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萬洪建要把81歲老父親送進監獄?

一周之前,52歲的雙匯“廢太子”萬洪建還說,自己計劃在香港開店,賣家鄉的鹵制豬頭肉、肘子、紅燒肉。
外界以為,雙匯“父子矛盾”一事將暫時平息。誰能料到,僅一周后,萬洪建卻突然爆出又一堆“大瓜”。這一次,信息量更是高密度。
有網友直呼:“瓜太大,難以消化。”“這是想把他爹送進去吧?”
自從萬洪建的職務被免去后,雙匯發展與萬洲國際的“瓜”就未斷過——萬洪建多次現身媒體版面,曝出父親萬隆與這兩家上市公司的“不光彩之事”,而且信息量一次比一次大。
這期間,萬洪建沒有稱萬隆父親,而是稱他“萬隆先生”“老強人”或“萬老板”。最終,他還總結了81歲老父親的一生:“從公司到家庭,你后期所做的壞事與前期做的好事一樣多。”
萬洪建還評價萬隆:“他在漯河就是一個神,在我們家也是神,他是一位能人、狠人、惡人。”
01、兒子指控父親“七宗罪”
6月中旬,萬洲國際公告,免去萬洪建執行董事、董事會副主席等所有職務。
從7月中旬開始,萬洪建就開始了各種爆料。結合此前《新京報》和《第一財經》的報道,以及《萬洪建:我眼中的父親和萬隆》一文,綜合梳理,萬洪建大致主要指控了萬隆“七宗罪”:
1、萬隆和沈瑞芳姘居(已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同居)近20年,把自己的糟糠之妻拋棄在漯河,不允許別人把她接到香港。
沈瑞芳是何人?據萬洪建所說,她是萬隆的貼身秘書。

(萬隆)
6月中旬,萬洪建去找萬隆討論萬洲國際CEO人選,矛盾爆發的直接導火索就是沈瑞芳。當時,萬洪建與萬隆不歡而散之時,正是沈瑞芳呵斥萬洪建,讓他出去,萬洪建才“完全崩潰”。“我大聲狂呼——滾!以拳頭砸向靠墻的房門,用頭撞擊玻璃墻柜。”
沈瑞芳曾告訴萬洪建及其夫人,如果想跟萬隆說什么,先告訴她,由她判斷要不要跟萬隆講;萬洪建如果想跟老爺子搞好關系,也必須通過她。
新浪財經報道稱,沈瑞芳與萬隆生活多年,并生有私生子,直接造成家庭內部分崩離析、極少溝通。弟弟萬宏偉在香港甚至只能租房住。
2、全家人都怕萬隆,兄弟們都在看心理醫生。
萬洪建對新浪財經表示,“我非常、非常、非常怕我的父親,怕得不得了……”不敢給父親提意見。
“一般普通家庭的溫馨在我們家絲毫沒有。我們兄弟幾個都在看心理醫生。家里任何一人對我爸爸都非常怕,我媽媽非常怕他,怕得不敢給他說一個不字。他是家里的皇上。”
3、2007年,雙匯的國企改制進入尾聲,萬隆私下獲得2億美元對價款項,牽扯到5%的雙匯股份。過了15年,這筆巨額收入至今沒有申報、納稅。
這件事較為復雜,包括雙匯的股權變更歷程以及相關法律問題,下文展開講。
4、以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成功為借口,萬隆聯同秘書自我獎勵50多億港幣;2017年,將原本承諾授予管理團隊的3.5億股萬洲獎勵股票,全部裝入他一個人的口袋。
萬洲國際年報顯示,2017年,萬隆的薪酬高達2.9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其中包括200萬美元的基本薪金及2.89億美元的股票獎勵。當年,他是全球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
5、萬洲沒有實際的生產運營,實際上是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的拼盤,通過各種眼花繚亂的財務手段,復雜的架構,將國內雙匯的錢不露痕跡轉出境外,從來沒有逆向回流過。
2013年,萬隆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雙匯國際(現在的萬洲國際)斥資71億美元,并購美國最大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豬肉企業——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食品公司。

