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清山的花崗巖是如何演繹花式浪漫的?

>>> 講好自然保護地故事
這是保護地故事發表的第15個作品
作者:陳浩 設計:鄧重 動效:韋星
音頻:漓笙 韋星 編輯:二十六
本文共3732字,預計閱讀時間14分鐘。
生態秀美,名勝遍布的江西省,素來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譽。隸屬于江西上饒的三清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三清山全景?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請橫屏欣賞)▼

自然造化成就了獨特的花崗巖地貌,而栩栩如生的自然環境浸潤了千年的道教文化,自然與文化的融合創造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
01 鬼斧神工爛漫“花”山
在地球的表面,有這么一類巖石。它們分布廣泛,是構成大陸地殼重要的組分;它們蘊含著地殼演化的重要信息,又與多類礦產資源的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們顏色豐富,色系以淺色為主;它們種類繁多,抗風化能力強,是許多名山大川的主體景觀,它們就是花崗巖。

三清山?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境內花崗巖地貌較為發育,各個地質時代的花崗巖齊全,花崗巖名山很多。地質學家們在研究這些花崗巖名山類型和成因之后,選取了一些典型的花崗巖名山,作為反映中國花崗巖地貌形成演化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代表,分別稱為“三清山式—黃山式—華山式—泰山式—普陀山式”和“克什克騰式”。其中的“三清山式”花崗巖,具有世界對比意義。

數據來源:崔之久, 楊建強, 陳藝鑫. 中國花崗巖地貌的類型特征與演化
制圖?腳爬客▲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主體由花崗巖組成,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三清山花崗巖受到三個不同方向的斷裂帶控制,形成典型的“三角形斷塊”,從高空俯視山體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整體山勢是東、南、西陡峭,北面平緩,部分地方海拔從200米瞬間增加到1819.9米,高差巨大,山勢陡峻。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制圖?腳爬客▲
三清山主體發育兩組方向垂直節理、一組近水平節理以及眾多小型裂隙群,這些節理和裂隙強度大、切割深、延伸長,組成裂隙網絡,為形成各種造型獨特的花崗巖地貌打下了基礎。節理和裂隙是地質學常用術語,一般是指巖石受到外力作用后,兩側巖塊沒有發生顯著位移的裂縫。
三清山的花崗巖地貌類型之多樣、種類之齊全,在世界同類地貌內都是絕無僅有的。峰巒、峰墻、峰叢、石林、峰柱、石錐、巖壁、峽谷和造型石景等9種類型景觀,比比皆是。

部分花崗巖地貌類型?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核心景區3780公頃的范圍內,有奇峰48座,造型石89處,景物、景觀384余處,堪稱世界花崗巖地貌的天然博物館。玉京峰、玉虛峰、玉華峰是三清山的三座主要山峰,它們那尖錐狀的山體組成峰巒景觀,猶如道教所尊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教祖列坐其巔,高聳入云,三清之名也因此而來。
九天錦屏似截斷的萬里長城,墻體直立,表面平整,為一處發育和保存較完好的花崗巖峰墻地貌。“天門峰叢”呈近南北走向排列,底部相連,頂部呈尖錐狀,如雨后春筍平行排列,嶙峋瘦峻,中間兩峰豁然分開聳立,拔地凌云,形如大門。

九天錦屏?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巨蟒出山”,花崗巖體在板柱狀節理切割控制下,又經風化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蟒身”,沿近水平節理產生多處崩解,見多條細晶巖脈侵入,猶如蟒蛇維系著多條彩帶。


巨蟒出山?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東方女神”因節理發育而被切割成柱狀峰體,后經崩塌作用成為兩節,再經風化剝蝕形成惟妙惟肖的女神形態。“犀牛石”為孤峰上一巨石東側天然長出的一枝細尖長角石錐,彎曲朝天,為三組不同方向的節理所致。


東方女神?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三清山各類花崗巖地貌中,以造型石景觀最為豐富奇絕,“東方女神”、“巨蟒出山”兩處標志性造型景觀,被稱為世界絕景。這些具有象形意義的造型石,從其成因上可劃分為兩種。
一種是由風化剝蝕作用形成,這類造型石數量較少,有球形石(葫蘆石)、龜形石(神龜探海)。

葫蘆石?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神龜探海?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第二種是由淋蝕、沖蝕和不均勻崩塌作用形成,如尖角石(仙人指道、仙姑曬鞋、犀牛石、鶴壽頂、蝸牛戲松等)和一些具有獨特形態的石景(狐貍啃雞、葛洪煉丹、貍貓待鼠、老莊論道等)。如此種種奇景,在三清山可謂數不勝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三清山成為“花”一樣的山。

仙姑曬鞋?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葛洪獻丹?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02 千磨萬擊塑造三清
三清山的花崗巖地貌,因其形態各異,擁有大量的造型地貌、象形山石,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被地質專家們稱為“西太平洋邊緣最美麗的花崗巖”。那么如此美麗動人的“花”山,又是經歷過何種環境才能成就呢?

