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外交新局|“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挑戰與措施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共同體”
在現代國際關系和國際事務中,“共同體”的提法并非始于今日。早在我們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前,國外就已經有人在使用這類概念。
比如,歐盟的前身就叫歐盟共同體,當年簡稱歐共體。1973年加勒比地區各國成立的區域合作組織,稱加勒比共同體。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地區33國又共同組成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簡稱拉共體。
在東南亞地區,東盟10國于2003年提出了打造東盟共同體的構想,決定在2020年前建成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為實現這幾個目標,東盟先后形成了好幾個文件,并且建立了東盟共同體理事會。
2015年,東盟宣布,它們已經建成了共同體,但在我看來,東盟國家的區域合作程度和水平并不特別高,還沒有達到歐盟的程度。
習主席首提“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國在外交理論和實踐中,過去沒有使用過“共同體”的概念。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強調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致力于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積極爭取建立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和國際大環境,沒有使用這樣的概念。
現在,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外交概念和構想,這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最早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是在2013年3月。當時,習主席訪問莫斯科,第一次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的身份,對整個國際形勢發表看法,闡述中國的對外政策和主張。
他分析了當今世界的時代特點,指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這與我們黨的十八大對時代主題的判斷完全一致,也就是說,在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認識基礎上,比過去又前進了一大步。
他特別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各國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中,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你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這是我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公開地、詳細而清晰地闡明了人類社會是個命運共同體的思想。
隨后,在同年4月上旬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他又提到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提到了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指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強調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p>

大家知道,過去我們是不用“地球村”這個概念的。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們還曾經批判過“地球村”的說法。
那時,我們長期受國際關系中的傳統理論影響,觀察人類社會和國際關系,更多地著眼于矛盾、差異和斗爭。
而現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世界各國之間,包括中國與外部世界之間的經濟聯系、文化交往日益廣泛和密切。我們觀察世界形勢,觀察人類社會不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視角,更多地看到了人類社會的整體性和統一性。
可以說,目前我們強調人類社會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在理論上是一大進步,是重大突破。
當前,我們在外交理論方面,面臨著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如何在我們黨內,在我們的社會中令人信服地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新概念,并且讓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接受我國領導人所提出的這個嶄新概念。
美好愿景與嚴峻現實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個十分美好的愿景。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實際情況是,世界依然處于四分五裂之中,依然充滿了矛盾和沖突。
首先,世界大國之間矛盾重重,特別是結構性的矛盾,根深蒂固,甚至難以克服。
現在世界上幾大重要力量,主要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和歐盟。
中國正日益接近世界舞臺中心,在國際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俄羅斯目前面臨新的挑戰,可以說處在新的危機邊緣,但它是世界上的重要力量。歐盟的內部問題也很多,但也是世界多極化過程中的重要力量。
這幾個“極”的矛盾長期存在,錯綜復雜,這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現實。我們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需要面對的是世界上的這些問題。
此外,還有大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矛盾。
世界上的矛盾是多方面的,不僅大國之間存在矛盾,大國與發展中國家也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有時候是難以調和的矛盾。
美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有矛盾,俄羅斯同發展中國家也有很多矛盾。它幾年前曾經出兵格魯吉亞,兩年前又利用烏克蘭內部矛盾和沖突,奪取了克里米亞。
從國際關系上講,這是俄羅斯對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的一種新挑戰。這種做法,引發了周邊很多國家對它的恐懼和不安,也導致歐洲形勢,特別是俄羅斯和北約的關系更加復雜。
大國和小國之間,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矛盾也是長期和廣泛的,這也包括我們自己。
我們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又是發展中的大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所以,我國跟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也存在時隱時現的問題,將來這些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表面化。
