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羋月”配音季冠霖:孫儷是金絲楠木,我是雕花

季冠霖則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說,“沒有孫儷前期優秀的表演和臺詞,后期不可能配得像她的角色。她為了演羋月,專門找了臺詞老師,做了一些臺詞方面的訓練,很用功。這就像刷墻面,墻面基礎面不好,再好的油漆刷出來也不好。觀眾不會覺得是孫儷的臉加上季冠霖的聲音,而就覺得是她自己的聲音,這一定要孫儷表演非常棒,臺詞非常棒才能達到。用誰配音真的不是孫儷決定的,所以不能說她的臺詞不好?!?/p>
在如今的影視界,季冠霖已儼然是人人爭搶的“配音界女神”——電影方面,2005年,她便在《天下第一》中為黃圣依和高圓圓分別所扮演的兩姐妹柳生雪姬和柳生飄絮配音。2006年,季冠霖在黃曉明、劉亦菲主演的《神雕俠侶》中為小龍女配音。同年的電影《墨攻》里,季冠霖為范冰冰配音。2008年,她在《赤壁(下)》中為林志玲飾演的小喬配音。同年,電影《葉問》中,她為熊黛林扮演的葉問之妻張永成配音。而在電視劇方面,她的配音履歷更是幾張A4紙都打不完,包括《美人心計》的林心如、《倚天屠龍記》的安以軒和劉競、《宮鎖心玉》的佟麗婭……她的配音千變萬化,無論為哪一位眾所皆知的明星配音,都能做到“聲人合一”。

之所以國產影視劇會多采用后期配音方式,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拍攝環境所限,現場收音效果差,因此相對同期聲,后期配音成本較低。另一點便是與導演的要求有關,“原音好還是配音好,這都不是絕對的。關鍵在于劇本對角色定義是什么,或者說,角色在導演眼中在編劇眼中,應該是什么樣的。他們會判定角色,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但演員自己配音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奔竟诹卣f。
76集的《甄嬛傳》、81集的《羋月傳》,在季冠霖的記憶里,她都用了十幾天時間就錄完了,“如果是四十多集,五天左右就可以錄完。當然和臺詞量也有關,一集如果戲不多,一下就錄完了?!彼f,她接受的配音工作,每一個項目都有各自的難點,不同的累法,“有的戲,我從頭到尾都得喊?!墩鐙謧鳌肥橇硪环N累,甄嬛不怎么需要喊,臺詞也不算多,但她有許多內心戲,需要你的內心使勁,所以你會覺得自己的心很累?!迸c記者電話時,季冠霖不??人裕f最近好幾檔子的事連在一起,令她連軸轉,她特地囑咐,“沒什么保護嗓子的心得,就是說話多了之后,千萬不要去喝冰的東西。”
季冠霖說,給影視劇配音不一定要與飾演演員的自然音色貼近,“不同的戲有不同的要求,跟導演有溝通,有的導演要求配音要跟演員的音色接近,那我就要貼著演員的感覺走,但也有的戲,導演要求配音要有變化。比如《赤壁(下)》里的林志玲?!薄冻啾冢ㄉ希吩谥袊箨懮嫌持螅恍┯^眾表示無法接受林志玲嗲嗲的臺灣腔,認為過于出戲,為此吳宇森導演對小喬一角的聲音進行了海選,最終決定讓季冠霖來配,“吳宇森導演說,音色要像林志玲,但是要把臺灣的感覺變小。”

