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去大西南
走,去大西南! 原創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論中國自然風光最豐富之處
西南地區當之無愧
這里有直沖天際的群山
(喜馬拉雅山脈東段,攝影師@李珩)
▼

有蜿蜒曲折的江河
(雅魯藏布江,拍攝點位于雅魯藏布大峽谷索松村段,攝影師@姜曦)
▼

還有恣意生長的生靈
(雪中的滇金絲猴,位于云南白馬雪山,攝影師@彭建生)
▼

群山、江河與生靈彼此交織
在這片占據中國陸地約25%的地方
點亮璀璨群星
國內約1/2的世界自然遺產
約1/3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約1/5的世界地質公園
以及數量繁多的國家級自然風景區
皆分布于此
(請橫屏觀看,西南地區示意;西南地區沒有明確的區域界定,本文以生態為線索,采用國家重點研究計劃項目“氣候變化對西南生態安全影響規律和機理”所規定的項目區,即包含廣西、貴州、四川、重慶、云南五省全境及青海玉樹、西藏拉薩、那曲、山南、林芝、昌都,制圖@陳景逸&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

這是一塊“過分美麗”的熱土
它緣起何方?
又該如何被守護?
01
群山之舞
古老板塊間億萬年的對抗
引發了強烈的地質構造運動
來自東、西兩方的構造之力
抬升、扭曲了西南大地
將其變成山的海洋
東部
古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
在1億多年前碰撞于我國東部沿海
構造之力自東向西傳遞
讓遠在千里之外的西南東部地區
低山、丘陵疊起
如重慶和川東的道道山嶺
(請橫屏觀看,重慶上空航拍,攝影師@山風)
▼

以及位于廣西的連綿丘陵
(請橫屏觀看,桂林丹霞八角寨,攝影師@梁杰)
▼

西部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
6500萬年以來的超級碰撞
讓青藏高原隆起
也讓
喜馬拉雅、念青唐古拉
崗日嘎布、伯舒拉嶺
等一條條高大綿長的山脈
在西南西端聚集
(請橫屏觀看,崗日嘎布山脈,位于西藏東南部,攝影師@行影不離)
▼

碰撞的余波擴散
令群山在四川西部拔地而起
直沖云霄,雪滿山嶺
(從成都望四姑娘山幺妹峰,攝影師@書劍飄零)
▼

也將云南、貴州等地高高抬起
形成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
云貴高原
(梵凈山金頂,位于云貴高原,攝影師@江海榮)
▼

于是
東部低山丘陵
西部高原高山
西南地區兩端地形地貌
截然不同,形似分離
但是滾滾江河
自西向東流淌于西南大地
將東西兩端重新連接
02
江河奔流
西南地區
地勢西高東低
多數江河滾滾向東
它們多源于高海拔的
西南西部
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兩方水汽
在這寒冷的高山之巔
凝結、降雪
經年累月的積累、壓實
逐漸形成冰川
并在重力作用下緩緩下移
宛若巨龍
游蕩在山谷之間
(阿扎冰川,位于西藏察隅,攝影師@王永杰)
▼

冰川磨蝕大地
隨著時間推移
終將刻下獨特的印記
(稻城亞丁的牛奶海,為冰川湖,是冰川磨蝕之后的產物,攝影師@曹維兵)
▼

源自冰川融水和大氣降水的
部分溪流停滯不前
形成高原湖泊
(羊卓雍錯與庫拉崗日,位于西藏山南,攝影師@鄒通)
▼

而多數溪流
則積小流而成江河
順勢向東而下
(四姑娘山的婆繆峰和長坪溝,攝影師@鐘晟)
▼

活躍的地質構造運動
讓西南地區斷裂叢生
江河
或沿斷裂帶奔流而下
不斷將巖石下切侵蝕
形成一條條高山峽谷
(金沙江大峽谷,位于香格里拉尼西鄉,攝影師@柴峻峰)
▼

或受困于斷裂形成的洼地
在峰巒層疊之間
點綴一個個碧藍湖泊
(滇池,攝影師@陳肖)
▼

江河繼續奔流
漸漸流入地勢平緩的
西南東部
流水得以掙脫高山的束縛
轉而主導起山地的面貌
流水過處
碳酸鹽巖遭受溶蝕
各色喀斯特景觀爭相出現
常有溶洞、天坑層出不窮
(廣西香橋巖天生橋,攝影師@梁杰)
▼

