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6英國文學月歷:莎士比亞一人足以照亮全年
【編者按】
《衛報》整理的英國文學月歷又來了。2016年沒有2015年那么多的周年紀念日,但對于英國、對于全世界來說,莎士比亞一人足以照亮全年。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于是,2016一整年都是莎士比亞年。如同《衛報》所說,《簡愛》的作者夏洛特·勃朗特生不逢時,今年是她誕辰200周年,可惜生日在莎士比亞忌日前兩天,所受到的關注都被莎士比亞搶走了。

1月
3日 由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es)改編的六集電視劇《戰爭與和平》將在BBC一臺播出,本劇將呈現比《傲慢與偏見》更豪華的場面陣容,并邀請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和詹姆斯·諾頓(James Norton)擔任主演。
10日 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冷血》(In Cold Blood)出版五十周年,本書被稱為史上第一部“非虛構小說”,講述了發生在堪薩斯城的一樁謀殺案。
11日 T.S.艾略特獎頒獎儀式。
15日 萊尼·艾布拉姆森(Lenny Abramson)根據艾瑪·多諾霍(Emma Donoghue)入圍曼布克獎短名單的小說《房間》(Room)改編的電影將在英國上映,布麗·拉爾森(Brie Larson)主演。
26日 科斯塔年度圖書獎及其他獎項揭曉。
非虛構類新書

克里斯托弗·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然而:文集》(And Yet:Essays),大西洋(Atlantic)出版社。本書收錄了這位左翼設計師的文論集,他能夠同時穿著晚禮服和驢皮夾克而絲毫不覺違和。
麗莎·蘭道爾(Lisa Randall)《暗物質與恐龍:宇宙驚人的互聯性》(Dark Matter and the Dinosaurs:The Astounding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Universe),鮑利海(Bodley Head)出版社。這位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的新書被出版商稱為“最激動人心的科學書籍”,探討了暗物質(據說宇宙的大部分都由這種神秘的物質構成)擾亂了太陽系邊緣的一顆彗星的軌道,與地球軌跡發生碰撞。
虛構類新書

尼古拉斯·塞爾(Nicholas Searle)《好騙子》(The Good Liar),維京(Viking)出版社。故事圍繞主角羅伊——一位正在策劃最后一場騙局的老騙子,和貝蒂——一位莫名渴望被騙的上流社會寡婦展開。這部看似奇妙的處女作真正的重頭戲其實是隱藏于戰爭年代的一個秘密。
韓康(Han Kang)《人類行動》(Human Acts),格蘭塔(Granta)出版社。韓康的前作《素食者》(The Vegetarian)反響不錯,新書講述的是1980年發生在韓國的一場悲慘的學生運動。
菲爾·雷德蒙德(Phil Redmond)《高橋》(Highbridge),世紀(Century)出版社。電視劇《格蘭其山》(Grange Hill)、《布魯克塞德》(Brookside)和《圣橡鎮少年》(Hollyoaks)的編劇的小說處女作是一個驚悚犯罪故事,講述了一對兄弟為死于謀殺的妹妹復仇的故事。

2月
BBC系列節目將播出根據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的首部冷戰小說改編的六集電視劇《夜班經理》(The Night Manager)。
28日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逝世一百周年,據說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話是:“所以這就是最后了,高貴之事終于要降臨了。”
非虛構類新書
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言他》(In Other Words),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出版社。一部關于意大利語的情書和回憶錄,本書由安·戈爾茨坦(Ann Goldstein)翻譯,將以雙語形式呈現。

