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羋月傳》制片人曹平:沒把羋月定位成心機女

《羋月傳》北京慶功會前,制片人曹平已經連續接受過幾家媒體的采訪。她坐在酒店專訪間的中央,對面的記者、攝像機輪番到來又接連散去,讓她有點“我自巍然不動”的感覺。在兩家媒體專訪的間隙,她除了抓起手邊的一沓提綱瞄一眼問題,還要為下午的流程和各項事宜操心。工作人員問她安排,她確定禮物的交接,仔細囑咐讓導演多睡一會,紅毯就安排導演最后一個走。原定的采訪時間到,孫儷的微信追來,她于是又多花了幾分鐘錄了條語音安撫手機那邊正匆忙化妝的女主角:“儷儷,總之你盡快準備過來吧,你肯定是大家最期待的焦點。”
作為制片人,她習慣了這種“當家人”的角色,從籌備到播出,花出的每一筆錢她都心中有數。她甚至記得現場演員最多的一天,“光是現場就叫了1002份盒飯”。就在慶功會的當天,數據顯示《羋月傳》在東方衛視的收視率達到3.075%,再度“破三”,見到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曹平也是戲笑開顏:“今天的收視率,哇。”然而她也偶爾流露出“小女人”的一面:“我上次去上海做活動,竟然把我和編劇王老師的照片放顛倒了。是因為像嗎?”

作為電視劇界的黃金搭檔,曹平和導演鄭曉龍合作多年。從《金婚》到《甄嬛傳》《紅高粱》,再直到如今的《羋月傳》,他們聯手打造的電視劇不僅霸占收視榜、收獲話題度,似乎也引領了國產電視劇長篇化的趨勢。然而在制片人曹平看來,長篇化并非他們獨創。“原來的《三國演義》《紅樓夢》,這些名著改編的作品也都很長。”在曹平看來,在好作品面前,劇集長短并不重要。在惡搞化和吐槽化盛行的環境下,《羋月傳》仍然是一部相對傳統的電視劇:主角善良、充滿正能量,雖然是古裝劇,但是關照當下。
【對話】
“歷史上的羋八子靠女色上位,劇集中完全是正能量”
問:什么時候確定要做電視劇《羋月傳》?
曹平:我們從2012年7月份收到故事大綱和人物小傳。當時我們首先感覺到,秦宣太后羋八子這個人物,沒有在我們電視劇中專門表現過,這個我們很感興趣;第二個,這個人物在史書上記載不多,給創作留的空間很大。還有一個就是戰國時期七國爭雄,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是可以非常宏大的。你可以想象,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變革,有一種向上的力量。另外女政治家的人生故事、三段情感,我覺得都是觀眾愛看的。
問:可以預見這部電視劇難免與《甄嬛傳》比較,為什么要做?
曹平:其實拍完《甄嬛傳》,很多項目找到我們,大部分都是古裝題材,我們都沒有動心。但是對于《羋月傳》我們確實動心了,因為我們覺得不一樣,特別是和《甄嬛傳》的不一樣。我們可以通過女性表達成長,拍成一個勵志的奮斗史。這些都促使我們拍攝這部電視劇。
問:你提到劇中的三段情感。收到故事大綱的時候就有這三段情感了嗎?
曹平:有的,只是非常簡單。我們創作劇本的時候賦予了每個人物、每段情感重新的定位。包括大家都看到了羋月和秦王“大叔”和“小丫頭”之間的愛戀。這些都是經過設計的。

曹平:羋月這個人物在創作中經過了非常大的調整。我們沒有把她定位成一個很心機的女孩。我們把她設計成一個一開始只知道兒女情長的女孩,在后來的故事編排中,鋪陳她怎么去一步步參與政治。比如她從政治聯姻的大公主孟嬴的身上看到家國情懷,從幫助自己母國、被趕回秦國的嬴夫人的身上也看到家國情懷,這些都潛移默化影響她的價值觀,慢慢她有了政治抱負。后來她在秦王身邊,秦王教她寫字,她看到七個國家的“馬”字不一樣,度量衡也不一樣,貨幣也不一樣,秦王也將“統一”的信念影響給她。我們講女政治家怎么鍛煉而成,在設計中經過很多考量和調整。
還有羋姝這個角色,我們也經過了很多調整。不是一上來就和羋月掐,而是先鋪墊她們之間的姐妹情深。后來許多誤會讓她們反目成仇。因為羋月是主人公,我們沒有把她往黑化的路子上引,凸顯的還是她的善良、智慧、情懷,讓她獲得了權力。在面對情感的時候,她每一次都是放棄了自己的情感,成就了家國大業。到劇集的后面,才會呈現這個女人的偉大和成就。
問:所以整體上還是在保護羋月這個角色?
曹平:對。原來歷史上關于羋八子的記載都是比較淫蕩的,而且靠女色上位、利用男人。但在我們的劇集中,她是一個值得男人呵護和愛,有家國情懷的偉大女性,完全是正能量的。因為你做一個作品,是需要關照現實的。要給現實生活中的女性朋友們帶來什么的啟迪?
浙江局給這部劇做審查的時候,專家都寫出來:第一、這部劇會給我們處在改革開放關鍵時期的人們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羋月一生堅持改革,主張國家統一;第二、羋月的愛情觀,對我們當下女孩的擇偶觀,也是會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
問:你剛剛提到鋪墊,是考慮到鋪墊,所以才有81集的長篇幅嗎?
曹平:其實剛開始剪出來是94集,后來精簡成81集。《甄嬛傳》也是拍出來90集,后來才剪成76集。
問:這么長的篇幅,電視臺有提出過顧慮嗎?
曹平:沒有。2005年,拍《金婚》的時候電視臺有擔心過。因為那部劇是以編年體的形式呈現五十年,一年一集。當時電視劇一般不超過30集,沒有人做這么長的電視劇。但是這部劇播完,電視臺的人都跟我說,“早知道這么好,應該拍100集,一年上下集”。所以我覺得還是要看你的作品做得好不好,故事好不好。東西不嫌長的。
現在網上泄漏的事件,我們雖然很痛心、很忿恨,但也是能看出,網民實在等不及了,想一口氣看完。

