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揭秘飯圈撈錢內幕
揭秘飯圈撈錢內幕 原創 深燃團隊 深燃 收錄于話題#飯圈,1#文娛,9#集資,1#偶像經濟,3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李秋涵
編輯 | 魏佳
靠飯圈撈錢,套路可以有多深?
和某偶像經紀公司合作的王飛,對深燃分享了他親歷的一幕。公司的雜貨間堆滿了某位偶像的周邊產品,他親眼看見一個年輕女孩從里面找了一堆,抱到公司直播間的角落,裝作在自己的家里開始拍照。幾分鐘后,他在這位偶像的粉絲群里看到了照片,女孩在群里假裝激動的感嘆,“第一批搶到了啊啊啊啊”,群里的一些人開始應和,“羨慕”“好好看!”
他告訴深燃,就這樣,在這種氣氛的烘托下,總成本不到10元的周邊,以過百元的價格,賣出了十多萬套,公司輕松入賬一千萬。其實,粉絲群里群主、大粉,以及恰當推波助瀾的“粉絲”,背后都有公司的安排,連偶像每天在群里發出的早安、晚安心語,“都是我代發的”。
不過眼下,這些套路不好用了。
網信辦啟動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重點打擊5類飯圈亂象。鼓動飯圈粉絲攀比炫富;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投票打榜等行為均在嚴打范圍。不止一位資深飯圈人士告訴深燃,飯圈不良風氣明顯收斂,“至少不敢明著來”。
整頓還在繼續。
8月23日,包括“趙麗穎全球粉絲后援會”、“趙麗穎微吧”等上百萬粉絲的大號因互撕遭到微博禁言,趙麗穎本人也出面發微博致歉。再往前追溯,根據七麥數據,桃叭、超級星飯團、魔飯生Pro等多款追星APP,在8月10日集中從蘋果應用市場下架,至今未恢復。
最新動態是,8月27日,網信辦再發通知,治理包括“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優化調整排行規則”、“嚴管明星經紀公司”等10項亂象。在下線了明星勢力榜后,微博取消了明星超話排名。
一系列監管政策,對飯圈來說是一場大地震。其實,飯圈除了普通粉絲,還有后援會、中間商、集資平臺等組織,它們依附于飯圈,賺得盆滿缽滿。曾有資深飯圈人士對深燃感嘆,飯圈的運作模式,不亞于一家風投公司,背后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如今,飯圈撈錢還容易嗎?
深燃和多位追星超10年的資深飯圈人士、前后援會會長、后援會成員、中間商、站姐、普通粉絲聊了聊,他們都感嘆,不論是個人還是平臺,在渾水中撈錢沒那么容易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開始有人把集資渠道轉移到微店及外賣平臺,以更隱蔽的方式進行。
治理飯圈,現在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后援會撈起錢來有多狠?
在飯圈,后援會是權力的中心,也是跟錢關聯最密切的地方。
王可可所在的后援會近期關閉了所有集資通道,表示“各家都在低調”。但以往“撈錢”的盛況,還歷歷在目。她向深燃講述了常見的“操作方式”。
后援會的資金來得容易。集資是最主要的方式。
一種是單純號召粉絲打錢,為后續應援做準備。
偶像比賽期間,粉絲的集資是最瘋狂的。此前有統計顯示,截至4月22日,桃叭APP上《創造營2021》決賽圈選手的總集資額高達1.5億,平均每位選手613萬。平時,除了常規的藝人生日會、新專輯發售期等需要應援費用的場合外,有的后援會還創造出了“專輯滿月酒”、“集資PK”等五花八門的理由,進行集資。