吉恩·斯泰因(Jean Stein)《西方伊甸園》(West of Eden),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斯泰因是文學記者,還寫過一本關于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繆斯伊迪·塞奇威克(Edie Sedgwick)的書。此次她編譯了一本關于好萊塢的口述史,收錄了她和勞倫·巴考爾(Lauren Bacall)、瓊?蒂蒂安(Joan Didion)、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等人的訪談。
蘇尼爾·基爾納尼(Sunil Khilnani)《道成肉身》(Incarnations),艾倫·雷恩(Allen Lane)出版社。這本新書配合他在廣播4臺的系列節目同步問世,通過講述50位影響世界的偉人的故事,從佛陀、阿育王、莫臥兒帝國皇帝阿克巴,到二十世紀的迪魯拜·安巴尼(Dhirubhai Ambani),來探討“什么是印度”。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筆記》(Sketchbooks),帕提庫拉(Particular)出版社。這位陶瓷藝術家的新書收錄了他的100幅畫作,他的下一本書是關于男性氣質的,也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出版。
亞尼內·喬瓦尼(Janine di Giovanni)《他們來的那個早晨》(The Morning They Came for Us),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出版社。來自敘利亞《新聞周刊》的戰地記者的新書。
威廉·夏特納(William Shatner)《萊昂納多的一生》(Leonard:A Life),西奇威克&杰克遜(Sidgwick & Jackson)出版社。柯克船長在斯波克——夏特納以此書致敬已故的《星際迷航》主演倫納德·尼莫伊,兩人相識于《秘密特工》(The Man From UNCLE)的片場,而銀河戰艦第一次出現在電視上是1966年。出版商稱此書“令人動容”——不懂人情冷暖的斯波克能感受到嗎?
虛構類新書
霍華德·雅各布森(Howard Jacobson)《我的名字叫夏洛克》(Shylock Is My Name),賀加斯莎士比亞(Hogarth Shakespeare)出版社。“對于英國小說家來說,莎士比亞是一切的源頭,而對于一個恰好是猶太人的英國小說家來說,《威尼斯商人》是一團迷霧。”這位曼布克獎得主將從猶太性、父權和現代道德講起,掀開本年度莎士比亞紀念活動的序幕。
哈維爾·馬里亞斯(Javier Marías)《壞開始》(Thus Bad Begins),漢密什·漢密爾頓(Hamish Hamilton)出版社。馬里亞斯的《迷戀》(The Infatuations)是2014年圖書榜的亮點,今年這位西班牙最重要的小說家通過講述一個年輕男子卷入一名導演和他神秘的妻子之間的故事,探討欲望和背叛的關系。

柴納·米耶維(China Miéville)《調查員》(This Census-Taker),斗牛士(Picador)出版社。一個關于受傷的孤獨男孩兒和一個拯救他于孤獨的陌生人的故事。
持奈勒·奧帕蘭塔(Chinelo Okparanta)《尤達拉樹下》(Under the Udala Trees),格蘭塔(Granta)出版社。凱恩獎短名單入圍作家的處女作在美國反響極佳,本書講述的是在尼日利亞宗教壓抑和比夫拉內戰背景下一位拉拉的成長故事。
梅格·羅索夫(Meg Rosoff)《被釋放的喬納森》(Jonathan Unleashed),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出版社。梅格·羅索夫的首部成人小說講述了紐約客喬納森在感情和事業上屢遭不順,只有他的狗依然在他身旁。

3月
3日 由詹姆斯·芬頓(James Fenton)改編的電影《堂·吉訶德》(Don Quixote)即將上映,以紀念4月的塞萬提斯逝世400周年(比莎士比亞早一天)。
18日 本·惠特利(Ben Wheatley)根據J.G.巴拉德(J.G.Ballard)1975年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高層》(High Rise)即將上映,由湯姆·希德勒斯頓(Tom Hiddleston)擔任主演。
28日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逝世75周年。
非虛構類新書

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驅逐》(Evicted),艾倫·雷恩(Allen Lane)出版社。經過多年細心的資料搜集,這位哈佛社會學家終于出版了關于住房困難和遭驅逐的美國城市貧民對種族和經濟不平等的負面影響的研究,他對密爾沃基拖車公園的關注不亞于凱瑟琳·布(Katherine Boo)對孟買貧民窟的關注。
海倫·皮爾森(Helen Pearson)《人生項目:7000名普通人的非凡人生》(The Life Project: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70,000 Ordinary Live),艾倫·雷恩(Allen Lane)出版社。一群科學家在1916年開始追蹤數千名出生于3月的英國小孩,然后每隔12年進行一次世代分析,這個項目是“史上時間跨度最大的人類發展研究”計劃的一部分,本書首次詳盡記述了項目的進展過程。
湯姆·鮑文(Tom Bower)《破碎的誓言:托尼·布萊爾,權力的悲劇》(Broken Vows:Tony Blair,the Tragedy of Power),費伯(Faber)出版社。羅伯特·麥克斯韋(Robert Maxwell)、康拉德·布萊克(Conrad Black)和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傳記作者在新作中探討布萊爾的雙重身份:作為英國首相的布萊爾和作為國際商人的布萊爾。
盧克·哈丁(Luke Harding)《昂貴的毒藥:利特維年科謀殺案的故事,以及俄羅斯對西方的威脅》(A Very Expensive Poison:The Definitive Story of the Murder of Litvinenko and Russia’s Threat to the West),衛報費伯(Guardian Faber)出版社。關于俄羅斯釙中毒事件的內幕故事,作者曾是《衛報》的莫斯科記者。
莎拉·貝克韋爾(Sarah Bakewell)《存在主義咖啡館:自由、存在和杏仁酒》(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e:Freedom,Being and Apricot Cocktails),查托&溫達斯(Chatto & Windus)出版社。蒙田的傳記作家對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西蒙·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和雷蒙·阿隆(Raymond Aron)等存在主義思想家進行研究,本書探討了從1930年代存在主義初期到存在主義對戰后解放運動的影響,比如反殖民主義、女性主義和同性戀平等。
理查德·海恩斯(Richard Hines)《唯有溫柔》(No Way But Gentlenesse),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出版社。理查德是巴里·海恩斯(Barry Hines)的弟弟,也是《小孩與鷹》(A Kestrel for a Knave)中主角比利·加斯波爾(Billy Casper)和電影《凱斯》(Kes)的原型,本書講述了他的茶隼和他成長的南約克郡礦業社區的故事。
虛構類新書
黛博拉·列維(Deborah Levy)《熱牛奶》(Hot Milk),漢密什·漢密爾頓(Hamish Hamilton)出版社。2012年,列維憑借《游泳回家》(Swimming Home)入圍曼布克國際獎短名單,新作講述了一對母女在一個西班牙村尋求拯救的故事,探討了心理疾病、女性的欲望以及維系家庭的紐帶。
哈利·帕克(Harry Parker)《一個士兵的解剖學》(Anatomy of a Soldier),費伯(Faber)出版社。這位曾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的士兵出版了他的處女作,將讀者帶入一個槍林彈雨的世界,講述了一名英國船長的康復過程,以及他的45個物件:靴子、獎牌、肥料和醫療器械。

