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專訪許杰:亞洲不是地理或族群,博物館要講述的是關聯的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陳詩悅
2016-02-11 14:38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杰

2008年時值全球金融危機,在此時就任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館長對于許杰來說可謂臨危受命。作為全美最大展示亞洲藝術的機構,保存與否不僅僅意味著一座博物館的存亡,還關系著兩個大洲之間的文明交流。他坦言,自從做了館長,自己只能在縫隙中找時間做研究。

究竟舊金山與亞洲有著怎樣的關系?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為何擁有如此多精美上乘的中國文物?作為第一位擔任美國大型博物館館長的華人,許杰又是怎樣經營這樣一座在美國傳播亞洲藝術的博物館?去年十二月,許杰來到上海博物館舉行講座,澎湃新聞對其進行了專訪。

“藏諸名山”的博物館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澎湃新聞: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位置可謂黃金地段——處在市政廳廣場,隔著市民廣場與舊金山市政廳相望。為什么會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建造一座主題為亞洲的博物館?舊金山與亞洲的關系是怎樣的?

許杰:舊金山其實很小,只有49平方英里,但你提到的市政廳大樓是全美第二大的新古典主義建筑,第一是美國國會大廈。常有人開玩笑說舊金山人自我感覺良好,在這里做市長的派頭大過在加州做州長。這是一種自信,另外同舊金山這座城市作為通往世界特別是亞洲的重要門戶地位是分不開的。

從地理上來說,舊金山面對太平洋,有很好的同亞洲往來的線路優勢;從現實因素來講,亞裔占到舊金山人口的三分之一;從歷史因素來講,華人移民美國的最早棲居地就在舊金山。第一批華人來到這里參與修建鐵路或是淘金。我講座的名字叫做“藏諸名山”,為什么中文將San Francisco翻譯為舊金山,就與當初在此發現金礦有關。除了華裔,日裔、韓裔、印度裔、菲律賓裔都很多。

順應著人口的流動和貿易往來相伴而來的就是文化上的交往。不論是殖民者頻繁通過太平洋貿易從亞洲進口財物通過美洲運往歐洲,還是華裔來到這里淘金謀生,都會產生文化交流。

舊金山亞洲博物館的內部與外部

現在的博物館建筑在1920年建成時是一座公共圖書館。舊金山是一個地震多發地, 1906年舊金山發生了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地震,凡是木構建筑全都被夷為平地,人們不得不進行重建。1920年以市政廳為代表的幾棟新古典主義建筑在廢墟中建立起來,其中就包括這座公共圖書館。之后1989年舊金山又發生一次大地震,原本在金門公園的博物館舊址在結構上受到損壞,于是就決定整體搬遷到公共圖書館處。在改建時,整座大樓被完全抬起,100多根柱子下都放置了減震器,可以抵擋9級地震,相當于1906年大地震的破壞程度。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是全市最安全的地方。

博物館內部,以不同的亞洲文化分為七個常設展廳。

澎湃新聞:博物館是如何理解亞洲藝術的概念的?現有的藏品覆蓋哪些區域?

許杰: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之所以可以全方位介紹亞洲的藝術文化是因為藏品覆蓋全面,且年代跨越6000年的歷史。其中涉及的亞洲區域也是我們常設展廳的分類有七個:中華文化、日本文化、韓國文化、南亞文化(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東南亞文化(分為大陸東南亞文化,包括緬甸和泰國,以及島嶼東南亞文化,包括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西亞文化(從伊朗一直到近東)、伊斯蘭教文化。

藏品的數量不算大,有18000件左右,但其中有一些絕無僅有的精品。其中最重要的來源就是艾弗里·布倫戴奇(Avery Brundage)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兩次捐贈的共計8000件個人收藏,大部分為中國文物。為了承接這批藝術品,舊金山居民通過了一項270萬美元的公債,在舊金山金門公園建造了一棟樓安放陳列布倫戴奇的藝術品,也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博物館舊址。1966年,博物館正式開幕,2016年我們就迎來50周年的館慶了。

艾弗里·布倫戴奇(Avery Brundage),奠定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最精華藏品的傳奇人物。

澎湃新聞:布倫戴奇的個人經歷是怎樣的?為什么會對亞洲特別是中國藝術特別感興趣呢?

