它的氣溫高于同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其他地區。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波爾多盛產包括赤霞珠和美樂在內的五種葡萄。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優質葡萄酒產區,波爾多的葡萄種植面積達10萬公頃,每年生產8億瓶左右的葡萄酒。知名度較高的葡萄酒都集中在波爾多的1855年列級名莊、部分右岸名莊和一些中級酒莊里,這部分酒莊不足波爾多酒莊數量的1%。在擁有近萬家酒莊的波爾多地區每年會有300家左右的酒莊進行公開出售,售價折合人民幣從七百萬元至五六十億元不等。

特別是在前兩年,國內還掀起了一股“拉菲現象”。拉菲是位于法國波爾多梅多克地區的一座酒莊,也是波爾多眾多葡萄莊園的代表之一。這座酒莊的紅酒在國內的崛起,離不開中國人對拉菲紅酒的喜愛,在過去,拉菲酒莊的排名并不算靠前,但在這兩年,紅酒的交易價格是不少酒莊的好幾倍,在香港蘇富比的一次拍賣會上,3瓶原估價僅6.5萬港元的1869年拉菲紅酒被以每瓶150萬元的破紀錄價格買走,坊間流傳的一個笑話是,一個82年拉菲的空瓶子曾被國內收藏者以2000元購下。
不過,大多數中國買家在選擇酒莊收購時,或許就沒有這么狂熱。他們大多會選擇其中規模較小也沒有什么名氣、或是經營不善的酒莊買入,這部分酒莊的價格大多在200萬至300萬歐元左右。除了一小部分熱愛紅酒、想要和家人有一片莊園可以度假、休閑的富豪外,大部分購買酒莊的商人其實都在國內擁有銷售渠道,計劃運送酒莊出品的紅酒回國銷售。
他們大多不會參與到實際的葡萄培育、紅酒釀造中,日常的運營依舊會交給當地的團隊,而產出的紅酒80%都會“專供中國市場”,在法國當地及歐洲市場根本不會進行銷售。
“中國隊”的迅猛速度也在當時驚到了習慣慢生活的法國人。由于這些中國買家大多不會自己參與日常經營,但這些并不出現的年輕買家大多會為酒莊更換一個自己更喜歡的名字,這也讓忠于傳統的當地人有些惶恐和驚訝。

一座酒莊內懸掛的春聯
面對“御兔”、“金兔”的名稱與新logo,法國人還是會訝異為什么會把兔子這種對于大面積種植有葡萄的酒莊來說只有害處、多少有點不吉利的動物當成酒莊的標志。除了習俗和經營方式等小細節,當地人對于中國人收購酒莊的不解主要還是來自于這種收購行為的功利性。
一部分中國買家對紅酒文化并沒有多大興趣,收購酒莊也沒有抱著培育更優良的葡萄品種、改善葡萄酒品質的目的。很多買家抱著將紅酒銷往國內賺快錢的想法來到這里,看中的是波爾多的名氣和“法國紅酒”的噱頭,然而對最為重要的品質反而不甚在意。這樣急功近利的收購與后續經營,不僅對當地產區產生的正面影響很小,甚至可能會損害波爾多紅酒的聲譽。
不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里就刮起過一股購置酒莊的熱潮,不過那時的主角是日本人。日本富豪們爭相購買這里的酒莊,學習這里的釀酒技術,并帶回國,最后產生了品質不輸于法國本地的日本葡萄酒。但由于法國密特朗政府的干預,稱“這關乎法國文化”而最終向日本人關上了競購酒莊的大門。
如今,環境發生了改變。由于法國高昂的遺產稅,很多酒莊繼承人無法承受繼承酒莊所需繳納的稅費和后續經營費用,在波爾多勒龐酒莊的葡萄酒釀酒師讓·皮埃爾·阿莫乎看來,中國資本的進入其實是在幫助當地的莊園主人。
這樣的收購行為讓擔心子女未來無法負擔相關費用的莊園主人可以安心退休,也讓已經經營不善的小酒莊主人們有了可以脫手變現的機會。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5大葡萄酒消費國,而傳統的紅酒產酒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消費則在萎縮。特別是在疫情后,紅酒不再是必需品,其實早在2006年,歐洲就已經出現了紅酒消費危機,不少葡萄園和酒莊面臨滯銷局面,歐盟開始鼓勵企業把多余的葡萄酒處理成其他副產品,讓一些葡萄園放棄種植,讓這些種植戶“體面收場”,以便中國的新富人群成為這一歐洲生活方式的拯救者和沿習者。
并且隨著近幾年紅酒歷史及文化在中國的普及,法國媒體認為,中國人參與到波爾多1855年列級名莊的經營其實只是時間問題。等到那一天來臨時,“中國隊”所擁有的巨大現金流和市場,必定會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

