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作業“減負”會不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北京市教委回應
作業“減負”會不會引發家長擔心教學質量下降?8月31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應。
李奕說,“雙減”當中,作業和考試數量減少,并不是簡單地按比例機械性地減少。真正減少的是機械、重復、懲罰性的低效率的作業和考試,是通過“減”來優化作業和考試的質量和結構,不是靠量取勝,而是靠指向性和針對性來取勝。
所以,雖然作業和考試的量在減,但留下來的卻是更高效、更有針對性、更具有診斷性的作業和考試。在這方面,老師對作業的研究、對考試命題的研究要納入到教研體系當中,并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特點,精細化地進行部署。
“通過這一系列變化,讓教育教學質量更聚焦在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提升上,而不簡單是對于做題或者某個知識點的機械重復訓練。”李奕說,不管是作業訓練,還是日常的考試乃至中高考,都是朝這個方向在變化。
李奕還提到,“雙減”文件中特別提到,作業是有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的,教師必須對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且教師在判作業時不再只是判對錯或檢查學生是不是完成作業,而是要看出作業背后所反映的孩子的思維特點及學習過程當中的問題。要通過學生在作業中的表現,包括錯題的狀態,找到學生學習當中深層次的問題。因此,雖然作業量在減少,但作業診斷鞏固和學情分析的功能實際上是在增加。
李奕還特別強調,學校也要做好教研組和年級組的統籌、協調工作。比如,基礎性作業要留得少而精、有針對性;分層次的作業要留準,針對不同學情的孩子確定如何分層次訓練;彈性作業要留得合理,彈性既有時間上的彈性,也有內容上的彈性。另外,個性化的作業要考慮周全,考慮到它的必要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