許杰:美國博物館大都是個人收藏反饋社會而建立的,而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這位傳奇創始人就是布倫戴奇。他生于1887年,于1975年過世,他的一生正是美國精神的完美體現:即使出身貧微,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布倫戴奇5歲時從美國中部搬到芝加哥,家中貧苦,父親不久便拋棄家庭,留下孤兒寡母,這也養成了他獨立的性格。布倫戴奇的的興趣是體育,特別是田徑運動。1912年他參加了奧林匹克運動會,1914、1916、1918年連續三次得到美國全能田徑冠軍。

布倫戴奇是芝加哥著名的大承包商。

同時他也是芝加哥非常成功的大承包商。芝加哥可謂一座建筑的歷史博物館,從新古典主義到后現代主義都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而布倫戴奇正是這些城市建設幕后的推手之一。中年退休后的布倫戴奇專注于國際奧林匹克事業,在1952年至1972年間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是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1936年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中國藝術大展,其規模和展品的精致程度都是空前絕后的。

運動事業之外,布倫戴奇最大的興趣就是收藏,不過他與亞洲藝術的不解之緣還是得益于體育。1936年初,布倫戴奇前往德國北部參加冬季奧運會,途經倫敦逗留了一周,適逢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中國藝術展。那是中國藝術在海外空前絕后的一次大展,國民政府為展示中國文化挑選了1000件文物赴英國展出,其中735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除此以外,倫敦方面的策展方又從海外其他博物館和私人收藏那里借了2000件文物,一個展覽有3000多件展品,是現在難以想象的。這也是布倫戴奇第一次全方位領略中國文物的多樣性和精彩格局。他曾開玩笑地說,“我從此就破產了。”因為他一有錢就會去購買中國文物。

布倫戴奇收藏的商代晚期方鼎。

在布倫戴奇的所有收藏中,他最喜歡和最為重視的是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他認為青銅器帶有雄健之力和建筑美感。這個說法很有道理,比如有一種青銅器形斝,三個角中間是腹部,各部分比例勻稱,就如同建筑一般,平衡且富有美感。

澎湃新聞:他的收藏主要通過何種方式?他的眼光如何?

許杰:他的收藏在西方來說相對較晚,基本集中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由于1949年后大陸同西方世界暫時隔絕,日本經歷戰后重建,后來又有韓戰,亞洲的整個動蕩狀態讓布倫戴奇不可能直接去亞洲地區購藏,所以他主要是在歐美的古董商那里購買,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博物館避免了很多麻煩。因為根據1970年聯合國公約,博物館的購藏一定要拿出確切的證據證明該文物是在1970年以前離開所在國,但布倫戴奇早在20世紀上半葉就已經購買了,所以我們館在文物追索方面的問題就比較少。

展出中的玉器。

布倫戴奇并非藝術專業出身,但是在我看來他的眼光非常好。他對亞洲藝術有強烈的好奇心,也相當肯學。他曾經建立了一座個人圖書館,收藏關于亞洲藝術特別是東亞藝術的書籍。布倫戴奇在四十多歲時退休,有大量時間同博物館館員、研究員、古董商往來交流。雖說這些年博物館館藏翻了一倍,也有不少好東西,但是最最精華的,尤其是中國藝術的精品都是他捐贈的。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小臣艅犀尊,是現存唯一以犀牛為造型的商代青銅器。

鎮館之寶——小臣艅犀尊

澎湃新聞:他的收藏中有什么特別的珍貴藏品嗎?

