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年步履不停,我終于在兒子小學畢業前,帶娃實現英文無障礙交流
原創 GREEK 小花生網
橘子:看了無數英語啟蒙經驗帖,大家的焦點常常落在:
聽:讀:寫:難得遇到口語提升經驗…已經走過“啞巴英語”老路的國內父母們,其實很想
幫娃從小練好口語,讓孩子能在真實語境中自由表達、交流~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一個時間跨度超過十年的英語口語培養故事,花友 @GREEK 在兒子0~2歲期間,就開始幫娃培養口語能力,也許一些家庭條件、特殊經驗無法復制,但其中一些做法可以帶娃試試~

本文由花友 @GREEK 發布于小花生寫作計劃
我家兒子11歲了,民辦學校五年級在讀。我和先生都是建筑專業出身,之前分享過。
受導師影響外加有讓兒子留學的打算
我早早開始幫娃培養口語
和當下很多啟蒙家庭一樣,在兒子0~3歲階段,我就開始為他播放英文兒歌等,進行早期輸入了…之所以重視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可能是受我的導師影響,他本人非??粗赜⒄Z表達。
我的導師30歲時公派出國留學,前往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可是他30歲前連ABC都不認識,完全自學英語。

圖片來自網絡
他是個語言天才。一切從零起步,僅用3個月就能聽能說了。4年拿到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是全英文寫作的。
他后來經常用英語主持各種國際會議。他一再強調英語的重要性,在他看來,英語是另一種思維方式。

他認為中文和英文可以互補,當中文思維遇到障礙時,可以切換到英文思維,常常難題迎刃而解。當然,英語思維遇到難題時,中文思維又恰恰可以四兩撥千斤[調皮]我的導師常常說希望我們成為“品學通、藝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
我和先生后來都努力提升英語水平,然后一起去美國訪學了一年。兒子也在當地插班上了四年級。

Shine幼兒園讀的是公辦,小學讀了民辦。我覺得英語口語培養越早越好。因為這時他完全有能力同時學2種不同語言。中文和英語對他難度是一樣的。
從過來人的角度看,我非常希望孩子少刷題,留出時間,多讀書,多旅游,多接觸各種各樣、各行各業的人,特別重視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目前的小學教育太急功近利了,我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幫助孩子看得更長遠,過得更快樂!如果可能,應該會讓孩子高中去美國留學。
最近,“雙減”政策落地,整個教育界發生了顛覆性的大變革。
小花生上開了個“別了,外教!外教課沒有之后,孩子的口語怎么辦”的圓桌話題,大家討論十分熱烈。趁著放暑假,我把這些年幫娃培養英語口語能力的真實經歷,以時間線為順序,梳理出來了,希望其中類似情景式小游戲、辯論、演講等一些具體辦法,可以為大家帶娃自雞口語形成一點思路…
我們跨越十年的口語培養路
第從零星蹦單詞到插班美國小學后,能無障礙學習交流,以及回國后我們繼續口語保溫,回顧一路走來娃口語水平一點點提升的過程。
0-2歲:
泡在兒歌, 動畫, 圖畫書里
娃自然而然開始蹦單詞!
Shine剛出生那段時間,每天睡18~20個小時,醒的時間不多。醒來時,Shine躺在嬰兒床上,還不會動,視力也沒發育好,挺無聊的,我就循環不斷地給他聽英語兒歌,《動物大游行》、《和媽媽一起唱》、《溫馨童謠》、《開車去兜風》、《周游世界》……反反復復地聽,我希望英語對他而言,不是陌生的語言。

兒子18個月左右,我開始給他囤英語圖畫書。我還記得,我帶Shine讀的第一套英語圖畫書是《泡泡劍橋兒童英語故事閱讀1》。他從一開始就表現出非常喜歡英語。這一套18本小書真的是看了又看、愛不釋手呢。

另外,我們還一起看動畫片。我想,平時我們家里都是講中文,沒有英語環境,那么,看動畫片就不要看中文的了吧。所以,Shine從小到大看的都是講英文的動畫片,每天看半個小時——《天線寶寶》、《花園寶寶》、《巴布工程師》、《托馬斯和朋友》、《朵拉愛探險》……