吉莉安·斯洛沃(Gillian Slovo)《十日》(Ten Days),坎農格特(Canongate)出版社。以2011年倫敦暴動為背景的驚悚小說,被稱為“當《紙牌屋》遇到《國土安全》”。
安東尼·奎恩(Anthony Quinn)《弗雷婭》(Freya),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奎恩的《謝幕》(Curtain Call)為他贏得了不少人氣,新作講述了一群年輕女孩在戰后尋找新希望的故事,《謝幕》中的角色也將在新作中重新聚頭。
詩歌類新書
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埃涅阿斯紀:第六卷》(Aeneid:Book VI),費伯(Faber)出版社。維吉爾的經典對希尼影響至深,因此這本于希尼逝世后出版的譯作可以看作其詩意人生的一個完美句點。本書講述了埃涅阿斯下地府的故事,悉尼為此傾注了三十年心血。

4月
1日 弗蘭·布萊恩(布萊恩·諾蘭)逝世50周年。伊夫林·沃(Evelyn Waugh)在同月10日逝世,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兩位戲劇作家先后離世。
3日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逝世25周年。
15日 喬恩·費儒(Jon Favreau)根據吉卜林的《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改編的動畫片將上映,由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和伊德瑞斯·艾爾巴(Idris Elba)擔當配音。
21日 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誕辰兩百周年,生不逢時,她的光芒總是被莎士比亞蓋過。
23日 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推測),相關紀念活動,包括第二組BBC翻拍的莎翁歷史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理查三世。
24日 都柏林復活節起義100周年,威廉·巴特勒·葉芝(WB Yeats)的《1916,復活節》(Easter,1916)就是以此為靈感創作的。
非虛構類新書

雅尼斯·瓦魯法克斯(Yanis Varoufakis)《弱者活該?》(And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鮑利海(Bodley Head)出版社。經濟學家、前希臘議會成員自稱為一名“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者”,他在新書中論述了反對財政緊縮的國際案件。
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實錄:艱難時日》(Chronicles:On Our Troubled Times),維京(Viking)出版社。里程碑式著作《21世紀的資本》 的作者,這位法國經濟學家的新書是前述瓦魯法克斯新作的最佳拍檔。
勞拉·貝茨(Laura Bates)《女生至上》(Girl Up),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出版社。《日常性別歧視》(Everyday Sexism)的作者在新書中探討形象壓力、媒體對女性的誤讀以及性與關系的復雜性。
德卡·愛肯海德(Decca Aitkenhead)《在海邊》(All at Sea),第四產(4th Estate)出版社。這位《衛報》記者講述了發生在她身上的心碎故事:一個假日,她的另一半因為救他們溺水的兒子而喪生。
格雷戈里·伍茲(Gregory Woods)《同性戀文化是如何解放現代世界的》(Homintern:How Gay Culture Liberated the Modern World),耶魯(Yale)出版社。這本書探討了同性戀對西方文化的影響,作者對同性戀歷史的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虛構類新書