鼓勵粉絲集資應援的微博圖文 來源 / 微博截圖
錢收上來了,花到哪里,并不是一本透明賬。
管理這筆錢的人權力較大。此前就有大粉對媒體提到,她運營過的一個CP后援會,比賽期間集資2000萬,剩余500萬,在余額寶里放著,每月就能收益1萬塊錢。
花錢的人,也可以從中賺差價。前后援會成員錢千千告訴深燃,她在做應援的時候,商場大屏的工作人員開發票時會主動問她,費用雖然是1萬,“你覺得在單子上填多少合適?”,她說,如果多填幾萬,可以輕松拿到差額。
另一種是以購買周邊的名義號召粉絲花錢,只不過售價遠超成本價。
楊果果是《創造營2021》選手米卡的粉絲,在比賽期間在集資平臺桃叭上購買了299元的周邊。她告訴深燃,她曾經做過工廠項目,知道這些應援物成本不到50元,但作為對偶像的支持,還是下單了。沒想到后援會沒有發貨,“購買的大幾千人肯定是有的,幾十萬追不回來了”。她猜測,這筆錢,是被后援會卷走了。
除了集資環節,后援會還有很多可以產生收益的地方。
最簡單的是跟商家合作,售賣偶像的周邊產品,賺取提成。張小小在2015年前就追韓圈,當過大站姐,也當過后援會會長,她告訴深燃,會有商家主動找上門,表示只需要后援會把售賣鏈接掛出來,別的什么都不用干就能提成,比如一件售價80元的T恤,賣出一件提成20元,賣出1萬件,就賺20萬。
還有一些承接應援活動的中間商,看應援訂單量大、活動多,會主動討好后援會,給相關負責人發紅包,以維持后續合作關系。曾在后援會管理層待過的粉絲高思思就經歷過,她告訴深燃,“一個人發一兩千紅包,單子多了,積累的錢就多了”,她表示,遇上選秀時期,如果盯著回扣,一兩個月從中賺幾萬到十幾萬,不是問題。
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位中間商向深燃舉了一個例子,一個應援活動的實際價格1萬,他報價3萬,賺2萬,會再從賺的錢里發一兩千紅包給后援會的人。
是誰賦予了后援會這么大的權力?是否有監管措施?
某偶像經紀公司資深員工孫強告訴深燃,“偶像沒作品,靠的只有數據”。這是數據構建的虛假王國,推新人時他們就會找職業粉絲做兼職,代運營粉絲應援站,引導大家如何打榜、做數據、做應援。在這樣的運轉邏輯下,也放大了能組織做數據、應援的后援會的權力。
混跡飯圈多年、當過站姐的王菜菜表示,后援會賬戶是公共賬戶,有詳細記賬流程,還有會長、財務、監管“三權分立”制衡,和超過10個人共同管理。
但實際的情況怎么樣?
“很多所謂的監管,只是給粉絲看的”,張小小當時領導的后援會,在財務上的確還有其他負責人,“但他們只跟職能組溝通,我才跟商務方直接對接,錢就在我這里,他們管不了。”
她說,不排除有清廉的后援會,比如“職能組”就與錢關聯不大,但一旦涉及到錢,就十分考驗人性。很多后援會的人是剛畢業的學生,一個月工資五六千,但后援會發展起來,一個月可以拿幾萬,遠超工資,“隔一段時間拿錢,沒人能看出來,為什么不源源不斷的拿呢?”
另外,一位后援會成員告訴深燃,后援會必然會把費用花在打投(為偶像刷數據、刷話題)里,但直接在公布的賬單里寫明這些費用的去向,就是承認為自家偶像數據作假,“大家不會寫出來,整個賬單也沒法透明”,即便是內部監督組,也不一定知道金額的真實去向。

集資平臺,靠抽傭躺賺
還有一股力量也在“收割”粉絲的錢,后援會的資金來源,離不開這些平臺。
目前國內可供集資的追星平臺是桃叭和Owhat。一位接近Owhat的知情人士告訴深燃,Owhat是國內最早可集資應援的平臺,在2014年韓流很火時,就抓住粉絲心理,召集站姐、后援會入駐,獲得了第一批粉絲用戶,“很多平臺的集資方式都在學Owhat”,他表示。
另一款追星平臺桃叭,則在2020年才上線。據上述人士介紹,相比于Owhat一直免手續費,桃叭的提現當天到賬手續費是1%,也就是說每提取100萬資金,手續費即1萬。費用雖然高,但不止一位飯圈人士提到,桃叭受歡迎是因為認證相對簡單,更重要的是“提款快”,一天就可以提取,而Owhat審批流程久,需要三天后到賬。
有業內人士提到,榜單是刺激粉絲花錢的一大誘因。Owhat、桃叭有多個關于經費的榜單,比如一個明星周邊,誰的粉絲花錢多,誰就排在前面,在《青春有你3》《創造營2021》比賽時期,桃叭還上線了選秀觀察臺,以票數進行排名,同時顯示集資金額。數據不好,顯得偶像沒有排面,粉絲為了自家偶像排名更高,呼吁不要分流(即去其他平臺集資),這些平臺就這樣把粉絲牢牢拽在了手里。

