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副市長:“十三五”三級綜合性醫院都會開兒科門診

2016年上海“兩會”上,兒科看病難的現狀多次被市人大代表提起,由此引發的上海兒科分布不均衡和兒科醫生收入少的問題引起各方熱議。
1月26日上午,上海市人大舉行“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專題審議,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透露,未來上海所有三級綜合性醫院都會設置兒科門診,制定有利于兒科醫師流動的多點執業政策,改善兒科醫務人員執業環境,薪酬分配政策向兒科傾斜。
讓市民放心到家門口看兒科
翁鐵慧說,上海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兒科發展,并已納入衛生“十三五”規劃。目前,上海全市提供兒科門診服務的醫療機構有141家,全市51家三級醫院中有38家有兒科門診。“13家未開設兒科門診的三級醫院中,有3家是綜合性醫院,未來這3家會要開設兒科。”
針對兒科醫療服務供需結構性矛盾、城鄉資源分布不夠均衡等問題,翁鐵慧透露,“十三五”期間,上海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必須提供兒科門診服務;三級綜合醫院和承擔區域醫療中心任務的二級綜合醫院,應提供兒科急診服務并設立兒科床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應將兒科納入家庭醫生職責,提供兒科診療和兒童保健服務。
她說,上海衛生部門將按照市領導的要求與市民的呼聲,切實將規劃目標落到實處。近期,還將依托兒童醫院、兒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及新華醫院,在全市構建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兒科聯合體或兒科聯合團隊,提升兒科診療質量、促進資源均衡配置,讓市民能夠放心到家門口看兒科。
醫學院恢復兒科專業招生
針對兒科醫生收入低的問題,翁鐵慧指出,上海從2015年以來已在24家市級醫院全面推行內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將醫生收入與科室收入以及處方、檢查、耗材收入脫鉤,按照工作負荷、醫療質量、患者滿意度來進行分配。在改革較為深入的瑞金、新華等綜合性醫院,兒科醫生收入已與其他科室醫生基本持平,“2016年,市政府將把此項改革作為醫改的重中之重,切實推進落實。同時,還將制定有利于兒科醫師流動的多點執業政策,改善兒科醫務人員執業環境,薪酬分配政策向兒科傾斜。”
另外,翁鐵慧稱,在1998年全國各大高校醫學院取消兒科專業后,上海交大醫學院已于2012年悄然恢復了臨床醫學專業兒科方向的招生,目前已累計招生160人,“今年的招生計劃將擴大到60人,首批30名學生將于2017年畢業。復旦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也將于今年開始專門招收兒科方向,預計每年新增100人。”
近期,上海衛生部門還將加強畢業后醫學教育,加大兒科住院醫師、專科醫師、兒童保健醫務人員規范化培訓,以及通過全國招聘、延遲退休年齡等方式,努力保證有足夠的兒科醫生來提供服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