其實在這個階段,中文與英文對他來說難度是同樣的,不必擔心他聽不懂,他自己會努力去聽懂。只要讓他去聽、去看、去接觸就好了,聽到比聽懂重要,看到比看懂重要。
我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Shine21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我帶Shine去公園里玩,有小朋友手里拿著泡泡槍,射出很多彩色肥皂泡泡,Shine指著泡泡說:“Bubble!”聲音那么稚嫩好聽……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Shine開口說英語單詞,當時真的好激動呢!
2-4歲:
豐富游戲+互動激發語言興趣
娃能說整句了!
2歲多,Shine開始上早教了。上的第一個早教是某加拿大國際教育背景的早教機構。
我們每周上1~2節課,每節課45分鐘。所有課程都是雙語,老師會教一些簡單的單詞和句子。Shine最喜歡的是“育樂與學(Play and Learn)”課了。
育樂課每次都有一個主題——交通工具、曲奇餅干、池塘伙伴、小火車、花園樂、我的家、郵遞員、消防站、海洋探索、農場樂、建筑日、動物園、早餐時間、恐龍、叢林探險、棒球、超市游戲、城鎮旅游、去Jolly家、……
教室很大,老師們會依據每次課的主題來選擇、排列、布置教室里的教具和玩具,精心設計各種生活場景。
比如,消防站主題的課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通過角色扮演成為小小消防員,用“噴水槍”滅火,爬上梯子去救小動物,最后把小動物送進醫院里。

劇情挺有意思的。一開始,10個小消防員躺在大型玩具里面“睡覺”,忽然,警報響了,小消防員們一個一個依序從老師搭的滑梯上滑下地來去救火。
然后,大家坐上“消防車”,老師坐在車頭,小朋友們每人手里拿一個小圈圈假裝是方向盤,老師開著“消防車”,一會左轉一會右轉,好驚險哦!
消防車開到了著火的“高層建筑”前面停下了。在一個大圓筒上面,插了很多小動物玩偶。小消防員們爬上高高的“云梯”,救下小動物,然后跳到軟墊上,把小動物放在彩虹大傘里,再一起合作把小動物送進“醫院”。
整節課45分鐘,安排得非常緊湊,小朋友們又唱又跳,爬上爬下,蹦來蹦去,非常開心。在鍛煉身體靈活性的同時,還提升了想象力、社交能力和創造力,學到了一些生活常識和簡單的英語單詞,比如:fireman,fire truck,等等。
我覺得讓小朋友在特定的“場景”中,通過“角色扮演”來學習英語是一種非常棒的學習思路——在有趣的劇情和快樂的游戲中,學習再也不覺得枯燥,而是生動活潑、印象深刻。
”每節“育樂課”的教案我都保留著。以下是“去Jolly家”的教案,與大家分享哦

那些在上課的日子,是Shine童年里最美好的回憶之一。課全部上完,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刻,Shine無比惆悵地說:“我不想畢業呀……”后來,聽說早教機構倒閉了。可我們每次路過那一帶,Shine還會念念不忘地指著那熟悉的方向,說:“我還想去那里上課呀。”
Shine上的第一個外教課,是本地一家“國際語言班”,有Tom老師、Ricky老師和Eva老師。每個老師上課風格不同。Eva老師教小朋友單詞和詞組、帶大家看動畫片,Ricky老師帶小朋友們踢足球、做游戲,Tom老師教小朋友整句輸出。

Tom老師和我家兒子
我還記得兒子學會的第一個英語完整句子是Tom老師教的“I’m hungry.”他很喜歡說這句話。學會以后幾乎天天說,發音很標準,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每逢萬圣節、圣誕節等節日,外教們還會組織主題派對活動……

萬圣節派對和圣誕節派對
英語小班課學習的內容不多,以玩為主,但很好地激發了兒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并一直保持了很高的學習熱情。
兒子2歲半時,適逢當地一家外教機構來我們小區宣傳,我當時也覺得很有必要開始給娃找一個固定的外教老師,一對一上課,讓他從小就能用英語跟人交流。

