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雙減”后,一個老師嫌棄的眼神以及促進政策更好執行的思考
老師嫌棄的眼神 原創 吳主任 吳主任 收錄于話題#吳主任陪你閑聊,34#吳主任談教育,51

主任,昨天給二年級娃報了學校課后服務,之前單純地認為應該響應國家號召,結果昨天一開會,發現自己真的太單純。
通知上寫的是三段式,有運動有輔導,可現場老師話里話外都明確表示,這個課后服務只給看著孩子,別的什么都不管,而且不是本班老師,有可能是后勤或者其他人員輪流(家長要加入志愿服務隊),還一再強調,老師們都很忙,沒時間管這些,有很多家長聽完就走了。
本以為孩子們一起在學校復習一下還能集體活動,應該比一回家就窩在家里強,可是從老師嫌棄的眼神里,我覺得自己真是在給老師們添麻煩。
“雙減政策”到底是為了什么?從現在看來,應該理解為"自力更生"吧。
_______________
任何事情從一個大的指導思路和目標到具體執行出來的樣子,過程中難免各種意外,是漫長的曲折。
不過人的行為邏輯是基于人性的,大致可以預測出來。
課后服務,誰服務,給多少錢,這些都是問題。
家長們暗地里都期待在這些時間里老師能額外教點什么,但這與“雙減”不符。那就是純托管服務了。托管服務,對工作人員的要求比較低,看守,維護下秩序即可。學校自然也沒有動力和預算花更多錢請老師來負責這段時間。
最好是家長們都加入志愿服務,輪流幫忙看孩子。一來給學校減輕負擔,二來更加熟悉自家孩子的同學們。感覺很妙。
退一步,家長們比較希望看到課后服務是自習,學生們都乖乖地待在教室里學習,如果遇到不懂的,還能現場請教老師。
在極低的預算情況下,老師動力不足,只會抱怨,甚至想辦法換個工作。
所以你察覺到了老師“嫌棄的眼神”并不奇怪。
因為除了極個別用愛發電充滿理想的老師,多數老師哪怕被要求負責課后的這段時間,態度也會偏消極。因為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主要是沒有恰當的激勵機制。
唯分數論不可取。讓孩子們有更全面發展是一個很好的目標。
問題就在于,手段能否達到目標,以及,強悍的唯分數論的源頭是什么?
未來在“雙減政策”的引導下,盡可能減少測試,且不公布成績,不排名。那么讓家長們喜上眉梢的做法是什么呢?我猜啊,大概率考卷的難度會降低,再降低。這樣,每個孩子在為數不多的考試中都能取得靚麗的成績單。可謂是皆大歡喜。
現在的這批孩子在未來大概率不會被考試遲到或者考試碰到難題之類的噩夢嚇醒。
教育需要一些變化,需要創新。然而創新的必要條件是借鑒、嘗試、競爭。每個人都能對“什么樣的教育才更好”說兩句,至于哪種教育方式更好,考慮到人固有的天生差異,也許應該嘗試更多元的選擇和對照?
“雙減政策”的目的,那肯定是為了讓人民群眾不僅都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還能擺脫“教育軍備競賽”帶來的育兒“焦慮”。
“快樂教育”正在熱情地向各位家長招手。快樂一天是一天吧,雖然總會有一決勝負的篩選時刻,無論是高考還是就業。到底是提前準備還是先玩玩再說,家長的內心大概早有自己的小算盤了。
原標題:《老師嫌棄的眼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