不過,再聰明的投資家估計也沒有預料到新冠疫情的到來。2020年疫情爆發后法國遭遇旱情,幾乎所有產區都需要提前進行采摘,葡萄產量銳減;進入2021年,又接連遭遇了毀滅性的春季霜凍和夏季暴雨,葡萄酒產量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嚴重依靠出口和國際物流的法國紅酒更是遭遇重創。作為生活中的非必需品,外加疫情帶來的出門不便及商超停業,葡萄酒的銷量也在疫情期間大幅度下滑,僅去年一年法國釀酒業就已遭受了15億歐元左右的損失。

而中國買家購入的酒莊因為經營理念文化沖突等,頻頻因違規及勞動糾紛問題被政府罰款、面臨糾紛訴訟。甚至有些葡萄園因為資金周轉等問題,無法進行正常管理和種植,最后田地荒廢直到被政府回收。
同時在國內隨著近兩年市場的逐漸成熟,愛好紅酒的人也有更多途徑了解到相關知識,這讓這些酒莊所出品的品質不夠頂級的紅酒無法再僅僅依靠“來自波爾多”的名氣而擁有市場。更何況在整體環境停滯、經銷商均大量積壓存貨的情況下,本就沒有什么競爭力的小酒莊更難突出重圍。

前期考察和調研的不充分也讓一些投資者的想法“過于天真”,花3000萬元買下只值1000萬元的酒莊的情況在發生后很難在追溯責任。而對經營維護費用的估計不足也是小酒莊后續難以維系的主要原因。
大到聘請管理團隊、工人、釀酒師,小到購買葡萄種子、給土地施肥、更換酒瓶包裝,每一步都需要投入成本,更別提葡萄生長要靠老天賞臉,遇上自然災害或氣候條件不好的年份,所有成本計算、盈利模型都要推倒重來。
其實在2017年,就有傳出幾家國人收購的法國酒莊被荒廢的消息。法國媒體當時報道稱所有的管理團隊人員都已不知去向,中方最高管理者以前偶爾出現在酒莊,其下屬雇員長時間遲到,發出的公告文件也有很多錯誤,葡萄園中的雜草高度甚至超過了葡萄藤的高度,酒窖中還存放著整個2015年份的葡萄酒,卻缺乏足夠的設備保存。之后國內媒體聯系投資方,投資方連忙辟謠:“莊園各項經營正常、員工穩定,不存在失聯和經營困難。”誓言要追究法國和波爾多媒體的責任。
但波爾多酒莊的經營難題,確實讓不少國內投資者頭疼。
當地的管理人員透露,2018年時,酒莊除了葡萄園,就是荒地和雜草,不少樹木遭到了甲蟲侵襲,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酒莊在未來的后續投入可能很難估計,等到收回成本正常運營時,莊園主人的投入可能已經上億元,甚至有人這樣認為,收購酒莊并不難,只要你能扛過剛開始的100年。
參考來源:
羊城晚報:買下法國波爾多酒莊的中國人
酒業時報:700萬就能買酒莊?中國買家10年掃貨150家法國酒莊
紐約時報中文網:中國資本入侵法國波爾多,酒莊更名惹爭議
第一財經日報:波爾多葡萄酒賺錢的秘密:三個人能經營一個酒莊
北京紅酒兄弟Wine Brothers:在肺炎疫情下的法國酒農和酒莊還好嗎?
撰文:盆栽,Jonas
編輯:Sebastian
圖片來自網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