非常幸運的是,Shine遇到了他最最喜歡的外教老師Durrell老師。Durrell老師是來自美國的小學老師,黑皮膚,黑胡子,矮矮胖胖的,雖然外表不帥,但個性非?;顫姡Z音、語調、動作、表情都極盡夸張,一雙手還特別巧,會做各種手工。

Dutrell老師我家兒子
上課時Durrell老師跟小朋友互動得非常棒。我在門外就聽見兒子在教室里笑得很響,跟老師玩捉迷藏,又蹦又跳,快玩瘋了……下課了還舍不得回家,說:“No下課!”
有時,我會在教室里放一個錄音筆把上課全程錄下來,回家放給兒子聽,她抱著錄音筆,聽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聽不夠。
剛開始,兒子總喜歡說中文,Durrell老師也懂中文,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導他。Shine說:“老師你怎么那么好玩?”老師說:“So ,you say ,teacher,why are you so funny?”
除了在教室上課,這家機構還有“行動英語”。外教們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有一次,我們一起去西溪濕地玩游戲,兒子是里面年紀最小的學生,還得了很多獎呢。

西溪濕地的“行動英語”活動
Durrell老師是那么富有感染力,又幽默風趣,帶給兒子無盡的快樂。他非常喜歡跟Durell老師一起,邊玩邊學,非常嗨,非常愛老師愛英語。可惜,2013年9月份時Durrell老師去了廣東。從此,Shine就開始不停地思念Durrell,希望老師還能回來給他上課。
有天早上醒來,Shine對我說:“媽媽,我昨天晚上夢到Durrell老師了!寶寶想Durrell老師了!”我只有緊緊地、緊緊地摟住他……
幾個月后,我打開電腦,竟然收到了 Durrell老師發來的E-mail,還附有一張照片。照片上Durrell穿著厚厚的、火紅的棉大衣站在雪地里笑。我告訴Shine,Durrell老師來信了,還給他寄了照片。他喃喃地說:“光有照片有什么用?”我讓他快快吃飯,吃完飯才可以看Durrell老師的照片。

好不容易吃完飯,兒子撲到電腦前來看照片,看到了,興奮得大叫,讓我趕快把照片洗出來。我告訴娃,Durrell老師現在在美國。Shine說:“怎么Durrell從廣東到美國去啦?他是不是坐飛機去的?”然后,兒子對著電腦顯示器大聲地喊:“Durell——!”還拿來他的鏟雪玩具車有模有樣地幫Durrell老師鏟雪……兒子是那么純真地喜歡著、思念著Durrell老師呀!
我開玩笑說:“那你要學好英語哦,不然,以后怎么到美國去找Durrell老師呢?”兒子說:”我要把英語放在傳送帶上,篤篤篤篤……篤篤篤篤……”他停頓了一下說,“送到Durrell老師的——心里!”
Durrell老師走后,我們換了Tony老師。Tony老師是個大帥哥,陪小朋友玩也很有耐心,可惜,Shine更喜歡Durrell老師。
后來,Shine上幼兒園了,這家機構也搬走了。所有課上完之后,我們就沒有繼續外教課了。
4-7歲:
幼兒園語言環境不足,堅持在家磨耳朵
國外旅行也讓娃表達興趣高漲
兒子上的是小區里的公辦幼兒園。
剛上幼兒園那段時間,Shine受外教老師熏陶,還是很喜歡開口講英語。
但老師不喜歡小朋友講英語,Shine被批評了,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英語口語習慣被扼殺了。
不過,我們還是每天堅持磨耳朵。
那時,移民挪威的Shine的干媽琳姑娘邀請我們暑假里去玩。這就成了一個很好的激勵Shine學英語的因素。我每天吃飯時就放《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英語900句》什么的,Shine聽多了,偶爾在家里也會說兩句英語。