(2013年,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
彼時,這是中美歷史上最大的跨國并購案。對于這樁“蛇吞象”式并購,萬洪建曾提出異議。他認為,美國業務基本已經成熟,沒有太大發展空間,并購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動搖根基。
但萬隆認為,萬洪建提出不同想法,“是大逆不道”。
萬洪建稱,他想阻止這次收購,特意喝了酒,借酒壯膽才敢找萬隆。
6、郭麗軍沒有經商頭腦,但聽話、老實,最容易被馴服,更便于被駕馭。
郭麗軍為雙匯發展與萬洲國際的“老臣”,跟隨萬隆多年。8月12日晚,萬洲國際公告稱,萬隆辭任行政總裁,執行董事郭麗軍從首席財務官升職為行政總裁,繼任萬隆的職務。
萬洪建認為,郭麗軍雖然精通財務,但并不懂雙匯的產、供、銷、研,連自己本身主導的萬洲外匯對沖,這兩年給萬洲帶來的累計虧損,超過千萬美元。但父親認為郭麗軍盡管沒有經商頭腦,沒有肉制品和屠宰業的業務綜合運營能力,但是他聽話、老實,最容易被馴服,更便于被駕馭。
“我這次與萬隆先生的沖突,導火索在于CEO的人選問題。我還沒有開口,強人就開始暴怒,談話變為怒罵。”這最終導致了萬洪建被“廢”。
7、今年2月,萬隆與郭麗軍一起簽發“關于調整美國六分體價格建議”,高價進口10萬噸美國凍肉,致中國雙匯損失8億人民幣,這是一種“肥美損中”的行為。
雙匯發展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348.42億元,同比下降4.14%;歸母凈利潤為25.37億元,同比下降16.57%。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同期凍品盈利基數較高、本期由于中外價差收窄進口肉盈利下降、員工及市場費用的投入增加等。
截至6月底,雙匯發展存貨賬面價值77.58億元,較上年末的63.78億元增加約21.64%,占總資產的比例也增加了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屠宰規模擴大,增加了凍品庫存。存貨中,鮮凍豬肉最多,賬面價值為46.14億元,較上年末的25.81億元增幅達78.78%。
萬洪建稱,郭麗軍為了迎合老板的重美戰略,不顧雙匯的強烈反對,強行將進口美國六分體價格提高5000元/噸。如今,這些昂貴的凍肉正躺在雙匯的倉庫里,成為雙匯的巨大潛虧,“大把鈔票,又從太平洋上空飄到了美利堅合眾國”。
02、萬隆是如何控制雙匯的?
針對萬洪建的“爆料”,8月18日,萬洲國際公告稱,萬洪建對本集團提出的指控,不真實且具有誤導性,公司保留向萬洪建及/或對指控需負責的人士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不過,有些事還是值得拿出來說一說的。比如,萬洪建提到的關于雙匯改制一事。
雙匯的前身是漯河肉聯廠。1968年,萬隆進廠工作。1984年,廠里職工“票選”廠長,已經44歲的萬隆全票當選。彼時,這家肉聯廠已經資不抵債,處在倒閉的邊緣。
當上廠長后,萬隆通過鐵腕治理,廠子很快就實現了盈利。1992年,肉聯廠的第一支火腿腸誕生,萬隆將其命名為“雙匯”。1994年,萬隆以肉聯廠為核心,組建并成立了雙匯集團。
1997年,脫胎于雙匯集團的雙匯實業(即現在的雙匯發展)的營業收入已達21.64億元。次年,雙匯實業發出上市申請。同年12月,雙匯實業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2000年,“河南雙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也由“雙匯實業”變更為“雙匯發展”。
在2006年之前,萬隆帶著雙匯不斷壯大,不過,他只不過是一個杰出的“打工人”。那時候,雙匯發展的控股股東是雙匯集團,實際控制人是漯河市國資委,并且后者100%持有前者。
之后,萬隆進行了幾次重要的資本運作,使得雙匯發展的實際控制人變更了多次。
2006年,雙匯國際(即現在的萬洲國際)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
同年,雙匯改制,萬隆引來了高盛集團和鼎暉投資,此二者通過共同控制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簡稱“羅特克斯”),以20.1億元取得了漯河市國資委持有的雙匯集團的100%股權,高盛持有51%,鼎暉持有49%。
由此,雙匯集團整體變更為一家外商獨資企業。
一直以來,雙匯都是漯河人的驕傲。因此,“雙匯變成外資”,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議論,甚至不乏“賤賣國有資產”“國有資產的流失”的聲音。

也有專家指出,雙匯的發展歷程證明了國有企業一樣可以做好做大,雙匯作為上市公司,有良好的市場融資能力,并不存在嚴重的資金瓶頸,引進財務投資者沒有必要。
不過,萬隆很堅持。他的說法是,雙匯要做大,尤其是做成跨國性的公司,沒有國際上大財團的支持做不到。
緊接著,雙匯又進行了管理層收購(MBO)。
2007年,股權變更和資本運作拉開帷幕。10月,高盛和鼎暉進行了內部重組,成立Shine B公司(由鼎暉Shine持有50%,高盛持有30%,淡馬錫持有12%,新天域持有8%)100%持有雙匯國際,之后又間接100%持有羅特克斯。
與此同時,由萬隆及雙匯高管于2007年設立的興泰集團,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也開始將資本注入雙匯國際,并通過子公司雄域公司持有雙匯國際股權。
隨著高盛與鼎暉的逐漸淡出,興泰集團對雙匯國際及雙匯發展一步步增強控制。
一系列操作之后,最終,雙匯國際成了雙匯發展與雙匯集團的控股股東。到2010年,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設立的興泰集團,成為了雙匯國際與雙匯發展的實際控制人。
2012年,雙匯集團及其控股股東羅特克斯將肉類資產及關聯業務裝進了上市公司雙匯發展。2013年,雙匯國際斥資71億美元,并購了美國的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食品公司。