許杰:那一定是“小臣艅犀尊”了。這是一件距今約3000年前的雙角犀牛造型的青銅酒器,器物不大,其上有銘文,本應有蓋子,但蓋子遺失了。這是現在存世的唯一一件以犀牛為造型的商代青銅器,中國另有一件以犀牛為造型的青銅器,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不過是西漢時期的,相差近1000年。所以這件文物就顯得格外珍貴。

我們所知世界上現存5種犀牛,以角的多少可以分為兩類,單角三種,雙角的兩種,一種是非洲白犀牛,一種就是蘇門答臘犀牛。3000年前非洲白犀牛到中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當時的犀牛可能是蘇門答臘犀牛。

據中國動物學歷史記載,中國最后一頭犀牛出現在云南地區,明代以后幾乎沒有犀牛的存在,現在整個東南亞幾近絕跡,但早在商代中國完全是有犀牛的。據考古發現,在離上海不遠、距今6000年左右的浙江河姆渡文化曾發現犀牛的骸骨。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有一塊很有名的甲骨,其上的銘文講到商王打獵犀牛的記載。嚴格來講對銘文中指代打獵對象的那個字的厘定還有一些爭議,少數專家認為這是另外一種野牛,但大部分人基本認同這是犀牛。而在商代最后一個都城安陽的墓葬中發現了犀牛骨,這樣,即使文字有爭議,犀牛在商代的存在已經得到了考古學的證實,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說當年的蘇門答臘犀牛不光在東南亞存在,也分布于中國大陸。

小臣艅犀尊器內的銘文識讀。

講回犀牛尊,器內底部有27字的銘文。根據中國以做器者對青銅器定名的傳統,這個犀牛尊被命名為“小臣艅尊”。古代銘文是非常重要的歷史記載,做器者以此來奉獻于自己的祖先,稟告祖先自己的功績,同時也傳諸后代。這個銘文講到,那一年商王征伐人方(地名),在征伐后返程途中,停留在夔(地名),賞賜小臣艅海貝。27個字的銘文長度應該已經是在商代最后兩個國王帝乙或帝辛(商紂王)之間。

小臣艅尊是博物館的吉祥物,我們曾向全球征集這座犀牛尊的小名,有超過20多個地區幾千個人在網上投票,最終投票最多的名字叫Reina,在西班牙語中是公主的意思,在希伯來文、韓文等其他語言文字中也都有吉祥的意思。現在它成為全球認同的寶貝,為了尊重小犀牛來自中國,我給了它第二個名字就是寶貝,也應和銘文中的“貝”字。

澎湃新聞:在布倫戴奇最初捐贈的基礎上,博物館這些年做了哪些拓展呢?

許杰:一是數量上,從他最初捐贈的8000件藏品到現在的近2萬件。布倫戴奇的捐贈使我們博物館成為一個磁鐵,許多有名的藏家都愿意把他們收藏的亞洲藝術捐給我們博物館。我館的緬甸藝術大都就是由杜克大學的創辦人——煙草大亨華盛頓·杜克的女兒捐贈的。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內部。

其二是在展館面積上,2003年搬遷的新館比原來位于金門公園的展館要大上許多。我們館的常規展出藏品在2000件左右,占到庫藏的近10%,這在美國博物館中是很高的比例,但是在面積上還是有所匱乏。

其三就是在展覽和教育項目的豐富上。過去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多以東亞國家為主,現在覆蓋面則很廣,除了介紹單一的亞洲文明,還特別關注亞洲在全球背景下的姿態。比如正在展出的“看東方”就試圖呈現日本藝術是如何影響了包括莫奈、凡·高等在內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西方藝術家,不久我們還希望舉辦一個展覽探討中國藝術對法國宮廷藝術審美趣味的影響。

2013年舉辦的日本藝術展。

我們對亞洲的定義不限于地理或族群,而側重關聯。在任何方面同亞洲有關的都是我們研究工作的對象。不論藝術家的膚色是什么,只要其作品同亞洲有某種關系,我們就認為你是亞洲藝術家。

為什么關聯很重要?我們的目的是要講出亞洲在全球生活的重要意義,當你在美國或歐洲時常常會有很深的感觸:亞洲還沒進入這些地方的主流社會,但其實在任何西方文化的因素中都或多或少有同亞洲的關聯。今天,我們對亞洲的定義很寬泛,這同布倫戴奇當年的情景有很大區別,但是宗旨是一樣的。他曾說博物館是文化的橋梁,我們把這座橋梁鋪得更寬更長了。

中國館中陳列的古代繪畫作品。

藝術超越政治,文化感化彼此

澎湃新聞: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在美國起到了很好的傳播亞洲藝術的作用,那么博物館同亞洲特別是中國文博機構的交流如何呢?