加斯·格林維爾(Garth Greenwell)《屬你之物》(What Belongs to You),斗牛士(Picador)出版社。這部處女作是記憶、欲望和身份的混合,講述了一個在保加利亞的美國大學教授對一名叫做密特克的男妓的迷戀。
麗薩·歐文斯(Lisa Owens)《沒有奏效》(Not Working),斗牛士(Picador)出版社。為拖延癥準備的一部冷幽默漫畫處女作:一位二十多歲的女人為了找回人生方向辭去了工作,結果發現她的人生軌跡原來近在眼前。
歐文·威爾許(Irvine Welsh)《刀鋒藝術家》(The Blade Artist),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猜火車》(Trainspotting)中最反叛的弗朗西斯·貝吉比又回來了!
克里斯·克里夫(Chris Cleave)《寬恕勇敢者》(Everyone Brave Is Forgiven),權杖(Sceptre)出版社。《燃燒彈》(Incendiary)和《小蜜蜂》(The Other Hand)的作者在新書中講述發生在二戰時期的倫敦和馬耳他,一位富有貴族氣質的年輕女孩為戰爭陰影下的孩子們教書。
戴維·邵洛伊(David Szalay)《關于男人的一切》(All That Man Is),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格蘭塔》最佳年輕小說家之一、《倫敦與東南部》(London and the South-East)作者在新書中講述了九個不同年齡的男人的故事。
尼古拉·巴克(Nicola Barker)《花椰菜》(The Cauliflower),威廉·海涅曼(William Heinemann)出版社。英國小說家中最罕見的天才之一帶著他的新小說回歸文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十九世紀加爾各答的一位印度大師。
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敘述者:故事的孤獨》(The Storyteller: Tales Out of Loneliness),韋爾索(Verso)出版社。關于這位哲學家和評論家的第一部故事集,融合了預言、格言和謎語。
希登·費爾德(Curtis Sittenfeld)《合格者》(Eligible),伯勒(Borough)出版社。《美國夫人》(American Wife)的作者創作了一部現代版《傲慢與偏見》,主角是電視真人秀明星奇普·賓利和傲慢的神經外科醫生費茨威廉·達西。
詩歌類新書
克萊威·詹姆斯(Clive James)《紫丁香之門:關于普魯斯特的詩評》(Gate of Lilacs:A Verse Commentary on Proust),斗牛士(Picador)出版社。詹姆斯既是散文家也是詩人,這部新作是他對普魯斯特的一次致敬。

5月
27日 詹姆斯·鮑彬(James Bobin)的新片《愛麗絲漫游鏡中世界》(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上映,是2010年《愛麗絲漫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的續集,主演依然是米婭·華希科沃斯卡(Mia Wasikowska)。
非虛構類新書

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政治》(Politics),鮑利海(Bodley Head)出版社。鑒于自由民主黨在去年選舉中的慘敗,這位前自由民主黨主席是否后悔了此前的聯合之舉?他是否會在這部研究英國政治的著作中透露這一點?出版人承諾這將是一部“揭開議會和政府面紗”的“坦誠之作”。
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說夠了:政治、媒體和公眾語言的危機》(Enough Said:Politics,Media and the Crisis in Public Language),鮑利海(Bodley Head)出版社。這位英國BBC公司前總經理在書中思考如何在信息超載的時代探討嚴肅深刻的問題。
米歇爾·戈爾德貝爾格(Michelle Goldberg)《女神的姿態:英蒂拉·德菲,將瑜伽帶入西方的女人的一生》(The Goddess Pose:The Audacious Life of Indra Devi,the Woman Who Helped Bring Yoga to the West),海盜(Corsair)出版社。一位出生于拉脫維亞、在柏林舞廳工作的女性的傳記,她在戰爭期間穿越東歐,然后去往印度,最后來到美國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瑜伽老師。
路易斯·愛德華多·蘇亞雷斯(Luiz Eduardo Soares)《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艾倫·雷恩(Allen Lane)出版社。2016年奧林匹克到來之際,巴西著名政治家、文化名人蘇亞雷斯描繪了巴西最著名的城市。
菲利普·桑斯(Philippe Sands)《東西街: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的起源》(East West Street:On the Origins of Genocide and Crimes Against Humanity),韋登菲爾德&尼克森(Weidenfeld & Nicolson)出版社。這位國際法學教授和律師將一個歷史偵探故事(關于兩位紐倫堡檢察官)和二戰時期他母親的家庭在利沃夫和維也納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并注入作者本人對那些影響其事業法律原則的真知灼見。
亞歷山大·馬斯特(Alexander Masters)《被遺棄的人生》(A Life Discarded),第四產(4th Estate)出版社。《斯圖爾特:倒帶人生》(Stuart:A Life Backwards)的作者將劍橋的148本遭丟棄的手寫日記中的碎片集合成書。
虛構類新書