問:拍《羋月傳》的時候,最大的花銷來自哪里?是服裝、置景、道具嗎?
曹平:古裝題材確實比現實題材花錢多得多。你要說哪一塊花錢多,我覺得哪一塊花錢都多。沒有現成的景,要搭景。而且《羋月傳》你要換好幾個地方,才能拍出來不同國家的植被和風貌。轉戰的路費也是很可觀的。
服化道一向是我們比較重視的部分,也是必須要花錢的。我們在橫店搭了兩個大棚,一個五千米,一個三千米。吃吃住行花費就很大,人最多的一天,光是現場就叫了1002份盒飯。所以人工費、演員的片酬、主創的酬勞、后期特級……每一塊都是花錢。制片人就是當家人,我要平衡好,還要保證后期回報。所以錢要花在刀刃上,哪些該花的,一分都不能省;哪些不該花的,一分都不能多花。
問:能舉例說一下都省了哪些錢、花了哪些錢嗎?
曹平:那就多了。比如有些場地要收我們很高的場地費用,我們就換一個地方。有些內景戲只有一場,為一場戲專門搭景不合算,我們就跟導演商量可不可以把戲改成外景,一分錢都不要花。導演覺得合理,就可以改。
但是導演覺得不合理,就一定不能改。比如原來楚國、秦國的花園,原本在涿州,我們花了很多錢搭了景,但是沒有達到導演的要求。導演親自在北京園博園找到了景,我們就在實景拍,園博園一分錢也沒有收。我們當時也是看了新景之后覺得更接近皇家園林的氣勢,符合這部劇的氣質,那原來置景的那些假山、植被,我們都舍棄了。就在這些地方還是控制得比較嚴的,必須全力保證導演的藝術創作,做到最好。
我和鄭曉龍導演從2005年拍《金婚》開始合作,已經十年了。他在藝術創作上很有掌控力,不需要我操太多心,而在市場方面,他也不用操心,我都包圓了。他也是出品人出身,會體諒制片人的工作,我更多向他反饋一些市場的動向,他會做一些參考。
“小羋月原本是演小羋姝”
問:演員陣容如何確定的?如何確定由孫儷出演羋月的?
曹平:確定孫儷出演是一次我們一起去澳門領《甄嬛傳》的一個獎。一起吃飯的時候孫儷問我們在籌備什么項目,導演跟她講起來這個故事,說正在籌備中。孫儷一聽就很有興趣。她從《幸福像花兒一樣》開始就和我們合作,也非常希望能和我們、和曉龍導演再合作。所以非常簡單就定下來這次合作。我覺得也是緣分吧,當時甚至沒有機會跟別的演員說這個事,事情就定下來了。
后來我們在劇本創作的時候,很多都是按照孫儷量身定做的。比如小時候活潑可愛的男孩氣質。
我們演員的預算大概占投資的40%,所以整個陣容而言,我們當然要考慮預算。但是對古裝劇來說,當然希望一些優秀的好演員的加盟。所以你看我們請了劉濤、馬蘇、黃軒、高云翔、方中信。方中信我們更多考慮到海外的市場。《甄嬛傳》我們用蔡少芬、劉雪華,也是想要考慮海外市場。雖然多數還是一些年輕的新演員,但在預算范圍內,也考慮市場。
至于開頭一些《甄嬛傳》的演員,她們都是來客串報恩的,完全不挑角色。
問:播出以后,飾演小羋月的演員火了,她是如何定下來的?
曹平:小演員都是經過海選的。原來是準備安排她演童年羋姝這個角色,但是試戲之后發現她很搶眼,完全壓制住了原定的小羋月。當時就果斷決定讓她來演小羋月。別看這些小演員,雖然年紀小,個個都是老演員了。

問:和《甄嬛傳》播出的時候比,現在從“一劇四星”變成“一劇兩星”,還有一些流行的概念,比如“網臺聯動”,這些對《羋月傳》的傳播產生什么影響嗎?
曹平:對于“一劇兩星”的政策,當然我們也會做參考,但我們的注意力還是在作品上面。好看、制作精良、價值觀正確、關照現實,這樣的作品老百姓歡迎,市場是永遠不會拒絕的。
但是相比當時,如今網絡傳播的效應要大很多。互聯網確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影響了輿論生態,這需要我們去適應。
問:是因為身為女性,所以你對這種女人故事、家庭題材更偏愛嗎?
曹平:作為女性制片人,選擇題材確實有這種偏愛,而且電視機前的觀眾可能也是以女性為主。第二個也是緣分,每次拿到的作品,多數也是女性作品比較好,所以也就選擇的。其實鄭曉龍導演一直有武俠情懷,想拍武俠劇,但是沒有打動他的項目,所以看起來是以我的選擇為主。
問:現在導演和制片人的組合很受關注,你有考慮過走到臺前嗎?
曹平:沒有計劃。我和鄭曉龍導演都幕后慣了,幕后到大家都認不出我們。我上次去上海做活動,竟然把我和編劇王老師的照片放顛倒了。可見我們有多低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