許杰:舊金山地位重要,我們博物館又致力于亞洲藝術,所以幾乎所有來自中國的重要展覽都會來我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送出國門的展覽就是197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時值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中美之間開始有互動,這就是文化上的一次重要動作,因為藝術超越政治,最能打動人心,而文化最能感化彼此。當時這個展覽在3家博物館展出,1975年6月28日到8月28日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兩個月,達到80萬的參觀人次,這在博物館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我上任八年來從未達到過。另外兩站是在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和堪薩斯的納爾遜阿特金藝術博物館。

中美建交之后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建立姊妹城市,第一對就是1980年建立的舊金山和上海,其中最重要的文化交流項目是上海博物館和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在1983-1984年聯合舉辦的“上海博物館珍品展——6000年的中國藝術”。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由單家博物館向海外送展,對上博來說是第一所去美國展覽的國內博物館,而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也是首次承接來自單家中國博物館的展覽。

2009年舉辦的“翡翠城市:暹羅與緬甸藝術”。

澎湃新聞:博物館自身如何通過展覽的方式來呈現亞洲藝術的特點呢?

許杰: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一大特點就是對每一個地區的文化有精深的探索和研究,策劃了許多專題展。我們往往希望為人先,成為美國第一個介紹亞洲某一地區的機構。韓國、不丹、巴厘島,這些地區的藝術形態都是通過我們館的展覽首次完整面向美國的觀眾。

除了對內容本身的探索,如何讓靜態的文物吸引觀眾的注意,就需要在展陳、技術、互動、市場等方面下工夫。近年來我館最著名也是最受歡迎的展覽就是中國兵馬俑,于2013年博物館新館十周年之際開展。在展廳中沒有任何屏障,兵馬俑對觀眾來說觸手可及,在保護文物的情況下最大化強調視覺效果。這其中當然要感謝觀眾的水準和我們的安保系統,還有中方團隊對我們的信任。

2013年舉辦的“中國兵馬俑——始皇帝的遺產”取得了巨大成功。

由于出國展出數量的限制,來美的兵馬俑只有十多件,如何用有限的文物做出強烈的視覺效果也是很大的學問,所以我們做了一個鳥瞰視角的視頻,將兵馬俑坑用虛擬的手段帶到舊金山,同近距離的實物接觸形成了很好的互補。

另外為了推動觀眾對展覽的認知,我們請了一位演員扮成兵馬俑的樣子,編了個故事說有一個掉隊的兵馬俑,在來舊金山的路上迷失在灣區,希望看見的人們可以幫助他找到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如果看到他就拍照上傳至博物館的網站。臉書總部、蘋果總部、加州伯克利大學、華裔社區……這個“兵馬俑”在灣區兜兜轉轉了一個月,在開幕當天神奇地歸隊。為此,我們還得到了美國博物館協會的市場推廣大獎。

另一種聯通是古代藝術和當代藝術之間的。許多收藏古代藝術的博物館所面臨的問題是,在高科技的時代,如何讓對古代藝術有陌生感的年輕人走進博物館,我認為很好的方式就是當代藝術的介入。我很喜歡講的一句話是:所有的藝術都是當代的,世界上沒有古代藝術。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每一代人都有新的視野,若我們用今天的眼光去關照古代藝術也許會產生不一樣的思考,這是一種解讀。另一種解讀是,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評判古代,要讓自己成為那時的“當代人”。我想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會做“古代藝術”,就是做假古董的商人。

