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球隊買空巴甲除了砸錢還違規,還有人通過朋友老鄉找外援
如今的巴西足球甲級聯賽轉會市場,揮金如土的中國俱樂部掀起一波又一波高潮,上賽季巴甲最有價值球員、“助攻王”以及眾多巴西國腳,但凡在巴甲冒尖的球員,很多不是已加盟中國俱樂部,就是正在考慮中國的合同。有巴西媒體驚嘆:財大氣粗的中超正買空日漸萎縮的巴甲。
球員轉會過程中,足球經紀公司的角色一直較為神秘,但在其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對于中國足球出現的引援“巴甲熱”,新華社記者日前專訪了巴西麒麟足球經紀公司掌門人李譽鴻。
旅居巴西30多年的李譽鴻從當年健力寶留洋巴西時就與中國足球結下不解之緣,他從甲A時代開始幫助中國俱樂部引援,時至今日他的公司已十分熟悉中國和巴西轉會市場,擁有眾多資深球探,在挑人選材、攻關克難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他們近幾年曾先后為廣州恒大、山東魯能等中超俱樂部引薦了斯科拉里、梅內塞斯、穆里奇、孔卡、高拉特、保利尼奧、羅比尼奧、塔爾德利等來自巴西足壇的主帥和外援。
接受采訪時,李譽鴻就中國俱樂部為何鐘愛巴甲球員、引援過程存在哪些隱患、職業化引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為何出現“巴甲熱”?
在巴西新聞網站的體育版,幾乎每天的頭條都會有中國球隊報價巴甲某位球星的消息。不但財大氣粗的恒大、魯能等中超豪門來巴甲網羅強援,而且剛升入中超的河北華夏幸福、中甲的天津權健等球隊也將引援目光投向了巴甲。
據李譽鴻介紹,今年來向他們公司咨詢巴西引援的中國俱樂部明顯多于往年。他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在足改方案和中超版權5年80億元人民幣大單等積極因素的刺激下,中國足球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眾多俱樂部抓住機遇加大投入。
其次,隨著近幾年巴甲球員在中國聯賽表現搶眼,特別是在恒大巴西引援模式取得成功之后,中國俱樂部大都把目光轉到了巴甲;第三,中國俱樂部目前還很難引入歐洲頂尖球員,但在巴西尋找高質量外援相對容易,巴西球員開放的性格也易于融入中國。
李譽鴻說,引援是雙向溝通的結果。俱樂部需要考察球員場上的類型和場外的個性,看是否適合俱樂部。而優秀外援除考慮經濟回報外,主要看俱樂部是否具備爭冠能力,管理是否正規,教練組和球員是否與他的能力相符,而外援在中國的生活保障也不可或缺。

“一錘子買賣”致名譽受損
在中國俱樂部的金元攻勢下,上賽季巴甲冠軍科林蒂安隊幾乎一半主力被中國俱樂部挖角,他們的主席安德拉德日前專門召開發布會抱怨,中國俱樂部在轉會過程中不是按常規先和俱樂部溝通,而是先和球員聯系,通過提供巨額薪金來引誘球員,而且還愿意支付違約金,這讓科林蒂安根本無法留住球員。
“那些中國俱樂部甚至都不知道我名字,只需付好錢然后帶著球員走人就行了,我都不知道該找誰去談。”他無奈地說。
李譽鴻表示,引援從聯系球員開始是違規的,如果繼續這樣做,中國足球在未來轉會市場上名譽可能會受損。據他介紹,職業化的轉會談判應先與俱樂部談,再和球員談,但現在一些中國俱樂部卻用球員給俱樂部施壓,這樣俱樂部很不開心。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雖然這次成功引入了球員,但卻失去了對方俱樂部的信任,以后再想從這里引援就很難了。他希望中國俱樂部引援實現可續發展,而不是“一錘子買賣”。
李譽鴻說,現如今多數中國俱樂部在巴西引援,都是通過有國際足聯認證和在巴西足協注冊的經紀公司,但有的俱樂部仍沿用很早以前的做法,比如通過在巴西的朋友或老鄉找引援渠道。這些人沒有對中國和巴西足球的全面了解,在引援時可能只看場上表現,忽略了場外因素,最終導致球員在中國水土不服。
談到引援過程是否存在“吃回扣”問題,李譽鴻說,如果通過正規經紀公司來引援,一般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因為按照國際足聯規定,球員跨國轉會需要國際轉會證明,其中誰是經紀公司,俱樂部如何支付經紀費用,都會登記在案。而如果沒有使用有資質的經紀公司,就有可能出問題。


金元時代仍要盡量壓價
中國俱樂部動輒開出千萬美元合同、數十萬美元月薪甚至一次性付清違約金等大手筆。巴西主流新聞網站UOL發表文章稱,面對來自中國的“一卡車錢”,巴甲主力都“難以抗拒”。
巴甲球員身價是否虛高?李譽鴻說:“對巴西球員來說,來中國不如去歐洲,更不如待在巴西,所以身價相對高些可以理解。但如果高得太離譜,給外國留下中國俱樂部都是土豪的印象,未來這種(巨額投入)勢頭收不回來怎么辦?俱樂部會因此失去可持續發展和造血能力。”
在與恒大和魯能的合作中,作為“紅娘”的麒麟公司總是盡可能壓低轉會合同金額。李譽鴻直言,如果轉會合同金額很高、俱樂部頻繁更換外援,作為經紀公司的他們可獲得更多收入,但他們仍會盡量壓低價格,而且在球員合同到期或水土不服時,也會負責處理后續事宜,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俱樂部信任,保持長期合作。而一些沒有資質的經紀公司,可能做一兩單就消失了,引援風險很大。
李譽鴻還指出,中國俱樂部在引援時要認真考慮一首一尾。簽合同前,不是說有錢就什么都可以談,球員都是人,即便身價再高,來中國后也可能水土不服。如果外援表現不佳,他們的身價就會大減,所以要把合同金額盡量壓低,給未來的變數留出空間。
在他看來,恒大低買高賣穆里奇就是一個成功案例,但在中國還有太多失敗案例,比如引來一個著名“老頭”,最后表現很差只能“砸手里”。而有的中國俱樂部或許希望短時間用足球平臺提高公司知名度,在引援過程中就會做出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事情。
“引援考慮首和尾,可最大限度避免虧損。一個俱樂部要長遠發展,不能依靠投資者一直掏錢,如果有一天他們不想掏錢了,后果可以想象,所以要懂得運作,實現持續發展,”李譽鴻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