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課后延時服務,你選多長時間?
9月1日,對于很多家長來說,是個大喜的日子——開學了。
只需看一看當天朋友圈里抑制不住的喜氣洋洋的氣氛,就能明白:明著是曬孩子重歸學校,背后卻是在慶祝神獸歸籠。
這個暑假與往常不同,國家重磅的“雙減”政策落地,開學之后有了新氣象,比如,課外教培的退燒,一兩年級不再筆試,還有課后延長服務的全面鋪開。
之前所謂“3點半難題”成為社會的痛點,學校普遍放學太早,和父母的下班時間不匹配,這樣一來,很多沒有老人照顧的家庭,只能選擇托班來接孩子,這又給瘋狂的校外培訓培育了市場。
現在,國家要求學校提供每天不低于兩個小時的課后延時服務,基本做到與當地職工下班時間相匹配。那么,到底幾點鐘放學?
我家孩子所在的學校,原則上是3點半放學,之前一直有半個小時的“快樂30分”的課后服務,上個學期又延長了30分,變成“快樂60分”,被家長戲稱為“快樂翻倍”。
昨天是開學第一天,學校就發來問詢表,由家長自行決定:選擇一個小時的、兩個小時的,還是三個小時的課后服務?最晚一檔被安排在6點之后接孩子。
我想,這道小學級別的“數學題”,很多家長都在做。課后延時服務,選多長呢?
因為國家明確,課后服務不能集體補課,同時也考慮到教學進度統一的原因,老師也不可能在這時補課,所以課后服務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孩子集中寫作業。應該說,這只是一種“兜底性保障”。其實,不同的家長的需求還真是千差萬別。
我的朋友H老師,一直建議課后服務不能是“圈養”寫作業,否則是浪費時間。他和一些家長就建議由家長出錢、請人,安排教練來教孩子打籃球、踢足球。
還有家長仍在堅持“雞血”。要知道,現在課外學科培訓不能安排在休息天了,五天工作日里的課后時間變顯得愈發金貴,他們堅決讓孩子抓緊時間去培訓。
也有的學校機械執行課后服務政策,“一刀切”地要求孩子必須每天在課后呆滿2個小時之后,再統一放學,也不管家長到底有沒有這個需要。
之前,孩子同學的家長跟我吐槽過,他們夫妻倆工作都挺忙的,又沒有老人幫襯,只能讓托班把孩子帶走了,在那兒做完作業、吃完飯,夫妻倆晚上8點多下班,再去接孩子。自從孩子上學之后,家里在工作日里就沒有開過灶,孩子在托班解決,自己隨便訂一碗面,乃至一把巧克力、豆子算對付過去了。但是,現在哪怕是選最長一檔的課后服務,還是匹配不上他們的下班時間,所以托班還是得去。
“做天難做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行路望晴農望雨,采茶娘子望陰天?!闭n后延時服務,說到底只是一項兜底性保障服務,只能滿足家長的基本需要,而且很多細節有待學校、家長的磨合。
我有一個感覺,就是現在課后時間太短了,孩子能自由安排的時候太短,剛做完作業,剛吃完飯,剛翻了幾頁的課外書,就該上床睡覺了,如果安排了培訓課,那課后時間就更顯得短促。
我回想起我小時候放學的經歷,那時,并沒有大人接送,我是“脖子上套鑰匙”的孩子,“漫長”的回家路會被我演義成一次次的“探險”。我會故意繞遠路,穿過一片城市里難得的樹木,那里春天有白粉蝶飛舞,秋天有金色的落葉,溝渠上有密密匝匝的浮萍,可以撈魚,可以打水漂。雨天里,套鞋被深深陷在爛泥里面,用力拔出,腳出來了,鞋還在泥里,再去拔鞋,整個人都倒在泥水里,然后穿上套鞋繼續往前走,想著怎么趁父母回家之前把衣服上的泥搓掉,或者趁著被打之前,趕緊拿著硬幣從商店花花綠綠的糖罐里買一只泡泡糖……
只是這樣的“回家歷險”,我的孩子不能重復,或許,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煩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