喬·希爾(Joe Hill)《消防員》(The Fireman),格蘭茲(Gollancz)出版社。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兒子也是一位優秀的驚悚作家,他的最新作品將讀者進入一個人類即將因自燃而面臨生存危機的世界。
塔什米娜·阿南(Tahmima Anam)《優雅的骨頭》(The Bones of Grace),坎農格特(Canongate)出版社。《格蘭塔》年度最佳年輕英國小說家之一帶來的愛情史詩。
羅斯·特瑞美(Rose Tremain)《古斯塔夫奏鳴曲》(The Gustav Sonata),查托&溫達斯(Chatto & Windus)出版社。這部小說講述兩個男孩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人生,以及他們用友誼抵抗外面的世界。
AL?肯尼迪(AL Kennedy)《甜蜜至極》(Serious Sweet),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這部小說講述了一位高級公務員和破產會計在倫敦的24小時漂泊,一針見血地刺中現代道德良知的痛處。
埃德蒙·懷特(Edmund White)《我們的年輕人》(Our Young Man),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出版社。一個英俊的法國男人來到紐約,開始他的模特生涯,并且永遠保持青春活力。這部小說的背景設定在從迪斯科年代向艾滋年代的轉變,思考美本身的力量。
馬克·海登(Mark Haddon)《破堤》(The Pier Falls),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深夜小狗神秘事件》(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的作者的首部小說集。
亞拉文·雅迪嘉(Aravind Adiga)《抉擇日》(Selection Day),斗牛士(Picador)出版社。這位憑借《白老虎》(White Tiger)榮獲曼布克國際獎的作者推出了他的第三部小說。
詩歌類新書


6月
8日 百利女性小說獎揭曉。
16日 《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誕生兩百周年,據推測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很可能就是在1816年的這個日子將她做過的一個夢寫成如今家喻戶曉的《弗蘭肯斯坦》,并于兩年后出版。
非虛構類新書
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基因:一種親密的歷史》(The Gene:An Intimate History),鮑利海(Bodley Head)出版社。穆克吉的代表作是通過研究遺傳學來回顧他的家族精神疾病史的《疾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帕特里克·金斯利(Patrick Kingsley)《新奧德賽:歐洲難民危機的故事》(The New Odyssey:The Story of the European Refugee Crisis),衛報費伯(Guardian Faber)出版社。記者在整個2015年沿著移民線路穿越17個國家,走訪了成百上千的難民,在沙漠、海洋和山脈之間譜寫了一曲史詩著作。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歐元:通用貨幣如何威脅到歐洲的未來》(The Euro:How a Common Currency Threatens the Future of Europe),艾倫·雷恩(Allen Lane)出版社。這位曾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拯救歐洲是否意味著放棄歐洲?
凱瑟琳·西摩(Catherine Seymour)《女傭人》(The Bedders),潘恩(Pan)出版社。一部關于負責照顧劍橋大學學生的工薪階層女性的著作。
戴維·古德布萊特(David Goldblatt)《游戲:奧林匹克運動的世界史》(The Games:A Global History of the Olympics),麥克米倫(Macmillan)出版社。《球是圓的:足球的世界史》(The Ball Is Round:A Global History of Football)作者的新作,這一回是關于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
加文·奈特(Gavin Knight)《旗魚和星》(The Swordfish and the Star),查托&溫達斯(Chatto & Windus)出版社。曾憑借關注英國貧民區青少年犯罪的《食人鼠》(Hood Rat)摘獲大獎的加文·奈特這一次將視線轉向康沃爾郡的漁民的危險生活。
班·高達可(Ben Goldacre)《他汀類藥物有用嗎:一場有理有據的醫學之爭》(Do Statins Work:The Battle for Perfect,Evidence-Based Medicine),第四產(4th Estate)出版社。這位科學作家和答疑醫生將焦點轉向發達國家以往公認的處方類藥物。
達瑞安·里德安(Darian Leader)《手:手的作用及原理》(Hands:What We Do With Them and Why),漢密什·漢密爾頓(Hamish Hamilton)出版社。涂寫、演奏、刷洗、敲打……這些動作原來都有含義,精神分析學家從這一角度切入,深度解析人類行為。
虛構類新書
安妮·泰勒(Anne Tyler)《酷女孩》(Vinegar Girl),賀加斯·莎士比亞(Hogarth Shakespeare)出版社。泰勒曾說她的2015年曼布克獎短名單入圍作品《藍色線軸》(A Spool of Blue Thread)是其最后一部作品,但事實上,她在莎士比亞紀念之年重新改寫了一版富有獨特趣味的《馴悍記》(The Taming of the Shrew)。
莎拉·佩里(Sarah Perry)《埃塞克斯的蛇》(The Essex Serpent),天蛇之尾(Serpent’s Tail)出版社。佩里的處女作《洪水將至》(After Me Comes the Flood)曾入圍衛報第一屆圖書獎,而她的第二本書將帶讀者穿越回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和埃塞克斯,呈現一個寡婦和一個牧師之間關于為宗教和科學的激烈之爭。
納塔沙·沃爾特(Natasha Walter)《靜默人生》(A Quiet Life),伯勒(Borough)出版社。非虛構作品《新女權主義與洋娃娃》(The New Feminism and Living Dolls)的作者沃爾特受到美國劍橋間諜唐納德·麥克萊恩(Donald Maclean)的妻子梅林達·馬琳(Melinda Marling)的啟發,創作了一個被她稱為“關于一個冷戰間諜,但更重要的是關于一個女人的生存”的故事。

