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功夫熊貓3》說明,歪果仁對玉的理解too simple
再也沒有哪一部好萊塢動畫長片比《功夫熊貓》系列更“中國”了,尤其是這個中美合拍的第三部。
在這個講述阿寶掌握氣功的故事中,中國元素無處不在:青城山為原型的熊貓村,忽而桂林忽而張家界的背景圖,毽子風箏紅綢舞,包子面條辣椒醬……片中有好幾處,美到催人淚下,而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特別“中國”的:當烏龜大師以書法揮灑氣功時,當他在漫天花雨中傳衣缽于阿寶時,尤其當影片以流動的畫軸展現烏龜與天煞的過往恩怨時。(等一下,為什么都有烏龜??。?/p>
最精彩的是影片對于氣功的詮釋。中國人最為熟悉的一種武功,被強調具有陰陽的雙重屬性。在“陽面”上,它可以治病救人、開花遍野,還能被所有人——上至“神龍大俠”、下至販夫走卒——掌握。
而氣功的 “陰”面,則具體化為片中反派“天煞”的絕招。在“靈界”修煉了五百年(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年歲)后,天煞可以像任我行、丁春秋一般吸對手之“氣”;而且這種技能比“北冥神功”“吸星大法”還要殘暴,被吸了“氣”的對手不僅僅是武功全廢,連肉身都保不住了,僅剩下某種“靈”,鎖于碧綠色的玉佩中,必要時外化為“翡翠僵尸”——一種完全為天煞所操控的戰斗機器。

這種以“玉”御“氣”的劇情設定,讓我不由聯想起前些日子看的一本書——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葉舒憲所著的《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這也是我去年所讀的學術著作里較為難忘的一本。書中,葉舒憲旁征博引,從《山海經》一直說到《紅樓夢》,歸納和梳理中國獨特的“玉文化”——用葉舒憲本人的話來說,是“玉教”。
這本書的主旨是,中國的玉石神話信仰(玉教)是一種大大先于文字歷史而存在的宗教意識形態,發生在八千多年前,其后的積累和演變過程經歷了四千年,并最終奠定華夏文明核心價值——“白璧無瑕”——的物質原型。在中國古人的想象中,人間的玉石與青天、銀漢同色,象征著上天的旨意;在“天人合一”的文化中,玉成為某種“凡俗”與“不朽”之間的神奇媒介。肉眼凡胎的塵世中人,如果擁有足夠的玉,便可以羽化登仙、或起死回生;而對于君王來說,占有特定的玉,便能一統中原、江山永固(這就是為什么秦王當初愿用十五座城池換一塊和氏璧)。
古希臘人喜歡黃金,因此有了“金蘋果”“黃金時代”的種種傳說;而我們的祖先好玉,于是傳國玉璽的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在中國歷史上演繹了千年傳奇。 “玉教”的影響力,在此后中國兩大本土信仰體系中也有鮮明體現:儒教說君子“如玉”,道家稱圣人“懷玉”。
這兩年,葉舒憲先生四處推廣他的研究成果,在各地高校演講的時候,特別喜歡舉“鴻門宴”的例子,以證明在楚漢爭霸時期,玉教在中國民間依然根深蒂固;而即使在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時候,中國人也依然熟悉那套信仰及符號體系。
在司馬遷的筆下,前后共有五件玉器出現在鴻門宴的故事中。第一件是“玉玦”:“玦”通“決”,亞父執玉玦為信號,向項莊示意決殺劉邦。另外四件一齊出現,是劉邦逃宴之際托張良轉交的,“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其中,白璧象征日月,比喻天下社稷;玉斗則有眾星拱月的寓意,顯然是在暗示亞父輔佐君王的高貴身份。這四件玉器合在一起,象征著項羽與亞夫在未來國家政權中的執政輔政關系。劉邦獻上這份重禮,潛臺詞就是:“放心吧,天下是你們的?!?結果,項羽歡天喜地地接受了禮物,“受璧,置之坐上”;而亞父則一眼看穿這只不過是劉邦的緩兵之計,將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自漢以降,儒、釋、道成為宗教意識形態的主體,“玉教”信仰逐漸式微。但盡管如此,那種玉石崇拜依舊以“文化碎片”的形式保存下來。今天的中國人仍然對于玉有特殊的情感,認為它可辟邪、可防災、可治病、可通靈。

《功夫熊貓3》顯然受到了玉可“通靈”這一點的啟發。天煞的玉佩封鎖著諸多武林高手的“氣”,而他修煉這項技能的地方則被稱為“靈界”。在這里沒有必要苛責,這部電影并沒有厘清何為“氣”,何為“靈界”,以及“靈”與“氣”之間的關聯與區隔。那些對于中國人都是過于復雜的概念,何況這只是一部好萊塢爆米花大片。
“靈界”在片中實為“陰間”的委婉語,被鎖于玉佩內的高手之“氣”成為某種“亡靈”般的存在——這樣的設定也沒什么大問題。玉通天界,亦通地府。從上古到秦漢,先人總不惜在喪葬方面上演神話升天的活劇,含玉蟬,著玉衣,以求進入長生不死的仙界。
讓我真正難以接受的是,該片將玉佩——這種中國傳統的辟邪寶物——表現為一種頗為邪惡、類似伏地魔“魂器”的東西。國人佩玉,是為了防身除兇保平安,這片子倒好,直接把它拍成了殺人機器。我不由有點擔心,看了這片子的西方觀眾,再看到佩玉的中國人,會不會有一種“別樣的眼光”?
不幸中的萬幸是,在片中,天煞的所有玉佩都是青綠色的——而非白色。對玉文化略知一二的國人大概都知道,古玉的高低貴賤與其色彩息息相關——白為上,青白次之,青更次之。然而,片中對玉佩的定色究竟是出于一種對“高低”的暗示,還是受到了近年來“翡翠熱”的影響,就不得而知了。
無論如何,該片的玉佩設定所暴露出的,其實是一個頗為常見的問題,即西方對中國文化的誤讀——并非一無所知,但確實是管中窺豹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