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大學試水幼兒園到大學教育一體化,教授進中小幼將成常態
今后,寶山區的中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孩子都可能把課堂搬進大學,講課的教師都是名教授,甚至是金發碧眼的“洋教授”。
1月12日,上海大學基礎教育發展集團簽約儀式在上海大學舉行,標志著上海大學和寶山區政府聯手打造“大中小幼”一體化的教育新模式正式啟航,“這種全新的模式還會繼續拓展,通過向大學借智借力,把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業和職業生涯的指導大大提前。”寶山區教育局長張曉靜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說。

據澎湃新聞了解,上海大學基礎教育發展集團成員學校包括上海大學附屬中學、上海大學附屬學校、上大附中實驗學校、上海大學附屬小學,未來還將涵蓋幼兒教育。
上海大學基礎教育發展集團設立管理委員會,成員由上海大學、寶山區政府、寶山區教育局、大場鎮人民政府、上海大學冠名學校相關人員等組成。集團成立后,寶山區和上海大學將密切協作,在教師引進培養、課程開發建設、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大力支持集團建設發展,全力打造“上海大學基礎教育發展集團”品牌。
上海大學黨委書記羅宏杰表示,這是一個全新的模式,也是大學履行社會責任、改進社會服務方式的新平臺。上海大學將配備專門機構和人員,面向集團各學校開放專家講座、實驗室等資源,全面提升集團各學校辦學質量與辦學品位。
【對話寶山區教育局長張曉靜】中小幼學生有機會看大學,可提早他們的生涯規劃
澎湃新聞:成立上海大學基礎教育發展集團最大的突破是在哪里?
張曉靜:人才的培養具有連貫性,從小打好根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好的師資,好的環境,同時又能有多元化的選擇,培養出的人才才更有適應性。
澎湃新聞:目前上海大學基礎教育發展集團內的學校還是原有的學校,會在集團化的基礎上成立新的學校么?
張曉靜:目前是把上海大學體系內已有的學校進行整合,包括上海大學附屬中學、上海大學附屬學校、上大附中實驗學校、上海大學附屬小學,未來肯定會繼續拓展,還將涵蓋幼兒教育。
澎湃新聞:大學和中小學形成教育發展集團,結盟后最大的優勢在哪里?
張曉靜:對于基礎教育而言,更多的是從大學借智借力,讓大學的老師進入中小學、幼兒園的課堂,大學的創新實驗室也向中小幼學生開放,孩子們的眼界打開后,收獲將完全不一樣。除了國內的教授和名師,大學的外教也可以直接到中小學上課。中小學的資優生直接進入大學的實驗室接受教授面對面的指導。
澎湃新聞:上海大學基礎教育發展集團的成立將會對寶山區的教育帶來哪些改變?
張曉靜:改變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課程,二是課堂轉型,三是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提前。
在課程方面,現在的孩子將有更多元的選擇,依托大學開出的課程更加豐富;在課堂轉型方面,孩子們可以到大學聽講座,特色課程可以由大學教授一起開,充分借助大學的資源;對孩子的學業和職業生涯的指導提前方面,中小幼學生有機會看大學,了解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和專業,從小就可以開始人生興趣的持續培養。今后,中小幼的孩子們走進大學,教授走進中小學和幼兒園將成為常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