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美軍演習動用無人岸艦導彈,海空游擊戰爭奪第一島鏈
面對對手不斷提升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美軍也在見招拆招,其中,可以快速部署的無人岸艦導彈系統就是“招式”之一。
近期,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舉行了號稱40年以來最大規模海上軍演——“大規模演習-2021”,涉及全球17個不同時區的部隊,引發外界的高度的關注。
根據美國海軍時報的報道,在此次演習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動用名為“海軍/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船阻擊系統”(Navy/Marine Corps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NMESIS)的岸艦導彈系統,其發射的RGM-184A NSM的導彈成功命中185千米外的靶艦。

NMESIS岸艦導彈系統發射RGM-184A NSM的導彈。
海防利劍,美軍看上岸艦導彈
根據美軍公布的信息,此次使用NMESIS岸艦導彈的單位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炮兵營,演習中,一輛NMESIS岸艦導彈由“圣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運至夏威夷巴金沙太平洋導彈靶場附近海域,并通過LCA氣墊登陸艇轉運上岸;另一輛直接通過C-130J“大力神”運輸機運抵靶場附近進場,完成轉運后立即部署,發射導彈,檢驗快速反應能力,靶艦是已退役的“佩里”級“英格拉姆”號護衛艦。
岸艦導彈又稱為岸防導彈,是一種從岸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有“海防利劍”之稱。與岸防火炮相比,岸艦導彈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破壞威力大等優點,可以有效阻擊敵方艦艇靠近本國海岸線,并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控制或封鎖海峽、航道、河道入海口等重要海上樞紐。按岸艦導彈不同部署方式,岸艦導彈可分為固定式岸艦導彈和機動式岸艦導彈。
由于擁有強大的海空軍力量,在NMESIS岸艦導彈之前,美軍覺得并不需要在本土部署這種防御性武器,即使美國軍工企業推出過基于“魚叉”反艦導彈發展的岸艦導彈,但也是用于出口。比如去年,美國就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岸基型“魚叉”Block2反艦導彈。

“魚叉”岸艦導彈,主要用于出口。
NMESIS岸艦導彈并不是全新研制的導彈系統,是現有貨架產品的“集合”,發射車底盤選擇無人版“聯合輕型戰術車輛”(新一代“悍馬”高機動車),導彈則選用挪威的NSM反艦導彈(美軍賦予的代號是RGM-184A NSM),每輛車配備了兩個導彈發射箱,戰斗全重約3.3噸,整個系統非常緊湊,具有很強的戰術和戰略機動能力。
NSM導彈是挪威康士伯公司研制的新型反艦導彈。2018年,美海軍軍宣布其新一代反艦導彈競標塵埃落定,該導彈將裝備于瀕海戰斗艦和FFGX護衛艦。NSM導彈采用平面式氣動布局,平直彈翼安裝在彈體上方,發射前彈翼向后折疊,有助于縮小導彈占用的空間,彈尾設置了4個舵面。導彈采用法國TRI-40渦噴發動機,主巡航彈道速度0.95馬赫,最大射程超過200千米。在制導系統方面,NSM導彈慣導+衛星導航+末端紅外成像的復合制導方式,彈上的雙向數據鏈可實現“人在回路”中制導,并且可以在飛行中改變攻擊目標,對時間敏感目標的攻擊能力進一步提高。
NSM導彈的最大特點是采用隱身設計,不僅外形上采用有利于提升隱身性能的設計,而且還采用了吸波材料和涂料,提升了導彈的突防能力。NSM導彈不僅具備反艦能力,還具備對地打擊能力,其雙波段紅外成像引導頭可以進行飛行地貌識別,匹配航路資料與地貌參考點進行低空飛行。與大多數反艦導彈只具備攻擊沿海固定目標相比,NSM導彈具備打擊縱深地面固定目標能力,而且還可以對付低速移動的地面目標。