暑假里,我們去了北歐幾個國家游玩——挪威、瑞典、丹麥、芬蘭、愛沙尼亞……

英語的作用有多重要,Shine在旅游時有了親身體驗啦,自然而然,學習英語的熱情也不斷高漲……
7-8歲:
上小學后,堅持了兩年英文配音!
兒子上小學了。當地的一所民辦小學。小學每周有五節英語課,其中一節是外教課。
因為沒上過幼小銜接,不識字,也不會拼音,完全零基礎入學。
兒子雖然有些英語聽、說的基礎,但他還不會讀和寫,是時候開始系統、正式地學習英語了。
經過比較,我們選了一家學科英語。這家機構的理念是“同質同步美國小學”, “浸入式”的全英文環境,以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為載體,培養純正的英語思維,并養成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習慣。

一個班有16個孩子,2個中教老師。孩子們4人一桌,形成一個團隊。課堂采用互動多媒體教育軟件,以探索式的趣味場景與做游戲的方式展開教學。孩子們以團隊為單位來完成。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小“Leader”,鍛煉項目管理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培養未來領導力;項目完成后,小“Leader”要上臺用英文進行演講,鍛煉其演講、演示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整整一年時間,我們每周周六上午8:30-12:30都在這家學科英語上課?;丶疫€要做作業,拍視頻上傳到微信群里。

兒子完成回家作業
每個月都有家長公開課。這家學科英語很重視家校合作。這一年英語學習的重點是:1、Phonics(自然拼讀),做到“看詞能讀、聽音能寫”;2、Sight Words(常見詞);3、建立閱讀興趣。
剛接觸自然拼讀的時候確實是很辛苦的。老師說,要重復21次,小朋友才能記住,因此學習的進度很慢很慢。但的確在英語入門的過程中有非常大的幫助,絕對是必須學習的。兒子是跟語文課的拼音字母一起學的自然拼讀,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幸而后來并沒有混淆。
然而,課堂效果畢竟有限,還得在課后多多練習呀。后來,我在的推薦下,買了 Oxford Phonics World 1-5以及 The Complete Book of Sight Words 這兩套書,效果真的非常好!練習非常有趣,依據小朋友的學習規律設計,循序漸進,非??茖W。

另外,老師還給大家推薦了“少兒趣配音”App作為輔助作業。通常是一個動畫片斷,小朋友先聽原音,然后自己配音,模仿得越像分數越高,還可以把自己配音的高分作品分享給親朋好友,獲得點贊和鼓勵。有兩年時間,Shine每天堅持配音,學習興致很高。

一年課程學完,兒子從學科英語畢業了,獲得了全班唯一一個“最佳綜合能力獎”。

還被老師推薦參加了優秀學員的閱讀能力比賽。一共有60幾個孩子參加,只有6個孩子獲獎。兒子得了三等獎。這是他第一次參賽,可喜可賀呀!

8-10歲:
回歸家庭原版閱讀,知道爸媽要出國訪學
娃學起英語也動力滿滿!
兒子英語入門以后,表示不喜歡周末還要出去上課的感覺,希望能自己安排時間。
我看他已經開始簡單的原版閱讀了,而且,因為上的是民辦小學,學校里每周有五節英語課(其中一節外教課),已經抓得很緊了,這樣,不報班,自己在家讀原版應該也可行的。于是,我決定在上購買英文原版書陪他閱讀。每天堅持。

這期間,爸爸媽媽還為去美國訪學一年,到上海外國語大學培訓了半年英語,并且都通過了教育部出國留學人員的英語統一考試。
這樣,我自己教兒子學英語也有了一些底氣。而兒子得知爸爸媽媽準備帶他一起去美國訪學一年,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更高了,動力也更足了。
為了提升兒子的英語口語能力,我還給娃報名參加了“星星火炬”第十四屆全國少年兒童英語風采杭州展示活動。
為了參加比賽,我陪兒子一遍一遍地練習用英語自我介紹,看圖片講英語故事,模擬回答評委提出的各種問題……后來,兒子在賽場上發揮不錯,獲得了小學A組的二等獎,晉級了省賽。

又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準備,省賽開始了。
兒子第3個登場。他非常流利地講了一個一分鐘左右的小故事。為了準備這個英語小故事,我們有半個月的時間,天天反復聽這個故事,聽了背,背了聽……直至爛熟于胸。
到了比賽這天,我在下面觀眾席上,還為兒子捏了一把汗,擔心他在這么多評委和觀眾面前忘詞或者卡頓。幸好,他在現場表現得非常淡定,臺風不錯,整個故事一氣呵成,語音語調也惟妙惟肖。
接下來的環節,是面對電腦隨機抽取的一個畫面隨口講故事和回答評委的問題,兒子也表現得很好,很有禮貌。5個評委對兒子印象很好,給他打了93的高分。最終兒子拿了個“金獎”!