加斯汀·柯羅寧(Justin Cronin)《鏡之城》(The City of Mirrors),獵戶座(Orion)出版社。一鳴驚人的“末日吸血鬼”三部曲,前作《走廊》(The Passage)的續集。
瑪麗·塔爾博特(Mary Talbot)和布萊恩·托爾伯特(Bryan Talbot)《紅色圣母與烏托邦愿景》(The Red Virgin and the Vision of Utopia),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女性主義者路易斯·米歇爾(Louise Michel)的畫傳,兩位作者曾憑借Dotter of Her Father’s Eyes獲得科斯塔文學獎(Costa Prize)。
簡·羅杰斯(Jane Rogers)《康拉德和埃莉諾》(Conrad and Eleanor),大西洋(Atlantic)出版社。《羅先生的女人們》(Mr Wroe’s Virgins)和《杰西·蘭姆的圣約》(The Testament of Jessie Lamb)的作者這一回將講述一段危機四伏的婚姻。
泰瑞·普萊契(Terry Pratchett)和施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漫長的宇宙》(The Long Cosmos),基石(Cornerstone)出版社。科幻的多重世界中,來自天外星球的一則消息被揭露,本書于普萊契生前完成。

7月
1日 索姆河戰役百年紀念,羅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福特·馬多克斯·福特(Ford Madox Ford)和托爾金(J.R.R.Tolkien)也參與了這場戰役。
22日 斯皮爾伯格執導、根據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小說改編的《吹夢巨人》(The BFG)將上映,以紀念這位挪威作家的百年誕辰。馬克·里朗斯(Mark Rylance)將飾演巨人,佩內洛普·威爾頓(Penelope Wilton)飾演皇后。
28日 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誕辰150周年。
非虛構類新書

格雷格·米爾納(Greg Milner)《定位:GPS是如何改變世界的》(Pinpoint:How GPS Is Changing Our World),格蘭塔(Granta)出版社。米爾納講述了全球定位系統從炸彈制導技術開始的發展進程。

虛構類新書
杰西·伯頓(Jessie Burton)《繆斯》(The Muse),斗牛士(Picador)出版社。暢銷處女作The Miniaturist的作者這一次將故事設定在1930年代的西班牙和1960年的倫敦,講述了一幅神秘的繪畫將加勒比移民和一位波西米亞藝術家聯系到了一起。

艾瑪·克萊因(Emma Cline)《女孩們》(The Girls),查托&溫達斯(Chatto & Windus)出版社。本書被列為年度最佳處女作,斯科特·魯丁(Scott Rudin)還獲得了小說的電影版權,故事講述了1969年的夏天,14歲女孩伊維被一個類似曼森家族的神秘公社所吸引。

8月
24日 50年前的今天,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湯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羅森克蘭茨和吉爾登斯特恩已死》(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首次在愛丁堡上演。
非虛構類新書
約翰·耶利米·沙利文(John Jeremiah Sullivan)《天國的首相》(The Prime Minister of Paradise),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這位著名隨筆作家花了20年研究美國十八世紀的烏托邦社會傳說。

克萊威·詹姆斯(Clive James)《展露無疑:狂歡者的筆記本》(Play All:A Binge-Watcher’s Notebook),耶魯(Yale)出版社。詹姆斯曾以電視評論家聞名,這一次他又重回老本行,探討《黑道家族》、《紙牌屋》等口碑美劇的魅力所在:這些美劇的地位就像經典文學在過去的時代所處的地位一樣。
查理·英格里希(Charlie English)《廷巴克圖的走私者》(The Book Smugglers of Timbuktu),威廉·柯林斯(William Collins)出版社。前《衛報》國際新聞版主任講述了一群冒著生命危險從暴力的伊斯蘭教徒手中走私廷巴克圖(Timbuktu)手稿的圖書管理員,其中穿插著維多利亞人在一個遙遠神秘的撒哈拉南部城市的探險故事。
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遙遠之地》(Far and Away),查托&溫達斯(Chatto & Windus)出版社。這位獲獎作家、《背離親緣》( Far from the Tree)和《正午惡魔》(The Noonday Demon)作者的散文集講述了他在蘇聯、阿富汗、緬甸和格陵蘭島等地的奇聞逸事。
虛構類新書
阿莉·史密斯(Ali Smith)《秋》(Autumn),漢密什·漢密爾頓(Hamish Hamilton)出版社。史密斯新作不斷,這部小說是去年榮獲百利獎的作品《如何成為兩者》(How to Be Both)的續集,同時還將出版短篇小說集《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
凱·米勒(Kei Miller)《奧古斯都》(Augustown),韋登菲爾德&尼克森(Weidenfeld & Nicolson)出版社。2014年前進詩歌獎得主的最新小說作品,故事設定在牙買加貧困地區,將一個男孩的故事與拉斯特法里運動相連。
詹姆斯·科爾曼(James Kelman)《泥路》(Dirt Road),坎農格特(Canongate)出版社。為了感謝出版業,Kelman將其新書稱為“三十年來我在蘇格蘭出版的第一部原汁原味的作品”,故事開始于蘇格蘭島,但后來又穿越到南美,同時該作品的電影版也將同期發行。
大衛·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一匹馬走進酒吧》(A Horse Walks into a Bar),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以色列小鎮的一家俱樂部內,一位資深單口相聲演員突然在觀眾面前崩潰了。
保羅·金斯諾思(Paul Kingsnorth)《野獸》(Beast),費伯(Faber)出版社。金斯諾思在其入圍布克獎的眾籌處女作《覺醒》(The Wake)中以古英語重現了1066年的諾曼征服,這一回他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在中部沼澤地區孤獨行路的故事。

