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習近平訪沙特埃及伊朗,為中東“亂中求治”帶去“中國答案”

五年過去了,在學者們一年年爭論著“阿拉伯之春”是否陷入寒冬的聲音中,埃及軍方推翻了革命后的民選總統穆爾西,敘利亞仍滯于無休止的多方混戰,一場也門危機又帶出沙特與伊朗背后的較量——2016年初,沙特處死一名什葉派知名教士,繼而宣布與伊朗斷交;而另一方面,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一步步攻城略池,圈地封“國”。面臨內憂外患的中東在動蕩中重構著政治版圖,也面臨著更為實際的發展問題。
如何處理“安全”與“發展”的問題?此次習近平的中東之行帶去了“中國的答案”。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框架下,中國如何展開與沙特、埃及、伊朗的合作?而這些合作又如何恰到好處地切中三國的亟需?
沙特:成也石油,縛也石油
沙特國王薩勒曼坐上王位的第一年就目睹了國際原油價格跌破30美元/桶的窘境。對于重度依賴石油的沙特而言,這場“石油價格戰”帶來的壓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根據福布斯2015年的數據,石油產業貢獻了沙特80%的財政預算收入,45%的GDP以及90%的出口額。在油價持續走低的泥潭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已經給沙特下了預判——若不改變,沙特的資金儲備撐不過5年,到2020年就會破產。
沙特面臨的現實是嚴峻的:即便國際油價在未來得到反彈,市場需求也已經發生了變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頁巖油的大規模生產,此外剛剛解除制裁的另一“石油大亨”伊朗也即將殺回闊別已久的市場來分羹。
一場對經濟結構改革的迫切性是顯而易見的,沙特需要盡快擺脫對石油的過分依賴,改變目前單一的產業結構,實現轉型。沙特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迫切需要提振國內非石油產業。
中國同樣看到了這一面,此次習近平訪問沙特,兩國共簽署了十四份雙邊合作文件,包括產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以及涵蓋能源、通訊、環境、航天及科技領域的多份文件。
訪問期間,一項矚目的合作在沙特阿美與中國石化之間達成——中沙延布煉廠投產啟動儀式盛大舉行。這是中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總投資近100億美元。沙特阿美持有該項目62.5%股份,其余為中國石化持有。無論對全球第一大原油出口國沙特,還是對全球能源消費大國中國而言,這都是一場雙贏。
沙特阿美表示,將其業務拓展至煉油和化工產業,符合沙特未來經濟多樣化的目標,這在石油收入減少之時尤為重要。轉型中的沙特阿美也更期待與中國石化展開更廣泛的合作,如在化工、成品油銷售、石化服務等其他領域。
中國也同樣從中獲益,在啟動儀式上,習近平表示,該項目“既符合沙特經濟優化升級、能源產業升級的國家發展戰略,也契合中國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互利合作的發展思路。”
埃及:后“阿拉伯之春”的重建
隨著“阿拉伯之春”五周年紀念日的臨近,埃及現任總統塞西格外擔心在1月25日這天國內的激進分子是否會再生事端。
五年前,失業青年的憤怒聚集席卷,在中東多個國家發生抗議游行進而引發政權更迭。統治埃及長達30年的穆巴拉克政權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走下了神壇。
塞西很害怕在“五周年”這樣一個意義性如此之強的日子里,國內會有不可控的事件發生。最明顯的一個表現是,埃及當局近日草木皆兵,關停文化中心、闖公寓、查臉書、抓捕激進分子,質問對方“周一計劃”。
五年后,埃及的經濟未見起色,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4年埃及青年人失業率高達42%。“安全與發展是分不開的,雙邊、地區的共同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的穩定。”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建認為要加強地區的穩定、完成社會的重建,需要靠發展帶動。
而對于大多數中東國家而言,工業的根基薄弱,體系不完善,處于現代化進程關鍵階段的中東國家,普遍把工業化作為促進發展、改善民生、增加就業的重要選擇,習近平在訪問埃及時因此特地提出,雙方“可以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把各自發展戰略對接起來”,并表示“歡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快車,實現雙方協同發展”。
在阿盟總部演講中,習近平提出,為促進中東工業化進程,中國將設立150億美元的中東工業化專項貸款,以支持開展產能合作、基礎設施建設。訪問埃及期間,習近平還出席了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二期揭牌儀式,這一項目將引進紡織服裝、石油設備、摩托、太陽能等100多家企業,可以為埃及創造1萬多個就業機會。
此外,中國建筑和中國中鐵分別在埃及拿下了基建工程合同,總金額共超40億美元。其中,中國建筑承包了埃及新行政首都項目,簽約包括建設埃及國家會議中心、議會大廈、會展城和12部委辦公樓等。中國中鐵則承建了首都開羅一衛星城“齋月十日城”的兩條鐵路項目。
伊朗:“石油大亨”的歸來
“伊朗不會忘記在困難時期也站在我們一邊的朋友。”伊朗總統魯哈尼近日表示中國在伊朗享有特殊待遇。
在接受了西方長達十幾年的制裁后,近日,伊朗終于迎來了解除日,而習近平成為了制裁正式解除后第一個訪問伊朗的國家元首。伊朗并不吝表達對中國的親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會晤習近平時說,“伊朗人從不相信西方”,德黑蘭希望同中國加強經濟與安全關系。
對于剛剛解除制裁的伊朗來說,德黑蘭亟需吸引外國投資與石油的出口。目前,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伙伴,并且是能源進口大國,中國需要向伊朗進口石油以平衡沙特。
在習近平訪問伊朗期間,雙方發表了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雙方同意研究制定兩國25年全面合作協議。兩國元首見證了17項協議的簽署,涉及能源、通信、金融、投資、科技等領域,承諾在十年內將雙邊貿易額從目前約500億美元提升至6000億美元。此外,雙方還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
作為亞洲東西交通要沖,伊朗的區位優勢明顯,對于中國“一帶一路”的推進至關重要。習近平在伊朗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稱,中國已于2014年宣布出資400億成立絲路基金,希望同伊方在公路、鐵路、海路、網路深化合作,推進亞洲東西通道建設。而伊朗對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也表現出了十分大的興趣,甚至專門組建了一個跨部門委員會進行對接研究。
對于中伊雙方今后的合作,習近平在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時總結道:“雙方要把能源合作作為‘壓艙石’,把互聯互通合作作為‘著力點’,把產能合作作為‘指南針’,把金融合作作為‘助推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