2013年“出自文字——解密中國書法”展覽。

這一點在我們的展覽“出自文字——解密中國書法”中就有體現。我們將一件明代文彭的《千字文》冊頁做成雕塑陳列,另外把書法中的行書草書同西方抽象藝術進行對比,因為書法的線條是可以脫離文字以外被單獨欣賞的。我們希望以西方觀眾熟悉的內容引領他們認識不熟悉的藝術。我們還邀請到中國藝術家徐冰做了他的第一個動漫作品《漢字的性格》,向觀眾詮釋中國文字的沿革,以及其在中國歷史文化中靈魂性的重要意義。

澎湃新聞:現在博物館的主要購藏方向是什么?

許杰:是當代藝術。這是個策略性的選擇,有剛才提到的文物追索的復雜原因。但是,今天的當代藝術在百年后不也就是古代了嗎?我們在購買當代藝術時,會偏重于選擇同古代藝術關聯性強的,比如新水墨。

在做當代藝術方面,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是個后起者,我們的長處在于古代收藏,但正如我剛才說的,所有的藝術都是當代藝術,所以我們的展覽一定是建立在挖掘當代藝術與古代藝術的連接上,以古代眼光看待今天當代藝術的成就,通過當代藝術來反觀古代藝術,從而形成新的認識和問題。

2014年的大展“絢麗”,是博物館用古代對話當代、將亞洲置于全球下的一種嘗試。

我們最近做的名叫“絢麗”的展覽,就是把亞洲藝術放在全球藝術下進行考量對比,其中一半來自博物館收藏,主要是傳統的亞洲藝術,另一半來自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我們把許多看似陌生的藝術形式放在一起,給觀眾以激發,通過熟悉的藝術引領他們去認識不熟悉的藝術。在孤立的情況下,藝術與藝術之間可能沒有關聯,但是在綜合的情況下,觀眾可以產生許多有趣的連接。我們還在圖錄上做了有趣的嘗試,將圖錄做成時裝雜志的樣子,容易拿起,也容易放下,打破了原來博物館圖錄的嚴肅氣質和距離感。同時展品說明也從單向的灌輸式,轉化形式,提出問題,鼓勵觀眾自己對藝術產生認識并且分享。

“絢麗”特展的圖錄創新地做成時尚雜志的形式,減少觀眾與一般博物館圖錄的距離感。

通過這些手段我們希望讓哪怕對亞洲藝術毫無認知的觀眾也對亞洲藝術產生興趣和認識,博物館通過提供一些切入點,使他們進入亞洲藝術的境界,這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我們服務的重點,一個是喚醒過去,讓歷史上珍貴的藝術品產生新的生命力和故事,同今天的生活產生直接關系。使觀眾覺得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是他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啟迪未來,通過藝術我們可以對世界產生新的認識,使藝術家產生新的靈感,使兒童、成年人、老年人都激發新的生命力。

臺北故宮廣受歡迎的“肉形石”已確定將在今年6月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

澎湃新聞:今年是博物館建館50周年的慶典,有什么計劃?

許杰:重頭戲還是在中華文化,我們將在6月到9月展出來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批珍貴藏品。從宋徽宗到慈禧太后共八位帝王和一位皇太后,展示帝王的品位,其中深受觀眾喜愛的“肉形石”已經確定在展出之列。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邓州市| 资中县| 逊克县| 集贤县| 甘泉县| 荆门市| 沙湾县| 武冈市| 尖扎县| 隆子县| 朝阳区| 德庆县| 夏河县| 山东| 兴隆县| 临泉县| 峡江县| 鹤山市| 永善县| 德令哈市| 涡阳县| 乌鲁木齐县| 肇州县| 论坛| 石嘴山市| 彩票| 延川县| 子长县| 忻城县| 无棣县| 都昌县| 岳西县| 怀安县| 塔城市| 西畴县| 什邡市| 黄冈市| 行唐县| 合作市| 田东县|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