9月
2日 倫敦大火350周年。日記作家佩皮斯曾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下這個特殊的日子。
13日 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百年誕辰,這位挪威籍英國兒童文學作家出生于加的夫。
16日 《BJ單身日記3》(Bridget Jones’s Baby)中,科林·費爾斯(Colin Firth)和蕾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再度合作,但本系列的第三部顯然并不是根據海倫·菲爾丁(Helen Fielding)的第三部小說《為他癡狂》(Mad About the Boy)改編的,而10月份將迎來《布雷吉特·瓊斯的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原著發行20周年。
非虛構類新書

尤瓦爾·諾亞·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人類的眾神:明天的歷史》(Homo Deus:A History of Tomorrow),哈維爾·塞柯(Harvill Secker)出版社。在生物科技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人類將何去何從?本書是作者上一部暢銷世界的歷史作品《智人》(Sapiens)的續篇。
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各自隧道:我的人生故事》(The Pigeon Tunnel: Stories from My Life),維京(Viking)出版社。本書是勒卡雷的回憶錄,也是他的第一部非虛構作品,敘述了他的“秘密共享者”——那些賦予他靈感寫下迷人小說的人們。盡管此外還有他的自傳性小說《完美的間諜》(A Perfect Spy)以及為亞當·席絲曼(Adam Sisman)所著的傳記,但他的故事仍有許多未解的線索有待探尋。
西蒙·莫里森(Simon Morrison)《波修瓦:俄羅斯芭蕾舞團的秘密》(Bolshoi Confidential:Secrets of the Russian Ballet),第四產(4th Estate)出版社。波修瓦芭蕾舞團從沙皇到普京的變遷故事,一段聚光燈下的殘酷人生。
塔里克·拉馬丹(Tariq Ramadan)《伊斯蘭教》(Islam),鵜鶘(Pelican)出版社。這位富有爭議的瑞士哲學家和作家帶來一部宗教導讀作品。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誰掌控著世界?》(Who Rules the World?),漢密什·漢密爾頓(Hamish Hamilton)出版社。激進知識分子巨星喬姆斯基的新書,在他看來,美國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
虛構類新書
伊彌爾·麥克布萊德(Eimear McBride)《小波希米亞人》(The Lesser Bohemians),費伯(Faber)出版社。萬眾期待之下,麥克布萊德的處女作《半成品女孩》(A Girl Is a Half-formed Thing)終于要出續集了,故事設定在北倫敦的狹小公寓,講述了女主人公(身世正如同作者本人)從愛爾蘭來倫敦學習表演的故事。
內爾·辛克(Nell Zink)《尼古丁》(Nicotine),第四產(4th Estate)出版社。曾憑借《遺失的紅翅旋壁雀》(Mislaid & The Wallcreeper)入圍第一屆衛報文學獎的美國當紅作家講述了一位吸煙權活動家陷入房產問題和三角戀的故事。
卡羅爾·波茨(Carol Birch)《孤兒的狂歡》(Orphans of the Carnival),坎農格特(Canongate)出版社。這部史詩巨作是《亞姆拉奇的動物園》(Jamrach’s Menagerie)的續集,故事基于一位真實存在的擁有天籟嗓音的孤兒。
喬納森·薩弗蘭·福爾(Jonathan Safran Foer)《我來了,賽福爾》(Here I Am,Safran Foer),漢密什·漢密爾頓(Hamish Hamilton)出版社。福爾11年來首次推出新作,故事講述了一個分崩離析的猶太家庭,以反對以色列戰爭為背景。
艾瑪·多諾霍(Emma Donoghue)《一個奇跡》(The Wonder),斗牛士(Picador)出版社。艾瑪·多諾霍將本書稱為“向我的家鄉愛爾蘭的一次回歸”,故事背景設定在1850年代,主人公安娜停止進食,而護士懷疑她在撒謊。