基于此,雙匯國際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
2014年,雙匯國際更名為萬洲國際,并且在整合上百家所屬公司后在香港上市。
年報顯示,興泰集團的三名登記股東作為受托人(名義股東),通過信托安排代表包括公司及其關聯方在內的員工(截至2020年年末,共計218名,簡稱“受益人”)持有興泰集團股份,而受益人是通過員工持股計劃而取得興泰集團股份的受益份額。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受益人中持有受益份額最大的為萬隆,其直接和間接持有的受益份額比例約為45.55%。

(萬洲國際在港掛牌)
萬洪建稱,雙匯的股權變更和資本運作,堪稱“史詩級的經典教程”。
“雙匯發展是如何一步步變成萬洲國際的,這中間有6-7層的資本運作。有一個專業的人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把這中間的邏輯理清楚。但老爺子唯一的漏洞就留在了鼎暉給他的巨款上。”萬洪建對新浪財經表示。
萬洪建表示,萬隆覺得,雙匯與萬洲所有一切,都是他個人的,其他人的份額,都是他的賞賜,他愿意給多少,其他人根本無權置喙。
03、萬隆會有牢獄之災?
至于萬洪建提到的,“2007年,雙匯的國企改制進入尾聲,參與國企改制的鼎暉公司不知何故,私下無償授予萬隆先生5%的雙匯股份,由于雙方無法或不愿公開此項交易,于是這5%的股份就直接轉賣給了香港一家公司,而萬隆私下獲得了2億美元的對價款項。”
2007年到現在,已有15年。萬洪建稱,這筆巨額收入至今沒有申報,至今沒有納稅。
雙匯國企改制和MBO時,股權變更和資本運作令人眼花繚亂,外界很難看出。

如果萬洪建所言屬實,那么,萬隆將面臨什么?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家企資產傳承法律事務部主任張璐向市界表示,股權轉讓屬于資本利得,在中國叫做財產轉讓所得稅,股東是個人的,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不過,僅從目前萬洪建的說法來看,很多具體的問題還不明晰。
“比如,無償贈與的這5%股份,它的合法性是不是站得住腳?有沒有涉及侵犯他人的利益?這種贈與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如果是無效贈與,那就涉及侵占公司資產了。目前,信息量有點小,還都是有各種可能性。”
張璐表示,針對偷逃稅行為,一般情況下,根據稅收征收管理辦法,首先是追繳稅款,然后還有罰款、滯納金,這屬于行政處罰。如果拒不申報,或者不交罰款,或者是第二次及以上偷逃稅,對應的就是牢獄之災。
如果是首次偷逃稅,且僅是偷逃稅一項行為的話,尚不會涉及刑事犯罪。“范冰冰案”就是例子。2018年,范冰冰及其擔任法人的企業少繳稅款2.84億元,其中偷逃稅款1.34億元。最終,范冰冰及相關主體被追繳稅款、滯納金及罰款共計8.84億元,但是“人沒事”。
那么,罰款到底罰多少?
根據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63條規定,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不過,張璐稱,逃稅行為是有追訴時效的,行政處罰追溯時限是五年,刑事處罰追溯時限是十年。僅從目前萬洪建爆出來“萬隆偷逃稅2億美元”本身來說,已有15年,處罰追溯時限已過。因此,若屬實,萬隆可能面臨的只是補繳稅款和滯納金的問題。
“相關權力機關是否會視案件的惡劣程度申請延長追溯期限,那就屬于特殊情況處理了。”張璐稱。

(萬隆)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付建律師告訴市界,如果到了刑事處罰這一步,那么,會依據《刑法》規定進行量刑:
第二百零三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采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付建律師表示,如果2億美元的事屬實,且已涉及刑事責任,還得看具體屬于什么性質。
目前,這個事件尚不明晰,尚待繼續有“瓜”出來。張璐律師也表示,萬洪建的爆料,相當于公開舉報,后續很可能會有相關部門去調查,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作者丨雷彥鵬 編輯丨劉肖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