等兒子比賽結束后走下臺來,我緊緊地擁抱了他。問他感覺怎么樣?他說,好緊張啊,手心里都是汗!
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獎項,兒子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反映能力與臨場發揮的心態,對英語學習也更加自信了。
另外,每年暑假,小學里舉辦的“樂學酷玩”夏令營也是兒子提高英語能力的好機會。夏令營住校10天,每天可以上英語“格林戲劇”課和外教藝術課。還有科技類和體育類課程。10天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嗨,是難忘的體驗與經歷。
10-11歲:
美國當地插班一年
娃無縫融入純美語環境
兒子四年級這一年,和爸媽一起來到美國訪學。我們一家在北卡州租了房子,住下來。
給娃辦入學手續時,得知必須先到林肯中心給Shine做英語語言能力測試。如果能考到3級,就可以不用去專門的語言學校學英語而可以直接插班上小學4年級。
我們了解了一下,一般中國孩子過來,測試結果大部分是1、2級,都要先去語言學校。但聽說語言學校里各種人員混雜,大家都反映不好。
我就對兒子說:親愛的Shine,你一定要努力考好哦,咱們爭取考到3級,直接插班。他懂事地點點頭。
測試一共花了大約2個小時,等成績又等了大約半個小時。成績如下(每項滿分6分):聽:5分,說:2分,讀:3分,寫:6分。
兒子考得很不錯呢,英語綜合能力評估最終拿到4級,比大部分中國孩子好。真是太棒啦!但與同齡的美國孩子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畢竟美國孩子測試通常能拿5、6級的。
此外,口語只有2分,真的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不過,仔細一想,也是,畢竟英語不是母語,平時也很少說,雖然在國內口語還算不錯,但真的到了美國,用美國同齡孩子的評價標準測試,必然差得很遠啦。
就這樣,兒子成了小插班生,進了離家很近的Seawell小學4年級。

兒子的教室
學校的生態環境很好,有很大的活動場地,還有一個動物角和一個植物園,可以喂小羊和小雞,還可以種瓜果蔬菜。

Seawell小學生態環境很好
老師很親切,同學也挺友好。

Ms.Grant與Shine
每周學校都會舉辦各種活動——field trip啊,Odyssey of the Mind啊,還有各種節日派對——萬圣節派對、圣誕節派對、情人節派對……

周末的Odyssey of the Mind活動
Shine很快融入了純美語的環境,學習很輕松,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坐校車來回。沒有教科書。但每周都有一張教學安排表發給家長。

每天的回家作業只有一項,就是閱讀30分鐘以上英文課外書。剩下的時間,就是同小區里的孩子們各種玩耍了…

小區的萬圣節派對上,兒子扮成美國隊長
為了完成兒子的課外閱讀作業,我們一家到Chapel Hill公共圖書館辦了一張借閱卡。每周都會去一次,每次去都給娃背回來幾十本書。每天堅持閱讀,做閱讀筆記,學習效果還是挺明顯的。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我們一家還會自己開車出去轉轉,也讓孩子開闊一下眼界。
我們去了威爾明頓的海灘,羅利的歷史博物館、自然科學館、Marbles兒童博物館,去了大煙山,參觀了美國最大的莊園比特摩爾莊園,體驗了難忘的北卡來納州嘉年華,還去了華盛頓、紐約、夏洛特、亞特蘭大、新奧爾良、奧斯汀、休斯頓、達拉斯、里士滿、諾??恕?/p>
在大煙山Shine偶遇《The Adventures of Bubba Jones》的作者Jeff Alt,作家非常親切友善[微笑]Shine扮成書中主人公Bubba Jones與作家合影留念。

