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陳偉杰博士:無中之有,數字世界中的無形資產

陳偉杰 博士 Dr. Albert Chan,美國紐約陳偉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中美知識產權協會創辦人兼會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每個行業都面臨變革,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簡稱IA)中的知識產權IPR(包括專利、商標、版權和商業秘密等)、數據庫、監管批準、物聯網、其他信息及大眾媒體網絡,變得比有形資產更有價值。但要如何評估每個IA的具體價值,讓無形資產有形起來?這些IA之間以及與不同數字技術的相互作用為公司創造了更多價值,但如何量化它成為很多管理者的挑戰,傳統的IA評估模式又是否有用?
2021年8月18日,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港大ICB)特邀美國紐約陳偉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中美知識產權協會創辦人兼會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陳偉杰博士,在港大ICB線上學習平臺“商管e課”,進行了一場直播分享,以成本、市場、收入三大主要方面講解了如何在數字世界中正確評估資產的價值。
以下是根據直播內容整理的陳偉杰博士觀點概述,文末掃碼可觀看直播回放。

首先,陳博士先以一個數據——標準普爾500指數,點出無形產權在全球中的重要性。
接下來,陳博士以知識產權、估值方法、物聯網、監管批準以及大眾媒體網絡幾大模塊,展開了對無形資產的分析。
知識產權是無形資產中的一種,也是當中最重要的。知識產權包含了很多內容,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版權。版權為“原創作品”的作者提供了一種保護,見于文學、戲劇、音樂、藝術和某些其他智力作品中。第二個則是商標,很多人以為商標僅僅是標志,其實不止于此,陳博士以迪士尼的標志為例說明了迪士尼的商標除了標志,還代表了版權、聲音、氣味等,都具有保護性。商標與版權、專利的最大區別在于,只要公司不停地使用,商標就一直屬于該公司。通常,一般的商標屬于馳名商標,不可被隨意商用。第三個是商業秘密,一旦被公開就沒有產權了。陳博士以可口可樂為例,作為飲料,大家都在喝,但是不知道里面具體含有什么成分,連水都不知道用的是哪里的水源,因此這便是可口可樂的商業秘密。最后一個便是專利,專利是政府賦予的特權,陳博士以美國為例,說明了專利的定義:美國政府通過美國專利商標局授予的財產權,任何人發明或者發現任何新的和有用的過程、機器、制造或物質組合,或其任何新的和有用的改進,都可以獲得專利。專利也是最有力量的。
介紹完知識產權后,又該如何評估每個無形資產的具體價值,讓無形資產有形起來?陳博士對不同的估值方法作出了詳細解讀。
第一種估值方法:收入法
收益法涉及基于目標無形資產預期產生的預期現金流量/收入流進行估值。其采用的方法包括:溢價利潤、溢價定位、版稅減免。
陳博士以長江控股舉例,來計算如何估值無形資產。長江控股簽訂買賣協議,以全現金對價人民幣2億元收購天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權,長江控股是主要的原始設備制造商供應商,而天秤是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從事創傷、脊柱植入物和手術器械的制造。長江控股獲得了授予天秤的2項專利,自2013年申請之日起保護期為10年。截至2022年5月10日,專利技術的剩余合法年限約為8年。采用收益法確定專利技術的公允價值。
未來經濟效益:稅后現金流=專利技術預期產生的增量收入-銷售成本-運營費用
適用的折扣率為WACC+0.5%。(0.5%是評估無形資產時專門應用的額外風險溢價,因為知識產權評估通常涉及更多的不確定性和主觀性;通過研究和市場比較確定;因情況而異)在這種情況下,WACC為21.2%。計入664,000元的攤銷稅款收益后,最終得出的專利技術公允價值為6,088,000元。
第二種估值方法:成本法
重置成本是重建或替換足夠可比的資產的成本:無形資產的失敗率很高。可能成功并沒有單獨計入標的資產的“成本”中;收入流的價值與歷史成本顯著不同。
第三種估值方法:市場法
很多人喜歡用市場法去進行估值,該估值方法涉及將相關資產參數與類似資產的參數進行比較:參數包括基于市場份額、利潤、銷售額、單位數量等的倍數。
但市場法不一定有效,比如產品在市場中是否可以平均分布?陳博士又以可口可樂為例,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喝碳酸飲料的。因此,在市場是“有效的”前提下,市場價格=價值。
陳博士還提及,有些工具可能是無形資產,但不屬于產品,不能直接獲得或出售,因此市場方法不適用。
第四種估值方法:實物期權法
實物期權價值(ROV)是購買或出售項目的決策機會的價值。
實物期權價值=決策者為獲得相同效用而應收到的特定金額,即項目中的風險投資-凈融資成本
監管批準與無形產權有何關聯?
陳博士以社交媒體解釋道,如果不符合法規,那么將無法正常運營發揮出它的影響力,因此要獲得監管局的批準。那么物聯網與社交媒體網絡是如何在數字世界中帶來價值與如何評估呢?陳博士分別做出了解釋。
物聯網
物聯網是一個物理對象網絡——設備、車輛、電器——嵌入了傳感器、軟件和網絡連接。當代社會,每個人離不開網絡,如果沒有網絡,如何上網、查詢資料,又如何與人溝通工作?而這些都是有價值的,也屬于無形資產的一種。
社交媒體網絡
那么如何對社交媒體進行估值呢?陳博士給出一個公式:每用戶平均收入=總收入÷用戶數。陳博士以Facebook收購Instagram為例,每個Instagram用戶為30美金去進行估值。
陳博士又以現在的網絡直播帶貨舉例,直播所銷售的產品可以帶來巨大的價值,而這種形式也屬于無形資產。微博數據顯示,中國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營銷價值已達1020億元。而KOL又名網絡紅人,如今網絡紅人帶來的無形資產也是十分有價值。
最后,陳博士總結道,無形資產估值比有形資產更難,數碼世界如何變得更有價值,就要看無形產權的界定。無形資產在不久的將來繼續快速增長。本次直播的主持嘉賓——港大ICB創新管理系系主任暨首席講師馬陳杰先生亦寄語:"Knowledge is Power. IP is Asset." 知識是力量,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無形資產(IP)將會為企業創造出巨大的財富,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次港大ICB的線上講座深入解讀了什么是無形資產以及如何評估它的價值。


《知識產權商業化理論與實踐》陳偉杰博士及鄧堯先生主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