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銳人物|余晚晚:讓中國創造為世界所矚目
【編者按】“新鋒人物 銳不可擋”【2021澎湃新銳人物】
2021年,世界比以往更需要溝通,多元的生活方式值得被看到,這十位出生在90年后的年輕人,用新銳的態度讓各自領域的聲音被更大的世界聽到。今天,我們選擇余晚晚作為澎湃新銳人物,聽她講述年輕人的態度。

“我們這一代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更要從自己的行業正面影響他人。”——余晚晚
當記者見到余晚晚的時候,她剛剛做完晨間瑜伽,正穿著粉橘色的瑜伽服坐在辦公室內,從49層辦公室的落地窗看出去,上海的高樓大廈和好天氣盡收眼底。
“我看到之前一些報道我的文章,簡直是瑪麗蘇本蘇,我自己都會有疑問,這是我嗎?可能是大家在鏡頭前看我出席活動都打扮得很精致,但是生活中,我也會去吃路邊攤。他們可能只看到了我的10%,又或者是讀者愛看這些。”
百度百科對余晚晚的介紹是:中國時尚產業重要推手,90后企業家、投資人、青年慈善家和藝術贊助人,YU PRIZE創意大獎發起人,同時也是中國首個奢侈品藝術彩妝品牌YUMEE瑜冪的品牌創始人兼創意總監,現擔任Met Gala委員會成員、美麗中國理事會青年顧問委員會成員。另一個不可繞開的身份是,余晚晚的父親是亞洲最大的木門制造商夢天集團創始人,而她是家中獨女。
不管余晚晚愿不愿意,從出生開始“富二代”、“名媛”等標簽被陸續貼在她的身上。甚至有評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余晚晚生在羅馬。”
“曾經我會覺得這些標簽把我定義得太庸俗了,我希望人們能夠越過這些標簽看到真正的我:我的情懷、我的追求,更重要的是——看到我在做的事情。后來,我和這些標簽和解了,我想的是如何利用標簽上的詞匯,把更好的資源聚集在一起,為這個社會做點什么。”

作為Met Gala委員會成員,余晚晚連續三年出席Met Gala
處在這樣一個身份中,余晚晚自然面臨很多來自公眾的揣測和刻板印象,但是她堅定地選擇了成為自己。
時尚產業成了最重要的選擇。余晚晚坦言,一般像她這樣家庭的孩子,繼承家業、投身金融行業又或者是做個賢妻良母是很多人的選擇。但余晚晚是幸運的,從小就喜歡時尚的她,獨立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同時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在余晚晚看來,作為公眾人物的確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社會大眾對你的期待,但生活不應該只局限于“社會身份”,甚至因此而模糊了真實的自我,“出現在公眾面前時我希望帶來更多正面影響,但一個人的時候我做更多的是內在探索,我期待看到更多生命的綻放。”
余晚晚很小就很喜歡看時尚雜志,常常一本翻上好多遍。2005年,15歲的她開啟了英國留學之路,同年,時尚雜志《Vogue服飾與美容》中國版正式創刊。“時尚圈的種種創新連接啟發了我,我的使命或許是成為中西方時尚創意產業的‘中間人’,為中國優秀創意力量打通面向全球平臺的橋梁。”
“當然光有熱愛也不行,我必須同時擅長做這件事,也有一定的資源,三者一起堅定了我在時尚業堅持下去的決心。”

余晚晚與 Tom Hiddleston 共同宣布聯手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在中國啟動“BAFTA 展奕計劃”
從最開始Yu Holdings創投機構到后來的YU PRIZE創意大獎,余晚晚的初心一直沒變——為中國有才華的設計師提供一個向世界展示的平臺。獎金只是其一,余晚晚深知一些有創意的設計師能產出很好的作品,但沒有商業模式的支持,所以她希望為他們提供的是一整個產業鏈的資源扶持。

余晚晚在上海豫園正式公布首屆YU PRIZE創意大獎獲獎名單
“這一點我很受我父親的影響,他一直告訴我‘你想從別人那里獲得什么時,先要想想自己能為別人提供什么’。” 她認為,中國已經從上一代的“中國制造”到了如今“中國創造”的時代,而她希望幫助到更多有創意的人。
余晚晚一直奔波于世界各地,2020年的疫情讓她有更多的時間留在中國,看到很多中國品牌的發展,也讓她開始思考,或許是時候開始探索實業了。受家庭的影響,她知道自己一定會從0到100做一次實業,深耕時尚行業的她,選擇以美妝作為出發點。
余晚晚坦言做YUMEE瑜冪的初衷是希望中國也有自己的奢侈品藝術彩妝。“我想創造一個屬于當代中國社會的先鋒彩妝品牌,能夠把對極致匠心精神的追求和頂尖的創新工藝結合在一起。瑜冪一支口紅雖然售價300多,但產品從外觀設計到內材都維持超高的水準,光外材模具就開了十幾個私模,只為了帶給大家眼前一亮的觀感。所以前期成本投入非常大,我還是想把品質做好,盈利不是第一位的。”
余晚晚把YUMEE瑜冪的功勞80%都歸于她的團隊,她本人對品牌的賦能更多來自她在時尚產業資源和名氣的積累。這也體現在了產品的銷量上,僅上線一個多月,YUMEE瑜冪就登上了今年天貓618霧面口紅熱賣榜的TOP3。
近幾年除了國產美妝品牌迅猛崛起,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的成衣、鞋包也越發受到國際的關注。對于想走出去的國產品牌,余晚晚給出了她的見解:“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東西是賣給誰,你要用他們習慣的語言方式出現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然后,了解國際時尚的趨勢是什么,比如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等,讓它們出現在你的產品中。一個品牌能得到世界的認可,一定是要有一定社會價值的。”
講到這里,余晚晚從鄰家女孩的形象變成女企業家的口吻。但相比較于事業上的女強人,余晚晚更喜歡把自己定義成“賦能者”。她希望未來回首時,能因為自己幫助過很多人而感到滿足和快樂。
“之前我在一個工作的間隙去街上走了走,我一直觀察來往的路人,我發現成年人身上散發出快樂氣息的不多,也許15%都不到。其實給別人一些正能量很簡單,哪怕是陌生人走在街上對視時給予對方一個微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