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一拍賣行雇群眾演員扮買家,設局騙收藏者支付高昂鑒定費

2015年11月以來,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經偵支隊接到市民反映,轄區內一家名為上海華圣展覽展示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華圣公司”)的單位涉嫌合同詐騙。民警初步查證受害人100余名,涉案金額600余萬元,目前,虹口警方已經追回300余萬元贓款。
線上線下攬客,鋪墊充分博取信任
經調查,華圣公司注冊時表明是一家從事收藏品展示展覽的公司。該公司租下位于虹口區西江灣路一園區內的商鋪后裝修一新,使其成為一個上百平米的展示廳。隨后,華圣公司又開始通過網絡大肆宣傳,以至于不少搜索引擎上只要打入“上海收藏”、“上海鑒定”等關鍵字后,置頂信息里總能找到該公司的名字。
除了對外宣傳,該公司還雇傭了大量員工,通過網絡論壇、電話或微信尋覓被害人,用免費展示、高價代售等方式吸引了不少收藏愛好者。據事后了解,該公司給每位員工提供一份“話術單”,上面一步步地注明了如何招攬客戶,只要按照話術單操作,成功率能大大提高。

有了線上線下的宣傳聲勢,加上步步為營的營銷人員,華圣公司在短時間內便聚攏了不少人氣。大量收藏品愛好者對這家華圣公司深信不疑,帶著或祖傳、或淘來的藏品委托該公司進行拍賣。
招募群眾演員扮買家,只為設下騙局

對于突如其來的橫財,起初不少收藏者也心存懷疑,而華圣公司此時便會安排買家與賣家直接見面。據事后這些被騙的收藏者反映,這些所謂的“買家”穿著得體,言談舉止間很像收藏圈的人,更有甚者是外籍人士。他們除了表達對于藏品的喜愛,更表示愿意高價收買。
然而收藏者們不知道的是,其實這些“買家”都是華圣公司雇傭的群眾演員,根據國籍,中國演員每人300元左右,外籍演員的出場費甚至可以達到1200元。后期,為了節約成本,甚至連華圣公司自己的員工都會客串一把買家。其目的無非就是為了進一步獲得被害人的信任,從而實施后續的詐騙行為。
委托山寨公司鑒定,費用高昂有去無回
就當這些收藏品愛好者對這場交易深信不疑時,“買家”就會提出需要一份鑒定書來保證藏品品質,例如銀幣內的含銀量達到多少、藏品的年代等等。而鑒定機構必須是由華圣公司指定且只能以該公司名義送往鑒定,其中主要就是一家名為“古緣”的鑒定公司,而這家公司對外還給自己冠上另一個非常專業的名頭——中國文物博物館檢測研究院。經警方調查,該公司根本沒有檢測資質。

雖然鑒定費用高昂,但是想到自己的藏品能賣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天價,收藏者欣然與華圣公司簽訂了委托鑒定和拍賣的協議。協議中,華圣公司不僅注明了買家對物品成色、年代的要求,還標注了成交價格,這無疑又給收藏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其實,犯罪嫌疑人深知古玩行情,定下的標準即便是真品也無法達到,賣家卻難以辨別。
然而送鑒的結果往往是達不到買家的要求,“買家”蒸發,華圣公司也立即將藏品返還給被害人。這看似一場普通的失敗交易,其實是由華圣公司與古緣鑒定公司一唱一和,通過控制檢測報告共同演繹的一場騙局。雖然事先的協議中標明了成交的價格,但是仔細推敲協議內容后不難發現,一旦藏品達不到協議中的品質要求,交易失敗的原因將全部歸咎于賣家,且鑒定費也概不退還。雖然藏品物歸原主,但這場騙局真正的目標其實是被害人支付的高昂鑒定費。
該詐騙團伙最大一單鑒定費達到55萬元,是一個北京收藏者的花瓶。
拍賣、鑒定是同伙,主犯獲利數百萬

12月3日,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經偵支隊出動警力先后在上海華圣展覽展示服務有限公司抓獲犯罪嫌疑人華圣公司總經理范某等25人。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上海警方提示:市民想要拍賣藏品,須認準有拍賣資質的拍賣行,正規拍賣行在藏品未成交之前不會向賣家收取任何費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