亦有峰林、峰叢裝點大地
(請橫屏觀看,桂林漓江兩岸喀斯特峰林,攝影師@梁杰)
▼

至此
從西至東
江河奔流穿行于西南各地
猶如條條絲線
串起處處風景
讓西南的東、西兩端
不再分裂割離
山勢起伏,流水廣布
山與水
讓西南的自然美景層出不窮
而它們也為西南的繁榮生機
提供關鍵助力
03
生機盎然
水是生命之源
而西南群山
則為生靈的繁衍
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高山的草原和森林,拍攝于稻城亞丁的洛絨牛場,攝影師@劉辰)
▼

首先
眾多巍巍高山
提供了廣闊的縱向空間
山頂山谷之間
高差常達數千米
溫差可達數十度
這讓西南地區
雖然身處低緯度之地
卻也有冷酷嚴寒之所
生態環境因此多樣
生物種類因而繁盛
(唐古拉山下的各類生靈,最前方的是斑頭雁,攝影師@彭建生)
▼

從高往低
植被變化清晰可見
高處常有
高寒草甸、稀樹灌叢
漫山生長
(四姑娘山的雙橋溝,攝影師@尹攀)
▼

中部能見
常綠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
交相輝映
(明永冰川中上段的森林,位于云南迪慶,攝影師@熊發壽)
▼

低處
如若炎熱干燥
則是草甸灌叢稀疏分布
如若炎熱濕潤
便有熱帶雨林茂密生長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廣闊的縱向空間
也讓動物們在不同海拔高度
各得其所
大熊貓、小熊貓
云豹、雪豹
金貓、豹貓等
常顯悠然自得
(小熊貓,拍攝于普洱太陽河國家森林公園,攝影師@方托馬斯)
▼

藏羚羊、巖羊
白唇鹿、毛冠鹿
藏狐、黃鼬等
總是奔騰歡快
(巖羊,拍攝于稻城亞丁,攝影師@彭建生)
▼

挺拔的高山
讓西南在縱向上擁有廣闊空間
而密布的群山
則為生靈在橫向上創造出無數
“隱秘之所”
山巒疊嶂之間
常有封閉空間出現
生態原始、鮮受打擾
是生靈繁衍和物種保留的絕佳之地
多有
黔金絲猴、滇金絲猴
梵凈山冷杉、荔波大節竹等
特有種在此生息繁衍
(黔金絲猴,僅生存于貴州梵凈山區域內,攝影師@何雄周)
▼

更讓
銀杏、水杉、紅豆杉
珙桐、鵝掌楸等
古老孑遺物種在此留存
物種多樣性
因而在橫向上
也豐富異常
西南因此生機一片
04
觸摸精彩
多元的景觀
優美的生態
加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西南的自然景觀
實在精彩
(高山針葉林之秋與白馬雪山,位于云南,攝影師@李勇)
▼

為了觸摸這些精彩的自然美景
游客、徒步愛好者、登山愛好者
等戶外運動愛好者
絡繹不絕
他們來此
或欣賞稀世風景
(請橫屏觀看,四姑娘山羊滿臺,攝影師@唐僑)
▼

或徒步山野之間
(四姑娘山長坪溝,攝影師@張善友)
▼

或攀爬入云高山
(從海拔5588米的那瑪峰眺望貢嘎主峰,攝影師@桂圓)
▼

然而
觀賞行人的增加
隨之而來的便是
嚴峻的環保問題
垃圾遍布
不僅是對美景的破壞
也是對生態的破壞
(坡上的垃圾,位于四川甘孜黑石城,攝影師@南卡)
▼

好在
戶外愛好者、環保組織
乃至國家的多年宣傳
人們環保意識漸強
紛紛采取行動
來守衛這片美麗的土地
本文創作團隊
撰稿 | 山月樓
編輯 | 云舞空城
圖片 | 潘晨霞&秦南
地圖 | 陳景逸
設計 | 鄭伯容
審校 | 張照&丁昊
原標題:《走,去大西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