花滿三清山?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據科學家們的研究,三清山之所以能夠形成和保存如此奇妙的花崗巖地貌景觀,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是三清山花崗巖的性質,具有高硅富鉀低鈣的特征,這樣的物質基礎極易造景;
第二個原因是所處的構造條件,水滴尚能石穿,更何況巖石本就滿身裂隙,這些垂直節理與裂隙構造,恰到好處的把三清山花崗巖體切割分隔成了“稀疏得當、大小適中”的網格狀花崗巖塊體,為進一步塑造千姿百態的花崗巖地貌景觀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三個原因是優越的地理條件,三清山所處位置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明顯,又兼具山地氣候特征,處于多雨與暴雨中心,年降水量豐富,流水侵蝕作用、融凍作用、生物侵蝕、風化剝蝕及崩塌等綜合地質作用,把三清山花崗巖奇特的地貌景觀雕刻得淋漓盡致。

制圖?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與此同時,三清山主體仍在緩慢抬升,土壤等堆積物很少,峰體存留完好;再者三清山長期處于隱蔽狀態,山體險峻,人類活動影響較小,這些都從側面保證了原始地貌景觀的留存。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中生代(距今約2億年)是三清山演化的關鍵時期。
中生代以前,三清山經歷著海陸變遷,還沒有參與到造山的歷史潮流中,僅僅是個旁觀者;

制圖?腳爬客▲
中生代時期,地球內部活動異常劇烈,此時我國發生大規模巖漿侵入事件,而三清山正是這場地球內部環境變化的親歷者。

制圖?腳爬客▲

制圖?腳爬客▲
之后陸續成型的三清山在歷史長河中,幾經考驗,不斷地演化,最終成為如今的模樣。

制圖?腳爬客▲
在科學家的眼里,三清山現存的花崗巖地貌,完整的展現了“成巖—成山—成景”的主要過程。按時間順序來看,三清山巖體完整地記錄了起源信息,然后在大規模構造作用的影響下,形成了峰巒景觀;隨著時間的流逝,無數的節理裂隙充斥著巖石中,在地表各方面動力的合作下,完整的巖石被切割成峰叢、峰墻、峰柱;及至最后,一股水平的力量將柱體切割成塊體,逐漸風化剝蝕成各種造型石。

原圖來源:“三清山式”花崗巖地質特征與地貌景觀研究-尹國勝等2007
制圖?腳爬客▲
三清山申請世界自然遺產之際,也正是憑借廣而全的花崗巖地貌贏得了評委們的心,正如專家們所說:“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花崗巖山體多成渾圓狀,像三清山這樣峰林林立的花崗巖地貌在世界上極為罕見,這里的花崗巖可能構成一個地質時期、在較特殊地理與氣候環境之下形成的花崗巖地貌的典范。”
03 仙風道骨遍布福地
三清山千峰競秀、萬壑奔流、古樹茂盛、珍禽棲息,終年云纏霧繞,充滿仙風神韻。也正是擁有如此優良的自然資源,三清山吸引了無數道家門人前赴后繼,于三清山上傳承道家文化1600年而從不間斷。


三清圣光?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自東晉年間始,三清山道家“開山始祖”葛洪來此煉制不老仙藥,挖掘丹井,打造煉丹爐。具有傳奇色彩的是,那口丹井至今還有甘冽的泉水汩汩而出,因此被后人稱為“仙井”。葛洪的尋仙之路,使得三清山與道家結下了不解之緣,其后的唐朝、元朝和明朝,山上的道教活動越發繁榮。

古丹井?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長期的宗教活動,帶來足夠的人氣,也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印記。相較于沉積巖類山體,花崗巖想要留下石刻,任務相當艱巨。前文提到過,花崗巖抗風化能力強,也就意味著在花崗巖身上想要留下痕跡,所需要的付出的汗水何其多;但也正因為它的這項能力,已經留在花崗巖身上的“印記”,被大自然磨滅的時間也更長,這也是三清山能遺存下如此之多石刻藝術的原因所在。

三清山石刻?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據不完全統計,三清山保留至今的石刻藝術有200多處,而石刻大多與古建筑相互依存,構思奇妙,布局精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道教名山,三清山的宮觀道玄,如三清宮、龍虎殿等均為石質建筑,古樸野趣,而沒有采伐觸手可及的樹木作建材,體現了道家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

三清宮?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龍虎殿?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道家崇尚自然,三清山擁有最為純凈的花崗巖峰林,巨大的高差又使其擁有顯著的山地氣候,云霧常駐。三清山的云霧浩淼無邊,常現狂風吹起云浪,無外乎前人習慣稱其為云海。
游歷三清山,如遇云海,可見那吞沒了山頭、填滿了山谷、不斷咆哮而去的壯觀景象。山邀著霧,霧纏著山,氳氳成一幅潑墨山水畫,那濃墨處是山,那空白處是霧,或濃或淡,變幻無窮,向游人炫耀著它卓異的構圖功夫。三清山的云霧,蘊含的是自然之道,仙家氣象!云霧之下,隱藏著多如繁星的造型石,或如童子、或如老道、或似神女、或似仙獸……“仙風道骨”彼此纏繞,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三清山云海?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世人初上三清山,常會驚嘆于三清之險峻,而后沉迷于縹緲的云霧、奇特的怪石。是山、不是山,三清山就是如此有神韻,滾滾紅塵任他翻滾,繁雜世俗一笑了之。這或許就是道家奉其為仙家之山的緣由吧!
三清山把花崗巖的自然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其形、其神,演繹的是獨屬于自己的浪漫!
本文版權歸屬保護地故事,轉載請與后臺聯系
閱讀更多自然保護地故事,請關注保護地故事(ID:NRstory)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