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阿里“首席打假官”亮相嗆京東:“不會像它們那樣掩耳盜鈴”

12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首席平臺治理官的鄭俊芳首度亮相。
面對假貨問題的質疑,阿里巴巴在過去一個月里連連出招。12月上旬,阿里宣布首次組建平臺治理部,由曾在畢馬威工作過13年的阿里巴巴集團副CFO(首席財務官)鄭俊芳負責。平臺治理部將負責電商平臺的規則、知識產權保護、打假、打擊信用炒作等管理事宜。兩周后,蘋果前法律顧問馬修·巴希爾(Matthew Bassiur)出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全球知識產權主管,并在具體業務上將對鄭俊芳虛線匯報。
審計和財務出身的鄭俊芳在阿里內部被稱為“滅絕師太”。
中國在外國人眼中假貨為什么這么多?中國各類電商的假貨治理為什么這么難?
鄭俊芳12月28日表示,假貨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毒瘤。但基于一個社會常識是,假貨源于線下,與商業模式本身無關,互聯網并不產生任何一件假貨,互聯網企業本身也并無打擊假貨的執法權,“假貨問題”在中國是所有電商平臺均必須面對的。
在阿里巴巴2015財年整體不新增員工的背景之下,鄭俊芳宣布再次額外新增200名員工專職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打假。
“阿里不會像京東一般掩耳盜鈴”
在剛剛閉幕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聯合主席、阿里巴巴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馬云曾表示,技術和思想的變革一定會引來各種各樣的不滿和混亂,與當年改革者面臨的壓力和指責相比,這些算不了什么,社會的進步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鄭俊芳對此表示,面對社會的指責和各種壓力,阿里不會像京東那樣一味回避“假貨”的問題,掩耳盜鈴不解決問題,更不能把消費者當作可以愚弄的對象。相反,阿里專職打假團隊經常會在劉強東放言“京東無假貨”新聞的評論里,通過消費者的反饋去找尋制假集團的線索,因為只有配合政府打掉制假源頭才能造福所有消費者,不論消費者選擇在哪一個平臺上購物。
阿里與京東正就假貨問題大打口水仗。京東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最近連番嗆聲競爭對手阿里巴巴,稱“其實在網上管理假貨是非常容易的,很簡單”。
而對于京東自稱“管理不好C2C的假貨,所以關掉拍拍”言論,鄭俊芳回應稱,拍拍即使不關掉,也會在市場競爭中死掉的。
鄭俊芳稱,基于阿里安全部門提取互聯網大數據的威力,使得很多制假團隊不敢再來阿里的電商平臺。在騰訊網曝光的“祥鵬恒業”通過互聯網大批量售賣假奢侈品案件中,京東、聚美優品、1號店等均在列,但為什么唯獨沒有天貓和淘寶?調查顯示,根據“同人”數據模型,這家公司在提交材料的開店環節就未能順利通過。
打假不能止步于“抽檢”
鄭俊芳表示,面對假貨的根治,阿里巴巴嘗試兩手抓——一方面是“堵”,堅決打擊假貨,不僅網上清除,更從網絡大數據去發現假貨源頭,并把這種能力輸出給社會,推動進行線下打擊源頭治理。另一方面是“疏”,推動中國質造這樣的原創產業。如果今天商家產品有質量但沒有品牌,阿里會提供足夠的流量扶持商家自建品牌,但決不允許商家去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
鄭俊芳披露,以2015年4~9月為例,不含日常散碎線索,僅售假團伙線索,阿里巴巴已向執法機關推送717條,獲各地執法部門立案的為330條,被破獲的案件為279起。期間,阿里巴巴協助警方搗毀制假、倉儲、售假窩點600余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15人。
鄭俊芳認為,對假貨的處置首先需要達成社會共識,其次依靠社會共治。
鄭俊芳強調,一個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假貨的數量與社會對于假貨的容忍度以及執法機關投入打擊制假源頭的力量成正比,而不僅僅止于“抽檢”。
“假貨不是線上獨有的,更不是阿里平臺上才有的,是全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確實不容易解決,否則工商、質檢等這么多部門這么多年的努力早就把假貨打光了。但我們會堅定不移地打下去!”鄭俊芳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