《創造營2021》時期桃叭選秀觀察臺數據
來源 / 豆瓣小組
最讓張小小覺得驚心的,是賽時(選秀比賽時期)后援會在桃叭上的集資battle。她給深燃舉例,后援會為了給粉絲打雞血,會在榜單上找勢均力敵的偶像粉絲battle,比如第四名找第三名,定一個時間,“今天晚上6點開始,到晚上10點,限時4小時,看誰集資金額多”。
在豆瓣小組里,至今還流傳著大量集資battle的宣傳海報。


《青春有你3》《創造營2021》熱門選手集資battle宣傳海報 來源 / 豆瓣小組
“這只是誘發大家集資的策略罷了”,她表示。她見證過這樣的狂熱,幾個頂流同時參加同一臺晚會、不同節目的選秀藝人,粉絲間就會相互battle集資,兩家粉絲旗鼓相當,尤其能激起斗爭欲,他們還會給出一個集資策略,“比如前幾分鐘要破多少萬(即插旗),在兩到三小時是拉鋸時間,最后關頭需要有大錢往里投,打雞血”,在她看來,這其實是要盡可能多的讓散粉掏錢。“很多學生粉絲,一激動打進去了好多錢,事后后悔了錢也退不出來。”
3月14日,《青春有你3》與《創造營2021》的熱門選手余景天、劉宇、張嘉元、甘望星四家集資battle,涌入的人太多導致桃叭崩了,一度沖上熱搜,在這次“集資PK”里,幾小時時間,余景天、劉宇分別集資了202萬、340萬。

《青春有你3》《創造營2021》熱門選手在桃叭上的集資battle 來源 / 受訪對象提供
后援會從經紀公司處獲得的特定活動資格或周邊,也會在集資平臺上競爭。在限定時間內,誰打的錢多,誰就獲得。在張小小看來,后援會和集資平臺之間,早已是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
這其中平臺能掙多少錢?桃叭上,《創造營2021》決賽圈選手粉絲共集資1.5億,按1%的手續費計算,平臺躺賺150萬。Owhat雖然不收手續費,但提現的周期長,一位飯圈平臺的前員工對深燃感嘆,“平臺靠著這些流水和錢,拿去做其他的,都很夠賺錢了”。
除此之外,平臺集資數據可以“倒灌”。一位資深粉絲對深燃舉例,在集資平臺上,集資100萬,取出時,手續費扣1%,還剩99萬,再存進去后,在前臺顯示的數據就是199萬,如此往復,可以倒灌出極高的顯示金額。粉絲為了掙面子,會這樣操作,但平臺在多次的存取之間,賺取了高額手續費。即便她混跡粉圈多年,也忍不住瞠目結舌。
就桃叭是否存在誘導集資傾向等問題,深燃致電桃叭創始人鄭明貴,對方表示暫時不方便,并掛斷電話。后桃叭另一名相關負責人對深燃表示,“桃叭已于8月13日關閉經費眾籌、應援資源、二手周邊的交易通道,并在APP內做出告知。我們的態度就是配合清朗行動,堅決支持理智追星”,但其對相關問題未直接回應。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鄭小強律師告訴深燃,這一飯圈行為更像是定向捐贈行為,很難說平臺的行為是在誘導集資,而更像是誘導消費。平臺為集資提供了技術支持,如果發起人涉嫌侵占財務、攜款潛逃,平臺先期未能盡到審核義務就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集資悄悄轉向微店、外賣平臺
眼下,集資風氣已經有所改善,不過還沒能完全杜絕。
據站姐吳喬喬觀察,在多款集資平臺APP下架后,最近一部分粉絲將集資陣地轉移到了微店。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后援會或組織者在微店上“開店”,粉絲購買店內的某樣商品并付款,但實際上大多不發貨。之所以選擇微店,據她介紹,“在微店開店審核門檻低,而且到賬速度也快”。