然而不管是配甄嬛還是羋月,亦或是小喬,在季冠霖看來,這些都屬于二度創作,她說,“為《甄嬛傳》和《羋月傳》配音,我作為配音演員的發揮其實都被限定在口型的范疇內。簡單說來,你可以更夸張,可以更悲傷,但所有的變化都被鎖定在她原本語言的速度里,不能超越,也不能縮短。”
而為動畫片《小門神》中花仙一角配音,令她感到“過癮”,“《小門神》不同,你不用去管什么口型問題,一句‘真的嗎’就可以配出各種不同的速度和語氣,那種表演的感覺真的特別純粹,特別過癮?!?/p>
此次《小門神》采取的是“先配音,后制作”的好萊塢式動畫制作流程,最初季冠霖到追光動畫進行配音的時候,她看到的只是一張“花仙”的2D圖片。“其實很早很早以前,有部叫‘兔爺傳奇’的國產動畫找過我做定版配音,當時也是沒有畫面的,不過后來他們請了明星給角色配音?!泵鎸υ絹碓蕉嗟膰a大制作動畫采取明星配音方式,季冠霖回答坦然,“我覺得完全由投資人考量,我們不會有什么想法感受,就是需要我我就來配,需要明星就去找明星,對我來說沒有太大影響?!?/p>
據制片人于洲說,季冠霖第一次為“花仙”做定版配音時,就把整個團隊給鎮住了:“一個角色,她竟然在轉眼間換了10種配音方式,令人不得不承認她確實是這個行業里最專業的。”他還記得,當季冠霖說出第一句臺詞的時候,創作“花仙”這個角色動畫師就欽佩得五體投地,當場表示:“大神,我給你跪了。” 于洲評價,季冠霖對角色的理解“非常準確”,“花仙的戲不是太多,但出來之后效果非常好”。
季冠霖說,在給《小門神》配音的幾場戲里,她印象最深的是日晷封印那段,她配音的花仙嫌棄白客配音的門神郁壘不專業,花仙說不想跟不思進取的人在一起,“我覺得《小門神》的故事不低幼,以我配音的花仙為例,她說的語言還是很成年人的。”

《小門神》是令季冠霖喜歡的一度創作,“一度創作沒有制約你的東西,沒有限制你的框框,按照你的想象力,想怎么演就怎么演,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只要達到導演想要的角色性格語言就可以了,至于這個句子說得長還是說得短,說得快還是說得慢,都是由我自己控制?!彼袊@這些年來一度創作不多,“我接觸的中國原創動畫的量不大?!?/p>
1980年出生的季冠霖,長在梨園世家,2000年考入了天津師范大學播音系,學習播音與主持專業。她說原本也想找個電臺去當DJ,但生活給她打開了配音的門,配著配著,她在這配音行里也算是立住了腳。
如今,網絡上流傳著好多她配音的集錦視頻,“我看過一兩個,別人會轉發到我的微信微博里,我會看一下,我覺得大家還真是喜歡聲音這個行業,其實網友不止做我的視頻,還做其他配音演員的,說明他們真的關注我們這個行業。我們看到也會很開心的?!?/p>
也正是在如今的網絡上,也總會看到關于中國配音黃金時代不在的論調,對此,季冠霖表示,“所謂黃金時代不在了,不是指那個時代的老師的技藝下降了,其實他們的藝術水準、藝術上的東西還依然那么的好,而且隨著那么長時間的歷練,雖然年齡大了,但他們對藝術語言的理解、提煉、表達比以前還好了,只不過現在我們影視多元化的沖擊,許多人可以選擇看原版,所以不一定要去電影院看國配?!?/p>
在季冠霖看來,電影院排片壓根不排國配,“那看國配的觀眾自然就少了,能感覺到國配好的觀眾也就少了,因為你現在都沒有看過國配,你怎么能知道他好不好呢?”她說,不時有朋友在“碰巧”看了國配電影后發現,“現在國配的配音不是他想象中的配音,而是特別的真實、生活化的配音”。
她說,“現在年輕人一想到配音,就會想到某種模式化的配音,他們可能會覺得現在的配音也是這樣,實際上并不是,而且我們的配音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影視劇作品風格的要求在改變。我們就像是做手機殼的人,那些劇就是手機,他們發明什么樣的手機,我們就要做成適合他們手機的殼套上去。就好比以前手機是折疊的,現在是平板的,如果我還是做成折疊型的殼,肯定是賣不出去的。但并不是說以前的配音不好,以前的配音絕對是當時最棒的,是經典。那個時代的老百姓喜歡的東西,和電影的風格都和現在不一樣。以前老百姓喜歡就是那種積極向上的特別有朝氣的,聲音總是提得特別亮的感覺,其實你看老上譯,《虎口脫險》,現在看還是覺得特別經典,你會覺得他配的那個人,就應該是那個人的聲音,一點都不會覺得突兀。非常貼合人物,因為那個時候外國演員也是這么演的,現在外國演員可能不再那樣演了,但當時配音就得那樣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