10月
簡·里斯(Jean Rhys)的《茫茫滄海》(Wide Sargasso Sea)出版50周年,一部后殖民經典作品,在加勒比島嶼上進行重寫《簡愛》的故事。
7日 根據寶拉·霍金斯(Paula Hawkins)的暢銷心理驚悚小說改編、艾米莉·布朗特(Emily Blunt)飾演的電影《火車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與丹·布朗(Dan Brown)的《地獄》(Inferno)、李·查德(Lee Child)的《永不回頭》(Never Go Back)在同月上映。
11日 揭曉2016年曼布克獎。
非虛構類新書

瑪德琳·邦廷(Madeleine Bunting)《愛國者》(Love of Country),格蘭塔(Granta)出版社。邦廷一路往北,調查了歐洲邊境的赫布里底群島,并提出島嶼的遷移和流亡史是英國民族認同感的核心。
埃德蒙·戈登(Edmund Gordon)《安吉拉·卡特:獨家授權傳記》(Angela Carter:The Authorised Biography),查托&溫達斯(Chatto & Windus)出版社。這位短篇小說家和記者于1992年去世,享年51歲,但始終被人銘記。
拉里·艾略特(Larry Elliott)和丹·阿特金森(Dan Atkinson)《歐洲行不通》(Europe Isn’t Working),也將由耶魯(Yale)出版社出版。隨著公投臨近,又一本探討歐洲問題的著作出版了。
諾曼·奧勒(Norman Ohler)《完全中毒》(Total Intoxication),艾倫·雷恩(Allen Lane)出版社。與前作《絕對極速》(Der TotaleRausch)一樣,這位德國作家繼續揭露了納粹黨人對藥物的癡迷,從訓練軍隊的忍耐力到希特勒和戈林等人的決策程序。
露西·曼根(Lucy Mangan)《書蟲》(Bookworm),方拴(Square Peg)出版社。來自《衛報》專欄作家的一封致童年閱讀的情書,經典讀物影響了眾多年輕人的生命。本書對于如何構建孩子的童年圖書館很有參考意義。
虛構類新書
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和道格拉斯·烏爾班斯基(Douglas Urbanski)《血騎士》(Blood Riders),球體(Sphere)出版社。奧德曼深入人心的德古拉伯爵形象已經是25年前的往事,但這一次他和制片人烏爾班斯基合作創作了一系列吸血鬼小說,背景設定在荒蠻的西部,講述主人公馬格納斯試圖從一個詛咒中逃脫。
詩歌類新書
安妮·卡爾森(Anne Carson)《漂浮》(Float),喬納森·凱普(Jonathan Cape)出版社。卡爾森這部作品的實物和她的詩歌一樣富有想象力,盒子中包含12本小冊子,可以任意順序閱讀,營造一種聲音與時間的混合,探索人物、記憶以及故事的魅力。

11月
11日 李安執導,根據本·方頓(Ben Fountain)的獲獎小說《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改編的電影即將上映,喬·阿爾文(Joe Alwyn)擔任主演。
非虛構類新書
加里·楊吉(Gary Younge)《美國死亡一日》(A Day in the Death of America),衛報費伯(Guardian Faber)出版社。這位《衛報》記者隨機挑選了一個日期,并花了18個月調查在那24小時中死于槍殺的年輕人,借此深入調查美國的槍支暴力。
著名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的回憶錄出版,無花果樹(Fig Tree)出版社。
瑪雅·亞薩諾夫(Maya Jasanoff)《約瑟夫·康拉德的世界》(The Worlds of Joseph),威廉·柯林斯(William Collins)出版社。這位備受尊敬的哈佛歷史學家通過康拉德的生平和作品,重新解讀二十世紀初的歷史。
哈維爾·馬里亞斯(Javier Marías)《走進威尼斯》(Venice:An Interior),漢密什·漢密爾頓(Hamish Hamilton)出版社。西班牙著名小說家的水城之旅。
納奧米·阿爾德曼(Naomi Alderman)《權力》(The Power),維京(Viking)出版社。《撒謊者的福音》(The Liars’ Gospel)的作者,一部關于性別互換的諷刺之作,幻想了一個女人比男人更強大的社會。

12月
14日 備受尼爾·蓋曼(Neil Gailman)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敬仰的美國恐怖小說和幻想小說作家雪莉·杰克遜(Shirley Jackson)百年誕辰。
17日 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百年誕辰。
29日 100年前的今天,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在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的鼓動下,以單行本形式在紐約出版《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