樸燦烈吧新吧主競選微店鏈接
在粉絲聚集地豆瓣小組、微博超話上,深燃發現不少微店的討論。比如樸燦烈吧被曝出吧主卷款千萬潛逃的消息后,最近正在進行新吧主競選,投票鏈接即是在微店,每投一票,需要支付6.1元,有粉絲在評論問,為什么投票還需要付費?另一評論回應,費用留作后續應援使用。目前,該鏈接已下線。在此之前,還有粉絲在豆瓣上發布消息,鼓勵在微店“團建”(集資的另一種稱呼)。現在已經有極多偶像后援會在微店上開店。

豆瓣上粉絲關于集資的交流 來源 / 豆瓣小組截圖
根據粉絲的介紹,深燃嘗試在微店上“開店”,打開微信小程序“門店微店”,注冊賬號涉及商家名稱、電話、分類、商家logo、商家地址、商家坐標,深燃依次填寫資料,并在支付9.9元后,客服通過審核,給出店鋪的二維碼。深燃上傳商品圖片后,通過該二維碼,其他人能拍下并付款。通過客服發送的網頁鏈接可申請提現,收取2%手續費,客服還表示提現資金會直接到賬微信零錢,24小時內到賬。開店全程都不涉及身份認證、營業執照等信息。

微店小程序開店及提取步驟 來源 / 微店小程序截圖
深燃就微店小程序開店的審核要求、飯圈集資或轉戰微店等問題聯系微店工作人員,截至發稿前,未獲得回應。

8月15日開始,微店下載量迎來一個高峰 來源 / 七麥數據
除此之外,吳喬喬介紹,還有一些集資轉移到了外賣平臺上,即后援會在外賣平臺上開設“店鋪”,粉絲去店鋪上下單,在他們的操作下,店鋪可以不用發貨,資金到后援會手里。
張小小也證實了這一說法,據她了解,在一些規模較小的電商類APP上上架商品,同樣可以集資。
高思思介紹,這其實和之前一些后援會售賣虛擬電子海報的方式類似,讓散粉拍幾百份,拍完后有一個自動工作平臺,給相應賬號發一張圖片,也相當于變相集資,“懂的都懂”。豆瓣上,有評論表示,“只要有交易鏈接,就還有集資機會”。
但這種說法遭到張小小反駁。她告訴深燃,可能還會有人會開小群,利用支付寶轉賬、群收款等方式集資,但這些和在集資平臺公開集資相比,范圍要小得多。而且,集資平臺被整治后,粉絲會意識到公開battle集資是不對的,他們也不想自己的行為影響到自己喜歡的偶像,進而不再參與進來,她覺得是一個好的開始。
某偶像后援會的數據組成員周鳥鳥說,他們后援會已經關閉了所有的集資通道,即使是做數據,也是出于自愿,而不是競爭攀比。
一位經紀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深燃,如果可以不用這么被裹挾著做數據,不被資本綁架,也許反而可以給真正做偶像經紀公司的人帶來機會。打擊了集資和應援,失去了利益,讓這個充滿灰色的地方清朗一大半,但除此之外,不止一位粉絲提到,部分引戰的營銷號仍在活躍、韓圈粉絲還在集資的現象,都還值得關注。
“粉絲集資行為目前還處于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鄭小強告訴深燃,這是粉絲自愿為偶像付出不求自身得到回報的行為,若集資發起者卷款潛逃,滿足了侵占罪的條件,尚不滿足刑法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構成要件。需要注意的是,若想追究發起者的侵占罪,需要被害人即參與集資的粉絲們親自到法院訴告,單純以報警維權是沒用的。
到目前,楊果果在桃叭上的錢還沒有追回來,她說她要遠離飯圈了,“我的錢我自己做主,不想粉明星了。”她說。
*題圖來源于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飛、王可可、錢千千、楊果果、孫強、王菜菜、張小小、高思思、周鳥鳥、吳喬喬為化名。


你參與過飯圈集資嗎?
原標題:《揭秘飯圈撈錢內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