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健康促進中心:疫情不退,口罩不摘,“三洗三問”記心中
疫情防控時刻不能松懈。防疫沒有局外人,做好個人防護是首位。
8月20日,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特別提醒:疫情不退,口罩不摘,戴口罩大家應牢記“防護第一,舒適第二”!“三洗三問”牢記心中。
以下情形必須戴:
乘坐公交、地鐵、長途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時;
前往人員密集的室內公共場所時;
如果公共場所管理方有要求時,市民也應該配合。
以下情形可不戴:
在家中、私家車內、室內通風良好且人員較少等情況下;
室外,與他人保持足夠社交距離時。
緩解悶熱小妙招:
在人群相對密集場所,可利用手持小風扇緩解悶熱;
當長時間戴口罩感覺不適時,可到相對空曠、安全處摘掉口罩深呼吸;
高溫天口罩的內側面容易潮濕,可以增加口罩更換頻率,同時擦干臉上汗液。
此外,悶熱天氣,室內常開空調,要記得開窗通風,每運行2-3小時通風約20-30分鐘,同時注意定期對空調進行清潔消毒,用清新空氣為健康保駕護航。
戴口罩、保距離、勤洗手,堅持落實“三件套”“五還要”,積極配合各方的防疫措施,始終繃緊個人防護這根弦。
清潔防護,“手”當其沖!
正確洗手是預防傳染病和維護自身健康最有效、最便捷、最經濟的方法之一。但“洗手”絕非“一沖了事”,如果做不對,這手可能就白洗了。
一是“勤洗”
什么東西,都要用手拿。如果不勤洗手,我們的雙手可能會成為全身上下最“臟”的部位。疫情期間,更要勤洗手。
二是“必洗”
以下情況必須洗手:
手部有明顯污染物時;
清潔操作之前,如護理老人和嬰幼兒前,飲食或烹飪前,觸摸口鼻和眼睛前;
污染操作之后,如接觸垃圾后,上廁所后,接觸快遞包裹后,咳嗽、打噴嚏用手捂后,照顧發熱或嘔吐腹瀉病人后,前往醫療機構后;
觸摸公共設施之后,如觸摸門把手、電梯按鈕后。
三是“會洗”
流動水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液揉搓雙手的每個部位,尤其是指縫之間和皮膚皺褶(七步洗手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每次洗手過程不應少于20秒;
洗手之后最好用紙巾或干凈的毛巾擦干。
一問:什么是最好的洗手法?
在流水沖洗的基礎上,加上洗手液或肥皂,做到深層清潔。
二問:洗多長時間才有效?
時間不少于20秒。一些病毒和細菌具有包膜結構,洗手不足20秒,無法將其徹底清除。
三問:免洗洗手液能替代洗手嗎?
不能。免洗洗手液主要是殺菌,但去污效果不好,最好用流動清水加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當然,除了正確洗手,我們還要牢記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堅持防疫“三件套”“五還要”,養成好習慣,防疫并不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