兒子在華盛頓
后來,受疫情影響,我們在美國有半年不敢出門。
疫情剛開始,學校停課了,但網課還沒有開始。我想著,盡量給兒子營造一個英語氛圍吧。于是,網購了一臺電視機。每天有時間就打開電視看和聽……
電視有一個UNC教育頻道Rootle,全天24小時不間斷播放各種動畫節目。有蘇博士、Odd Squad等。挺佩服美國人的,通過各種充滿創意和想象力的方式教給孩子們各種知識,寓教于樂。Shine看得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赐辏€能復述出來,我想應該能聽懂80%以上了吧……
后來,學校開始網課了。周一至周五都有作業。每周五早上開一次碰頭會,大家各自分享一周生活。老師還給大家提供一些免費學習的網站,如Storyline Online、Youtube等網站,有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數學課外作業,則是玩一個叫Prodigy的數學游戲,通過玩游戲可以學習跟數學相關的英語詞匯……
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太多了,總的來說,Shine是快樂的,在純英語的環境里,實操聽說讀寫。雖然后半年遭遇了疫情,受了些驚嚇,好在,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地回國了,對兒子來說,都是很珍貴、很難忘的回憶。
11歲之后,雙減之前:
通過校內文化交流、辯論演講課
為口語水平保溫!
兒子五年級了,為了繼續保持英語口語水平,Shine在小學里選修了“國際俱樂部”課和“微Ted演講”課。
“國際俱樂部”課由兩位外教老師Jason和Kim開設,他們是一對來自美國的夫妻。這個選修課非常有趣,先是外教老師帶領同學們領略各國的風俗、文化、美景、服裝,學習各國簡單的語言。

Jason老師在給大家講墨西哥文化
然后,能歌善舞的外教老師還會帶領大家,在教室里跟著視頻學習當地的歌舞,大家載歌載舞,非常歡快……
有時,為了加深記憶,外教老師還會帶領大家動手制作傳統手工,搭建當地地標。最后,最驚喜也是最受歡迎的環節是品嘗當地美食!
外教老師非常用心地備課,上課時講的每一個國家都是他們自己親自去過的,因此,每次課都生動鮮明,細節豐富。他們還給每個同學發一本“小護照”。每去一個國家都要簽證。然后,還發給同學們“飛機票”和“登機牌”,帶大家云上旅游,從一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
小護照

各國簽證

登機牌

了解意大利

了解英國

一個學期,外教老師帶同學們去過了墨西哥、美國、澳大利亞、俄國、英國、愛爾蘭、法國和意大利8個國家呢。至于各國美食,很多美食都是老師們自己親手做的帶來給大家分享的哦。
“國際俱樂部”課設在每周一、二下午,每次60分鐘?!拔ED演講”課則設在每周五下午,每次90分鐘。
TED——Technology(科技)Entertainment(娛樂)Design(設計)的縮寫——是美國的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該機構以它組織的TED大會著稱。大會的使命是分享并推廣有價值、有意義的創意靈感。
TED演講不超過18分鐘,其特點是毫不繁雜冗長,觀點新穎,思維開放,表達方式生動活潑。自從2006年TED演講的視頻被傳到網絡上,一時間風靡全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
而“微TED演講”課,則是專為孩子們學習演講技巧和演講方式而打造的課程。一個班5個孩子,每次一個主題,大家圍繞主題展開演講和交流,多聽、多模仿、多輸出,是一門很不錯的提升英語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課程。
開學,兒子就上六年級了。“雙減”政策落地,很多英語機構紛紛關門整頓。那以后怎么繼續英語之路呢?
我個人覺得,“雙減”對兒子影響不大。本來就沒有在外面的機構學英語了。接下來,關鍵是要抓好在學校和在家里的學習。
在學校時,“國際俱樂部”和“微Ted演講”等選修課,希望還能繼續保持,如果有機會,就盡量多跟學校里的外教交流吧!
在家里呢,希望能夠運用網絡上的英語資源多聽。然后,多講。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每天堅持英文原版閱讀哦。拿學中文為例,學好中文必得大量閱讀。同樣,學英文也必得大量閱讀。正是閱讀決定了思維的深度。
兒子,加油哦!
原標題:《十年步履不停, 我終于在兒子小學畢業前, 帶娃實現英文無障礙交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