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期貨、做空、打新,用來喝的茶要被搞金融出身大益老板玩壞了

文 | 華商韜略 李二昀
本應該用來喝的茶葉,卻被整箱封存不能動,不僅不能開茶餅,甚至連封條和紙箱都不能動。唯有如此,才能保證茶葉的價值。
因為,這些茶不是用來喝的,而是被用來擊鼓傳花式炒作的。
有個中國商人,不僅把自己的茶葉炒作成了茶中茅臺,甚至還把茶葉做成了期貨,搞起了茶金融——讓茶不僅能喝,還能炒,“炒股”的“炒”。
他就是吳遠之,早年北航畢業后留學加拿大,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還在海外從事金融行業。

2004年,在整個行業元氣大傷時機,吳遠之趁幾家大茶廠奄奄一息,迅速帶領大益茶填補了他們的產量空白,大量生產可用于投資的普洱茶,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茶金融帝國。
2017年,大益打造了軒轅號的普洱茶,由于市面上看上去供不應求,茶葉很快就被市場哄搶,買新茶猶如A股打新,三萬一件底價的軒轅號茶餅,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價格翻了近十倍,4年漲價56倍,在今年春天,該款茶甚至被炒作到了200萬一件。
炒茶的刺激,比股票更甚,大益“倉頡號”出倉7萬,峰值19萬(7餅/提),“軒轅號”起售3萬,六星孔雀出倉4萬,峰值6300萬!

甚至,大益茶還有了做空機制,有人因為做空失敗,被商家堵門,跑路。
炒茶圈里,一夜暴富,賺出幾套房,一夜巨虧,賠上全部身家,都稀松平常。
大起大落,悲歡離合,每天都在上演。
今年6月23日,云南大益茶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益),在其官方公眾號“益友會”上,發布了“2101倉頡號”上市預告。
炒茶圈隨之沸騰,大小玩家摩拳擦掌,攜資入場。短短半個月,“倉頡號”促成十億級交易流水。
7月10號,“倉頡號”從7萬漲到17萬,炒茶客紅了眼,廣州芳村茶葉市場亂了套。
空單開出20000單,現貨卻只有200提,差額過大,有現貨的商家嫌賺少了想躲,沒現貨的商家怕賠多了想溜,買家們紛紛上門堵人,市場里推推搡搡,吵吵嚷嚷,亂成一鍋粥。
最終,“倉頡號”“退市”,留下一地雞毛。
炒茶可以回溯到2000年初。2005年,云南農業推行“文化普洱”,在政策的加持下,奠定普洱“天價茶”地位的第一輪營銷開始了。

一支上百人的馬隊,打著“茶馬古道·瑞貢京城”的旗號,從云南出發,浩浩蕩蕩到達北京,一路宣傳普洱文化。
演員張國立捐出一提七子餅普洱茶,在老舍茶館拍出了160萬元的高價,這一轟動事件,向大眾灌輸了普洱貴,普洱值錢的觀念。
營銷很成功,普洱茶價格短期內飆升,大量資金涌入炒茶圈。
兩年后,普洱茶迅速暴雷,莊家套現離場,中小玩家傾家蕩產,尋死覓活。
接續這一波炒作的,就是大益茶。2017年,吳遠之更是喊出“我們要把大益普洱茶打造成為中國的奢侈品。”的口號,“茶期貨”正式出圈,百萬人攜資入場,多款經典老茶炒出天價。
云南大益憑借“限量配貨+高調宣傳”的路子,把大益茶徹底變成了一場瘋狂的“金融游戲”。
直到今年,“倉頡號”暴雷,炒茶圈的丑態藏不住了。
相關部門重拳出擊,整治茶業,中國證監會將茶葉從可上市期貨商品中除名。

2021年4月到5月,云南省市縣三級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發布天價茶葉的風險提示,對茶葉炒作進行警告。6月,國家相關部門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調研的地點就在吳遠之的勐海茶廠,這已經非常明確地表明了政府對大益茶的態度了。
資本家可以靠金融手段快速積累財富,但商戶不能,茶農不能。
資本家吃干抹凈后可以退場,行業在資本操控下形成的創傷,只能商戶和茶農買單。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