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路上的寇德卡
美國人凱魯亞克寫了本《在路上》,風靡了美國,影響了世界。無數青年,半青年都開始上路了。希望在路上解決些問題,也有在路上本身就是目的的主兒,最后到哪兒了不得而知。
中國也有類似的說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聽上去好像沒有那么艱苦,行云流水間,事兒就成了。作為一個攝者的寇德卡,就像個吉普賽,背個行囊,拿著照相機,餓了吃,困了睡,有時也看看手表。但他不是吉普賽。
為什么要上路?攝影要找的東西在路上。讀書有了知識,可于你還是離骨,遇到陌生人還是不認識。爹娘給了身,還有許多要在路上靠自己去尋找,去補上。不是睜眼就能看見,攝影的眼睛要在行走中打開。
在行走中,許多東西就演化成你自己的了。攝影是個活物,隨形而化,異地變身??艿驴ú徽撟叩侥膬?,有打開的天眼,拍出的東西就是神奇,有人看不懂,因為你沒有經過“在路上”。有人說寇德卡不怕死,敢于面對強權,關心弱勢群體。我的天,這也太小看寇德卡了。
“……我需要知道,在任何地方都沒有什么在等著我,我應該在的地方就是我此刻所在的地方,當那里沒什么可以拍照的時候,是時候離開這里去另一個地方了”。 Josef Koudelka (約瑟夫·寇德卡)
我以為這是攝影的圣經。
圖說:
寇德卡自拍像;寇德卡在拍攝現場;寇德卡行走隨身物品;
寇德卡作品及小樣;
寇德卡與羅伯特·戴樂比爾(Robert Delpire)在一起

































原標題:《在路上的寇德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