我們同菲律賓的關系,同越南的關系,某種程度就是大國和小國的關系?,F在我們提出了“一帶一路”構想,到很多發展中國家去幫助它們發展,也有各種各樣的議論和猜測,也會引發一些矛盾。
對此,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必要的準備。
還有一點,也就是第三類矛盾,即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發展中國家內部的矛盾和沖突。
這類矛盾和沖突也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二戰后世界上發生的動亂和沖突,實際上更多的是在發展中國家之間產生的。
譬如,巴以沖突持續近七十年,至今看不到結局。還有印巴沖突,時起時伏,是短期內解決不了的。在非洲地區,曾經有安哥拉問題、利比里亞問題、索馬里問題,等等。發展中國家之間和發展中國家內部的矛盾和沖突,也將長期存在。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美好,任務艱巨,前程復雜
面對這樣一種國際形勢,我們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和主張,確實顯示出超常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因為我們堅信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趨勢不會改變,各國之間相互依存不斷加深不會改變,各國的發展利益和安全利益相互交織也不會改變。
因此,不管今后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始終如一地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面旗幟,都要全力以赴地引導國際社會與我們相向而行,共同推動這個歷史進程。
當然,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實現這個任務,道路是漫長的,同時也是曲折的,甚至會有大的反復,遭遇預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
由于世界上固有的和不斷產生的各種矛盾,由于可以預測的和完全不可預測的各種因素,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會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愿景是美好的,任務是艱巨的,前程是復雜的。
在現階段乃至未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要在國際舞臺和地區事務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擔起大國的責任,就必須繼續高舉“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面旗幟。
要讓國際社會認識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中國因一時之需而想出來的外交辭令,而是中國領導人外交政策中的核心理念,是中國引領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長遠目標。
我國領導人在國際舞臺上一而再、再而三提出這個問題,表明這個理念已成為中國的國家意志,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全面復興的中國,要想在國際舞臺上有大作為,要想為人類進步做出較大貢獻,一定要打出一面耀眼的旗幟,一定要占領道義制高點。“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我們的外交旗幟,就是我們的道義制高點。
讓國際社會接受和認同我們的理念與主張,絕非輕而易舉之事。讓美國和西方國家與我們相向而行,攜手共進,更是難上加難。
譬如,在中美關系問題上,中國曾提過幾個概念,但美國不愿意用固定的或是穩定的概念框定兩國關系。
現在,我們將中美關系界定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美國并沒有完全接受。
連中美關系中的新概念美國都不愿接受,更何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了。
另外,在我國周邊地區,讓各方普遍接受和認同命運共同體理念,也并不容易。
譬如,中國與越南關系非常特殊。習主席訪越時提到兩國社會道路相近,制度選擇相近,理想信念相近,歷史上曾并肩作戰反對外來侵略。他主張中越攜手共進,共同打造命運共同體。
但越南國內在對華關系問題上存在不同聲音,中越合力打造命運共同體,必定會有許多阻力。
可見,要讓整個國際社會都接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并協同動作,難度非常之大。

在國際事務中,光喊口號不行。我們提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有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就要有切切實實的行動。要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正在盡最大努力,尋求發展利益的公約數和安全合作的契合點。
為此,首先我們要努力推動建設新型大國關系。
新型大國關系不僅指中美關系,也包括中國與歐盟和俄羅斯的關系。這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最核心的一項任務。
如果大國關系不穩定,不能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勢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一句空話。
第二,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過程。
當前人類社會面臨很多共同的威脅和挑戰,應對這些威脅和挑戰要有新規則、新辦法和新方案,中國應更加積極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提出自己的方案。
第三,我們要更加廣泛地參與解決全球熱點問題和地區沖突。
中國要當世界大國,要引導國際關系發展的新潮流,必須勇于承擔更多的責任,在推動解決朝鮮半島、阿富汗、敘利亞等許多問題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四,我們要大力推動南南合作進程。
南南合作搞了幾十年,許多任務未能實現,現在的形勢和任務更加復雜。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應在幫助改變發展中國家落后面貌方面發揮表率和示范作用。
第五,我們要繼續營造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不僅要鞏固和加強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睦鄰友好關系,同東盟建立利益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同時還要推動建立整個亞洲的命運共同體。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應當把實施“一帶一路”的偉大計劃,與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信念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于洪君,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此文是他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主辦、東方早報/澎湃新聞協辦的“2016:國際形勢前瞻與中國角色研討會”上的演講稿,經授權刊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