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嚴寒“凍傷”上海大量水管,委員建議共享大數據應對極端天氣

30多年來創紀錄低溫“凍傷”了上海一大片自來水管,讓市民感到很無奈。1月26日,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氣象局局長陳振林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對天氣變化尤其是極端低溫、降水等天氣,應通過大數據的共享和分析讓措施更全面。
建立大數據共享機制讓預警更有針對性
陳振林介紹,經過努力,目前上海在天氣變化時的預警預報時效性已有提高,比如去年強對流預警時效達到144.3分鐘,近日的低溫寒潮一周前也做出了預報,但如何使預警信息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地提出應對事項,以盡可能減少對城市運行、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仍需要多部門的共同努力。
“此次極端低溫來臨前,氣象部門對注意事項也做了提醒,可是上海的水管保溫措施一般是按照零下三、四度的標準來實施,而這次極端低溫到了零下七、八度,對這一情況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事先也并不了解。”
陳振林認為,應對天氣變化需要建立大數據共享機制,與交通、水務、醫療衛生、教育等更多部門、行業聯動,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對可能出現的情況考慮得更全面,更準確地告訴人們具體的應對措施,或在某些方面給予重點提醒,做到早預判早落實。
同時,對于近年來的氣候變化,陳振林表示,還需要從城市規劃層面早做準備。“在城市洪澇災害的預防上,可以借鑒倫敦等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先進經驗,在新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因素,出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未來海平面上升的政策文件和技術導則,明確防洪除澇等重大基礎設施災害防御設計參數的氣候變化增量標準,盡量早預防。”
冰雪過后又是連續6個陰雨天
在3天寒潮過后,1月26日上海氣溫有所上升,陽光融化了盤踞多日的霜凍,上午9時16分,上海中心氣象臺解除了霜凍橙色預警,為寒潮天氣畫上句號。當天,市區徐家匯最高氣溫為7℃,最低氣溫為-3.1℃。
但寒潮剛走,溫暖的太陽還沒捂熱,陰雨天又至。從1月27日開始,上海又將開啟陰雨模式,將“纏纏綿綿”持續至下周一。其中周四前后降水較明顯。氣溫方面,周四至周日氣溫先升后降,最高氣溫在7℃~10℃,最低氣溫在4℃~7℃。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