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字火腿創始人憶父親: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一定要做好
施延軍(金字火腿創始人、董事長) / 文
在日常交往中,很多人問我是如何把一個火腿小作坊做成一家上市公司的?
每當我回答這個問題時,回蕩在耳邊的是我父親的那聲叮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一定要做好。”
是的,這就是那個問題的答案,在我28年前創業之初父親對我的這聲囑托支撐著我這些年的風風雨雨。
父親今年剛好百歲,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我父親誕辰100周年,我的父親是和黨同齡的人。
今年是我創業第28年,也是父親離開我第24年了,但我覺得他從來都不曾離去,一直在我的身邊。
在我失意時,困惑時,迷茫時……父親的音容笑貌總在我腦海里回放,我總是可以在父親的微笑里找到人生的答案。
所以,今天我想說的并不是我的創業故事,而是我的百歲父親。
1
孩子眼中的“老革命伯伯”
父親名叫施金芳,小名小金藩,1921年4月出生,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源東鄉山下施人。
金華以火腿聞名,家家戶戶都做火腿,父親小時候曾在火腿作坊做過幫工。因為家里窮,父親幾乎沒有讀過書,這讓他對文化、對知識有一種特別的渴求,記憶里,父親經常和我們說,希望我們成為有文化、有知識、有正氣的人。
知識、文化、正氣,是父親一生的追求。前兩者因為早期家庭貧困留下遺憾,正氣兩個字,在父親眼里就顯得更加重要。在我印象中,父親是一個一身正直的人,一個以身作則、具有正義感的黨的干部。平時對我要求很嚴,經常教育我要這樣做,不能那樣做。但對鄰里家的小孩,不管認識不認識,總是很慈愛地摸摸他們的腦袋,看著小孩子奔跑玩耍,他還會提醒道“小心點,別摔著。”附近村莊的小孩都喜歡叫他“老革命伯伯”。

父親是一位老革命,有著為革命出生入死輝煌的一生,《烽火金華》一書記載著父親干革命的戎馬生涯。
20世紀30年代初,父親在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施復亮(施存統)的影響下,接觸到國際共產主義理論,1939年在山下施小廳接受辛亥革命先進思想教育,是年隨山下施“吃刀會”參加富陽抗日阻擊戰,1939年3月,接受中共金衢特委特別指示,保衛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在金華視察浙江省抗日準備工作,1940年4月17日,參與保衛梁啟超女兒梁思寧在金華期間的安全工作,1942 年 5 月,侵華日軍發動浙贛戰役,父親隨“吃刀會”在玉山解救出被日軍抓去的金東義西地區四五十名挑夫,1944年參加新四軍金蕭支隊第八大隊,1945年5月,隨“吃刀會”配合李一群率領第八大隊兩個中隊,參加蓮塘潘(潘村)伏擊戰、曹宅殲滅戰、柏樹下殲滅戰、山下施附近伏擊戰等戰斗。
此后父親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期間,先后擔任班長、指導員等職務,1952年6月從部隊轉業擔任源東鄉副鄉長、副書記,1955年擔任金華七一農場(石門農場)水稻隊隊長,1959年2月擔任官田公社書記,1979年,于塘雅糧管所離休。
父親有一身過硬的拳腳功夫,在其革命生涯中,多次立功受獎。源東鄉解放前叫洞殿里,屬義烏管轄,父親參加“金蕭支隊八大隊”后,因機智靈活、槍法準,打仗勇敢,名氣比較大,被國民黨列為通緝犯,在解放前國民黨義烏縣通緝革命人士檔案材料中都有記載。
有一次,我國軍隊遭受日軍包圍,父親不顧個人安危,沖進敵人包圍圈,與敵人殊死搏斗。我小時候聽得比較多的則是金華解放初期土匪猖獗,父親多次參加剿匪戰斗,抓獲匪首徐康賢、朱洪光等,并打死多名匪徒,榮立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還率全班榮立集體三等功一次。
小時候每次聽到鄉親們說起父親這些光榮歷史,我都是激動得心潮澎湃、夜不能寐,為有這樣的父親無比驕傲和自豪。
2
敢于為百姓說真話
缺少文化知識,一直是父親心中的痛。
金華解放初期,一批山東南下干部在金華工作,父親因為覺悟高、品德好、工作認真、為人正直,很受當時領導的器重,曾先后擔任時任金衢特委領導童貴孫、金華縣組織部長郭漢周的通訊員,領導也一直把父親作為骨干培養。但父親深怕自己沒文化,多次要求到艱苦的崗位去。后來,他推薦的年輕干部一個個都跑到他前面去了,父親也很開心地說:“他們有文化有能力,可以為國家做更多的事,很好啊。”
父親還曾到源東鄉、金華七一農場(石門農場)最艱苦的水稻隊工作,工作當然是很辛苦,但父親每次跟我們說:“我們參加革命的,很多人都不在了,我是比較幸運的,要知足。我沒文化,在水稻隊可以發揮我的長處,也算是人盡其用。”
父親總是說要講真話,做實事。在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盛行浮夸風,一些官員總向上級虛報工作業績,報得多的還會評為“先進”,得到紅旗。父親對這些行為嗤之以鼻,秉承自己做人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對群眾的疾苦、糧食減產等毫不隱瞞,客觀全面地上報,結果遭到當時一些上級領導的批評,并因此得到象征“后進單位”的白旗。父親扛“白旗”的行為,直接后果是個人受到降級處理。
父親這種不顧個人榮辱,為老百姓敢于說真話的行為,得到了所在官田公社廣大群眾的極大擁護和認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官田公社幾乎沒有人餓死。直到后來,父親離休以后,當地一些年紀大點的,談及父親時,還會說:“老施書記,好樣的,為百姓敢于說真話。”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臺灣反攻大陸,全國備戰備荒時期,父親調任糧食系統,建設備戰糧庫。在當時缺衣少糧的年代,父親的這份工作無疑是“香噴噴”的。我記得當時家中兄弟姐妹4人,最大的才10歲,最小的才1歲,一家人全靠父親的工資生活。一天只有中午能吃一頓米飯,早晚只能吃番薯、玉米等雜糧。我們都希望父親能利用職權謀點實實在在的好處:如弄點米、弄幾兩油什么的。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總是斷然拒絕,并對我們說:“組織叫我管糧食,不是為自己謀好處的,是叫我管理好,為大家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你們現在的生活比起我們參加革命時每月兩斤豬肉、四兩黃煙不知要好多少了。”所以,父親雖然管著有油有米的好崗位,卻沒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
這讓小時候的我,在心里少不了暗暗責怪父親。

