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華社:悄然離世的羅格,是怎樣的奧林匹克“掌舵人”?
2021年8月29日,在卸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八年后,比利時人雅克·羅格悄然離世,享年79歲。
對奧林匹克運動,羅格雖未有如其前任薩馬蘭奇那般的再造之功,但他決絕的反興奮劑、反腐敗之舉,以及創(chuàng)辦青奧會這一富有遠見的設想,在這家“百年老店”的歷史上仍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印記。
對中國人來說,他也是一個親切的“老朋友”——他全程見證了中國第一次當上奧運會東道主的歷程,并給予了北京奧運會“無與倫比”的評語。
命運之舟
羅格一生與體育結緣。出生在海濱城市的他,3歲起就經常跟隨父母一起出海。青年時代,羅格曾三次參加奧運會帆船比賽,拿過一次世界冠軍、兩次世界亞軍。他還從事橄欖球運動,拿到過比利時聯賽冠軍,為比利時隊先后效力長達10年。
34歲時,羅格結束了自己的運動員生涯,進入大學學醫(yī),獲得博士學位后成為一名外科整形醫(yī)生。對體育的熱愛,令羅格在從醫(yī)之余,并未遠離奧林匹克運動。退役的那一年,他應邀加入比利時奧委會,后來成為了比利時奧委會主席。
他語言上的優(yōu)勢———除了能說流利的荷蘭語和法語外,還能講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成為進一步躋身國際奧林匹克管理層的有利條件。1989年,羅格當選歐洲奧委會主席。1991年,受薩馬蘭奇之邀,羅格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十年之后,他從薩翁手中接過奧林匹克運動的最高權杖,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羅格在2005年的一次采訪中透露,他在運動員時代從未想過要加入國際奧委會,更別提當國際奧委會主席了,在他看來,“一切都屬于機緣巧合”。
在卸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后,羅格也未遠離體育,出任聯合國秘書長青年、難民和體育問題特使,為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繼續(xù)貢獻著力量。
重拳改革
盡管掌舵國際奧委會并不在羅格最初的人生規(guī)劃中,但他對奧林匹克運動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其治下12年里,國際奧委會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拳首先揮向了興奮劑這顆體壇毒瘤。
羅格曾說,如果有一天人們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使用興奮劑,而不愿意送他們去體育俱樂部,那么這一天的到來也就意味著體育的墮落。因此,從組建反興奮劑委員會到不斷提高奧運會的興奮劑檢測數量,再到促使所有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接受《世界反興奮劑條例》對違規(guī)運動員的嚴厲處罰,他把反興奮劑這把“火”越燒越旺。
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前夕,東道主希臘的兩名運動員以發(fā)生交通事故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為由,拒絕接受興奮劑檢測。頂著得罪東道主的巨大壓力,羅格堅決不妥協,最終迫使那兩人退出奧運會,從而向世界體壇昭告了反興奮劑的堅定立場。
相比反興奮劑工作,羅格任內的另一項重要改革——奧運“瘦身”計劃,成效則不甚理想。
薩馬蘭奇時代,奧運會順應商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時代潮流,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聲譽漸隆。但奧運會規(guī)模日益龐大,給舉辦國家?guī)淼慕洕鷫毫εc日俱增,也讓一些弱小國家望洋興嘆。因此,羅格主張把一些落后于時代、觀賞性差的項目剔除出奧運會,接納一些新興項目,以保持奧運會的活力,同時降低舉辦成本。然而,由于項目調整關乎項目生存發(fā)展以及奧運會上各國(地區(qū))的獎牌得失,砍掉舊項目和引入新項目都阻力重重。到羅格卸任時,他提出的將夏季奧運會規(guī)模控制在10500名運動員、28個大項的目標未能達成。時至今日,他的繼任者巴赫在位已八年,這一難題依然未能得到解決。
羅格曾表示,青奧會是他留給奧林匹克運動的最大遺產。這個由羅格一手創(chuàng)辦、面向15至18歲年輕人的“迷你奧運會”,寄托了讓奧林匹克運動回歸其價值本源、激勵教育年青一代的美好理想。盡管對于創(chuàng)辦青奧會,國際奧委會內部曾有過反對的聲音,但如今,青奧會已經走過11個年頭,先后舉辦了六屆(夏季、冬季各三屆),從激勵更多年輕人參與體育運動,到為奧運會“測試”新項目,再到助力中小城市圓夢奧運,其價值與意義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中國情誼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成功,三天后,羅格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因為這一緣分,羅格同中國保持著一份特別的情誼。
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期間,羅格先后20余次來華,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廣州等城市乃至街巷社區(qū)都留下過他的身影。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羅格三次向中國領導人致函表達慰問,國際奧委會也首批向災區(qū)捐款100萬美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羅格在致辭中說北京奧運會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這一評語至今廣為流傳。
羅格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的秘書曾透露,每次來中國前,羅格都會讓秘書在卡片上寫一兩句中文,并給每個漢字標注發(fā)音,通過這樣的方式學上幾句中國話。2003年3月的一天,北京向國際奧委會送審2008年奧運會會徽設計方案“中國印”, 按照慣例,國際奧委會主席要在會徽樣本上簽名確認。那一次,羅格給了在場所有人一個驚喜——他讓秘書取來自己的中國印章和印泥,在會徽樣本上端端正正地蓋上了“羅格之印”。
羅格還十分贊賞中國對奧林匹克運動所做的貢獻。過去十幾年里,他多次為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主辦的《文明》雜志特刊題詞,以表達對該期刊長期推廣奧林匹克文化的肯定與支持。2017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位于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盡管因為身體狀況不佳,那時羅格已久未在公開場合露面,但那一次他仍然來到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現場迎接習主席,表達了他對中國的特殊情誼。
智者無形
一直以來,羅格給外界的印象是斯文儒雅,沉穩(wěn)理性,但不茍言笑。接受采訪時,無論問題刁鉆還是輕松,他總是面容平靜,語速平緩,喜怒無形。唯一一次例外是在溫哥華冬奧會,開賽前一名格魯吉亞雪橇選手在訓練中意外身亡,悲劇發(fā)生后不久,在開幕前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羅格還沒開口說話,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他用顫抖的聲音說:“在冬奧會開幕前,我們失去了一位年輕的格魯吉亞選手,我感到非常難過。”羅格曾坦言,那是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12年里的至暗時刻。
在主政國際奧委會時期,羅格追求一種民主、平等的管理方式,大膽充分放權,贏得了同事們的廣泛好評。他表示,自己首先是一名忠實的“聽眾”,傾聽奧運大家庭各方意見,然后再作出判斷和選擇。這或許和他學醫(yī)的背景有關。他說:“在給病人看病時,你首先要聽病人描述癥狀,再對他進行檢查分析并診斷,最后決定處治辦法。這就是我的做事方式,我不喜歡獨斷專行,我注重團隊合作?!?/p>
同樣難能可貴的是,身為國際奧委會掌門人,羅格始終保持著運動員的“本色”。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后僅幾個小時,他便宣布,鹽湖城冬奧會期間他將住在運動員村,而不是國際奧委會總部飯店。這一做法,他一直保持到卸任前的倫敦奧運會。
童話《小王子》是羅格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卸任前的一次采訪中,記者請羅格為自己的國際奧委會生涯作評,他引用了《小王子》當中的一句話作答:“評判自己比評判別人要難得多,要是能評判好自己,你就是一個真正的智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