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媒探訪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這里沒有拼音課、數學課、英語課
9月1日臨近,各地陸續迎來秋季開學季。很多幼兒即將踏入幼兒園,開啟人生的新階段。記者近日探訪了北京市六一幼兒院,與幼教老師探討幼兒教育的新特點、新要求、新使命。
生活即教育,以兒童視角培養孩子
北京市六一幼兒院是一所寄宿制公辦幼兒園,目前包括玉泉山院區、西山庭院院區、西三旗院區、科學城院區四個院區。其前身是1945年6月1日成立的延安第二保育院,1950年更名為北京市六一幼兒院。
近日,記者在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玉泉山院區看到,幼兒院內既有復刻的延安窯洞建筑和馬背搖籃群雕等歷史建筑,也有寬敞明亮的活動室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幼兒院一角設有蔬菜瓜果種植園和動物園,動物園里有梅花鹿、羊、孔雀、雞、鴨等動物。幼兒可以參與到游戲大會、足球比賽、蔬菜種植、動物飼養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中。
“時時處處有學習,時時刻刻有教育?!绷挥變涸罕=滩扛敝魅卫畲T介紹,幼兒院秉持“保教合一”的辦院方針,形成“養成教育”特色,構建了“紅色尋根、綠色探索、藍色創意、金色躍動”四大課程內容,“將教育融入生活,關注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發展契機與潛能。”
“我們把幼兒教育五大領域的關鍵經驗融入日常互動。比如通過觀察動物,老師會鼓勵幼兒觀察羊有4條腿,從而讓幼兒了解數字的概念。”六一幼兒院保教部教研員安戈鋒說,生活中有無限的學習內容,要鼓勵學生在生活、玩耍和探索中獲得經驗,發展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給孩子更廣的視野,讓孩子多看多聽,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認知世界,熱愛生活。
呵護童心童趣,以“搖籃課程”促全面發展
很多幼兒家長可能都會關心這些問題:孩子在這里都能學到什么知識?有沒有幼小銜接課程?但初次接觸六一幼兒院的家長,可能會得到“失望”的答案:這里沒有純粹的知識授課,也沒有拼音課、數學課、英語課……六一幼兒院院長曹雪梅告訴記者,這里幾乎沒有一門課是把孩子們“圈”在教室里灌輸知識的。
新時代為學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今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改變過度重視知識準備,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的狀況。要防止和糾正把小學的環境、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簡單搬到幼兒園的錯誤做法。
安戈鋒認為,教育部的意見為學前教育指明了方向,這也是六一幼兒院一直以來堅持的教育原則。近年來,六一幼兒院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探索出“搖籃課程”體系,以“尊重兒童生命意義”為取向,以“領域整合”為特點,以“兒童城市”為載體,關注過程性評價,促進幼兒全面和個性化發展。
“幼兒就像一顆種子,會經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幼兒園階段就是這顆種子生根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至關重要?!辈苎┟吩诼殬I生涯中,經歷了從小學老師到幼教老師的轉型,她意識到,幼兒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本身具有探尋世界、自我生長的能力。幼兒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幼教老師要善于觀察孩子,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呵護孩子的童真童趣,幫助孩子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培養能力。
傳承“紅色基因”,把紅色文化融入課程
升旗廣場、紅色之路剪紙墻、院史展覽館、幼兒手工制作的“紅船”……走在六一幼兒院,處處都能感受到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曹雪梅介紹,“紅色基因”是六一幼兒院的鮮明特色。其前身延安第二保育院成立時,保育員用生命保護幼兒,形成“一切為了孩子”的光榮傳統和“用生命捍衛責任”的崇高精神,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耙浞诌\用好幼兒院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在課程研發中加入幼兒與教師對‘紅色基因’的理解,賦予幼兒獨特的‘紅色氣質’,讓他們有歸屬感和自豪感?!?/p>
李碩介紹,幼兒院設計了紅色尋根課程,通過升國旗、打腰鼓、講紅色故事、表演“馬背搖籃”舞臺劇等活動,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臉上有笑,心中有愛,行動有力”的六一小主人。
曹雪梅認為,新時代六一幼兒院發展應堅持三個方向和原則: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己任,做有靈魂的教育;堅持中國特色,做有擔當的教育;堅持以幼兒為本,做有色彩的教育?!坝行叛觥⒂袃r值追求的教育,才能把根與信仰厚植在每個幼兒心中,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p>
(原題為《北京市六一幼兒院:在生活教育中發展幼兒潛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