父親生前和母親在一起
記憶中我只覺得父親的愛帶著嚴格帶著幾分不近人情,那時候的我自然沒法理解,直到長大了,我自己做了父親,才漸漸品味出那份父愛的綿長和深遠,父親所言所行所教,都是希望我們成為頂天立地、具有良好品德、對社會有用的人。
父親的一生寫著光榮,也寫著冤屈,不管遭遇什么,他都是對組織和黨無限忠誠。1977年1月初,當時單位開會,由于從1969年以來就沒有加工資了,“四人幫”粉碎后,國家給工作人員加工資,父親為了表達當時激動的心情,把“一舉粉碎四人幫”說成“一舉粉碎華國鋒”。對此,他自己沒有意識到講過沒有,結果一部分人借機寫了很多大字報攻擊父親,姐姐看到大字報后當成大哭,組織上為此專門審查了近一年,因此連累我大哥,77年體檢合格、78年合格都不能參加解放軍,直到79年才實現了大哥當兵的夙愿。組織審查后,覺得父親是一個對黨忠誠的人,對父親的工作給予肯定,全面恢復了父親的工作,1979年批準父親離休。
父親離休后,也是一個閑不住的人,經常幫助老百姓做事,誰家發生困難,也會盡己所能給予幫助。
在父親心中,只有群眾,只有集體,公事永遠是第一,別人家的事第二,自家的事最后。
1960年春節時下大雪,當時農村房屋一般都是茅草屋,容易被大雪壓垮。父親看到大雪就想到了群眾,不顧過年休息時間,在鞋外面包了一塊塑料布,拿著竹竿,挨家挨戶去幫助清雪,幫助群眾安全轉移。
見過世面、打過仗、當干部,這是父親在我們當地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鄉里鄉親碰到各種各樣的事,都會找父親商量解決,父親也樂意幫完這家,幫那家。
而自己的小家,永遠是排在大家的后面。
在我印象中,父親總是一心撲在工作上,上心管我的時候,一般都是我與其他小朋友打架了。這個時候,父親是異常嚴肅的,他不聽我的辯解,不問我什么原因,總是說我肯定有錯,他總會說“我們是干部家庭,要比一般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謙讓。”
這并不是生硬的說教,我的父親是那樣想的,也一直鞭策我們這么做。