NMESIS岸艦導彈系統發射車從LCAC氣墊登陸艇上駛出。
見招拆招,美軍不放棄第一島鏈
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規劃,到2030年,陸戰隊將組建14個裝備NMESIS岸艦導彈系統的炮兵連,每個炮兵連預計配備18輛導彈發射車。
對于美國海軍陸戰隊來說,NMESIS岸艦導彈系統將賦予自身前所未有的登陸場海域自主壓制和防御能力,能夠有效阻擊敵方水面力量對登陸場的威脅和提高灘頭陣地的岸防能力,而且還可以打擊地面高價值目標,對陸戰隊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作戰時,NMESIS岸艦導彈系統超視距作戰依靠分散的前沿部隊發回的情報信息,經聯合指揮和控制協作,進一步提高數據精準性,對超視距水面威脅做出快速反應。
近年來,為了應對“大國競爭”,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在積極轉型,縮減部隊規模,特別是重裝部隊,淘汰主戰坦克,重點增加高技術部隊,包括增編岸艦導彈部隊、無人機部隊、網絡戰部隊,以應對全領域作戰。
除了提升海軍陸戰隊本身在登陸場海域的防御能力,NMESIS岸艦導彈系統還將提升整個美軍爭奪第一島鏈的能力。NMESIS岸艦導彈系統重量輕、尺寸小,擁有很強的戰略和戰術的機動能力,可由C-130運輸機、MV-22傾旋翼運輸機等飛機空中投送,也可以由氣墊登陸艇或者其他登陸艇水平投送,抵達后可無人自主駕駛或遙控駕駛進入陣地。
西太地區擁有眾多的島嶼,在投送工具的支援下NMESIS岸艦導彈系統可以廣泛機動,由于導彈射程超過200千米,一個裝備岸艦導彈的炮兵連就可以控制半徑200千米的海域,只要在島鏈上幾個關鍵島嶼部署這種導彈就可以封控島鏈上的重要航道,比如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等,而且該岸艦導彈采用無人車底盤,即使被毀,人員損失也非常少。

NMESIS岸艦導彈系統具有很強戰略戰術機動能力。
NMESIS岸艦導彈系統可以融入美國海軍提出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對抗環境中的近海作戰”等新的作戰概念。
“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實質是在太平洋島嶼建立前沿據點,為后續行動提供支撐,快速發動新一輪攻擊。有點類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跳島戰術”。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有大量的島嶼作戰經驗,
美軍于2019年3月11日~14日在琉球群島的伊江島(Ie Shima)進行了幾大軍種聯合參與的奪島演習,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進行了驗證,演習時空軍特種部隊、海軍陸戰隊搭乘固定翼運輸機及“魚鷹”傾旋翼運輸機,在空中加油機的支援下,從600英里之外發起一場“超地平線登陸突襲”,機降后成功“奪取”島上機場,建立起前哨陣地,之后F-35B垂直起降戰機、直升機和運輸機降落島上機場,部署人員和火箭炮。
奪取該島后,美軍又以此為跳板基地,對1400多千米外的另一個目標島嶼發動新的遠程奔襲。這種作戰概念不僅符合海軍陸戰隊轉型,而且也適合空軍動態部署,海軍“分布式海上作戰”,消耗對手的遠程精確打擊火力,讓部署更加靈活,而且還可以用于南海,奪取對手的軍事化島礁。
在“遠征前進基地作戰”作戰概念中,NMESIS岸艦導彈系統可以與火箭炮等武器裝備一同部署。一個擁有特種部隊、岸艦導彈、火箭炮和F-35B垂直起降戰斗機的島嶼是一個攻防能力很強的作戰體系,而且這個作戰體系還具備很強的機動能力,可以說一種高科技的海空游擊戰。
這幾年,隨著一些大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增強,不少觀點認為,美軍已經失去了第一島鏈的控制權,甚至第二島鏈都岌岌可危。其實并沒有,美軍沒有放棄第一島鏈,其也在見招拆招,幾年前就開始從裝備和作戰概念等多個方面研究如何破解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研制和裝備NMESIS岸艦導彈系統就是裝備層面的一個例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