施家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全家福,父親(前排左二)和全家人一起,后排左二為本文作者施延軍。
3
對兒子創業的囑托
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改革開放的春風滌蕩中國大地,也吹進了我們世代生活的金華城。
那一年我28歲,和這個年代不安分的年輕人一樣,我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想把我們金華祖祖輩輩都在做的金華火腿做大做成品牌,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有個改變,家鄉的火腿也有個發展。
一天深夜我很晚下班,父親鄭重其事把我叫到房間,這就有了這段影響我創業28年的談話。
“準備做什么?有什么目標?要注意什么?”父親拋出這三個問題。
在得知我準備做金華火腿時,他表情嚴肅地說:“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產品質量一定要做好,把金華火腿產業發揚光大;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實實在在,做生意,也不能弄虛作假。”
短短幾句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深深刻在我的記憶里。
我知道,父親對火腿有著深厚的感情,不僅僅因為他小時候做過金華火腿生產作坊的幫工,更因為在其革命生涯中,曾經用火腿為革命傳遞過情報。火腿,于他有著一種特別的情愫。
在父親的眼里,火腿,并不只是一條火腿,更多承載著我們家鄉金華的歷史和文化,承載著一代代人的光榮和夢想。
“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一定要做好。”我一直銘記著父親的這句話,踏踏實實地做著金華火腿,1993年,我從當時有著金飯碗之稱的供銷社崗位辭職,投身創業浪潮,從小作坊起步做火腿,2010年12月,金字火腿在深圳證交所上市,成為火腿第一股。
創業這一路風風雨雨,父親的教誨一直激勵著我,“誠信”二字滲透進金字事業的方方面面,每一天,我都在努力做好金華火腿這張“金名片”。
28年前,火腿在我們金華是一個個家庭小作坊,28年后的今天,火腿是我們金華的金字招牌,而我們公司的火腿取名金字火腿,就是希望做大這個金字招牌,把民族品牌和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今天的金字火腿,既是中國火腿行業龍頭企業,又是肉類產業互聯網創新企業,“金字”商標已經成為中國馳名商標,金字火腿承擔的國家級科技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們是業內為數不多的A股上市公司,也是《金華火腿》《中式香腸》國家標準和《發酵肉制品》國際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
今天的金字火腿,已經不是只做火腿,公司建立的世界火腿博覽館和中國火腿博覽館成了傳承發揚火腿文化和歷史的窗口,成了我們金華的景點。

火腿博物館成旅游景點

火腿博物館展示制作工藝
除此以外,我也牢記父親的教誨,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結對扶貧、資助學子、慈善捐助等公益事業,在資金救助、產業幫扶、就業協助等方面增添微薄之力,為建設全面小康和促進社會共同富裕做出一點貢獻。
火腿是個古老的產物,如果不順應時代發展和現代社會的變化,一定會被淘汰,所以我要求每一步都比別人走得早走得快,我要為火腿建造一個數字化超級工廠,打造中國肉類企業的新標桿,為金華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的路還很長,關于火腿,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要足夠創新才能續寫火腿的千年傳說。
這是家鄉的囑托,時代的囑托,更是父親的囑托。
4
兒子寫給父親的話
父親是在1997年1月3日走的,我記得那天的金華,風很涼,天空很晴朗,父親走得很安詳。
一個76歲的老人就這樣匆匆地走完他平凡又很不平凡的一生,留給我們留給這個時代一個靜穆的背影。
我們知道父親走時沒有遺憾,但作為子女,我們感到深深地內疚,父親一直沒有過上好日子,沒有親眼看見他參加革命時憧憬的幸福生活已經實實在在地實現了。
轉眼父親離開已經24年了,這24年來,我多少次夢里憶起,看到父親那和藹可親的笑容,聽到他那熟悉溫暖的聲音,從前的種種場景一一重現,醒來眼角總是含滿淚水。
“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
直到長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離開總是裝作輕松地樣子,
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濕眼底……”
這是筷子兄弟的歌曲《父親》的歌詞,也是這24年來,我和父親想說卻一直沒來得及說的話。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父親已經步入百年,人間也已經換了模樣。
在2021年初秋這個清涼的夜晚,我想和父親好好說幾句心里話——
父親,我一直不敢忘記你的期盼,
你一生剛正不阿,
教導我們誠信為人,正義公道,頂天立地。
你一生言傳身教,
讓我無論身處何種困境,都能砥礪前行,突出重圍。
你的愛,是一座偉岸的山,給我勇氣和力量。
你的愛,是一片廣袤的海,給我胸懷和格局。
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天南海北,
縱使時光交錯,縱使天人永隔,
你的愛,都在那里,
在我的腦海里,在我的眼睛里,在我的心里。
在我失落時,是你給我信心;
在我悲傷時,是你給我希望;
在我迷茫時,是你給我方向。
父親,你的愛,深情無言,讓我堅強,促我向前……
父親,在你百年之際,我想說聲我們是真的很愛你,真的很想你。
父親,愿你在天國安詳,我們永遠懷念你。
而我,一生都會記住你28年前和我說的那句話——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一定要做好。
是的,一定做好。我保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