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娛評|像瓊瑤一樣拒絕忍氣吞聲,原創精神才能勝利

12月18日,歷經近十九個月的訴訟歷程,瓊瑤訴于正抄襲侵權案塵埃落定:北京市高級法院一錘定音,駁回五位被告上訴,維持原判,瓊瑤勝訴。即認定《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編權和攝制權,判令被告方停止侵權,于正向瓊瑤道歉,包括于正在內的五位被告賠償瓊瑤500萬元。瓊瑤方律師發微博公布此消息,并表示:“知識產權勝利了!原創精神勝利了!”

2014年4月15日,瓊瑤在@花非花霧非霧官方微博 上發布文章,文中怒斥于正的《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并懇請廣電總局領導讓《宮鎖連城》停播。之后不久,瓊瑤再次通過微博發文,宣布此事已訴諸法律途徑,要將于正、《宮鎖連城》的出品方及播出平臺告上法庭。去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瓊瑤起訴于正等侵權案進行宣判,瓊瑤勝訴,于正方面發表聲明表示不服判決,提出上訴。
今年4月二審時,于正發長微博表達對侵權案的感想,聲稱“命運為他布下很大一盤棋”,并“感謝瓊瑤老師”,稱“這種棒喝的力量,對于我這樣的年輕編劇比一萬次的贊揚更彌足珍貴。”于正還提到要以“素心示人,度越一世”,然而從頭到尾,于正沒有對是否抄襲做出明確回應,更未向瓊瑤公開道歉。
直到今日,這個案件終于有了最終結果,瓊瑤勝訴,并透過她在北京的某文化公司微博表達激動心情,認為這次判決是一次歷史性的宣判,對保護原創有深遠意義。
瓊瑤和于正的這場侵權糾紛,從一開始,輿論便是站在瓊瑤這邊的。明星們站隊支持瓊瑤,網友幾乎一邊倒地支持瓊瑤,并有劉和平、宋方金、趙冬苓等百位編劇聯名支持瓊瑤。這種支持,很大程度上,不是來源于于正抄襲的種種細節證據,而是于正在圈內微妙的風評讓網友對其職業操守和創作實力一直有些質疑,另外貴圈抄襲之風太盛早已讓觀眾們厭惡不已了。

《宮鎖連城》劇照
事實上,于正走紅多年,多部作品被網友扒出有“抄襲”之嫌。《宮鎖心玉》被質疑部分臺詞與《流星花園》雷同,《宮鎖珠簾》被指人物和故事都像《甄嬛傳》,這部被瓊瑤告上法庭的《宮鎖連城》就更不必說了。要狀告于正的也不是瓊瑤一個人,此前,懸疑作家周浩暉也曾表示要跟于正“法庭見”。原因是于正的作品《美人制造》涉嫌抄襲他的小說《邪惡催眠師》。
然而,真正引起大眾廣泛關注的,還是瓊瑤這個案子。瓊瑤本身的知名度所帶來的輿論關注,對她的維權之路多少有所加持。畢竟,近兩年文藝圈“借鑒”之風盛行,吃了暗虧的大小創作者不計其數,不乏有抄襲者憑借抄襲上位比原作者更紅的情況。網上的各種爭論對罵刷了一波又一波,也是然并卵,真正訴諸法律來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創作者并不多。
一方面,很多創作者覺得維護著作權是“費力不討好”,像瓊瑤這樣打個官司耗時近兩年的算是常態。而不光是時間成本,高昂的訴訟費用也讓一些被侵權的創作者望而卻步。再加上費力維權的的作者們,有一些會被圈內冠上“難搞”“麻煩”的名號,導致少有合作方再問津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這讓一些創作者覺得:比起花時間燒錢打官司還落不著好,不如忍氣吞聲和氣生財。
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消極心態,是因為圈內抄襲的案例太多,解決的案例太少,像瓊瑤這樣成功維權的創作者不多。而抄襲盛行,究其根源還是因為影視圈內缺乏真正的創新意識和職業精神,迷信大數據和熱門IP,編劇玩的是“拼盤”的手藝:什么題材熱就一窩蜂地去做什么,湊一幫人扒熱門劇集熱門小說,攢熱門人設熱門橋段,美其名曰“分析借鑒”,實則東家偷個黃瓜,西家順個茄子,琢磨著觀眾最新的口味湊合湊合拍出來圈完錢走人。這家圈完,另一家再上,又來扒劇“借鑒加分析”,陷入了奇怪的循環。這讓現在熒幕上充斥著的大部分電視劇,題材同質化嚴重、故事情節單一,人物橋段也像得親如孿生。
風氣不正,成了屢禁不止的“大勢所趨”,被不同抄襲者多次侵權的也大有人在,這讓許多被侵權的創作者有苦難言,有位網絡作家就曾無奈調侃:“(抄襲者)都是一片地里的小窩瓜,我也不能因為哪個長的格外大點,就逮著那個掄,其他都不管。做人不能太偏心啊。”
另一方面,現在的抄襲者們,玩的都是“將被抄襲作品進行改頭換面后再竊為己有”的高級抄襲,高級抄襲需認真辨別,甚至需專家鑒定后方能認定。抄襲者使用“高級抄襲”技法,鉆法律的空子,在抄襲中或改變作品類型,或改變作品表現形式,然后堂而皇之稱自己是“借鑒”。在這樣的抄襲面前,什么是“借鑒”,什么是“抄襲”,成了很難界定的問題。
這種“無法界定”的難題, 說白了,還是產生于著作權法中的模糊地帶。在目前的著作權法中,著作權的對象是作品,作品的特征強調:“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現形式,而不是思想、情感本身。”那么,筆者在想,對此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法律側重于保護作品的表達手法和表現形式,而對于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要如何進行保護,卻比較模糊。然而,在許多涉嫌抄襲的糾紛事件中,涉及的關鍵就是表達方式改頭換面后,相似的故事情節、人物設定是否能夠被判定為抄襲侵權。缺乏行之有效的抄襲判定方法,是類似糾紛中的難點。
2015年3月3日,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就將瓊瑤于正的侵權糾紛案評為“2014年度中國版權十大事件”。今天,瓊瑤的勝利,畢竟還是給中國眾多創作者注入一劑強心劑,這種典型案例,對于抄襲者有警示意義,對于將來更多類似案件的處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于影視行業的良性發展也有正面影響。
截止發稿,于正尚未對今日的終審結果發表看法,只在中午發了一條推廣自己新劇的微博,這心理素質,也是久經考驗磨練出來的寵辱不驚。瓊瑤方面據說還要寫一篇19個月來心路歷程的長文,諸君可以期待一下阿姨會不會寫一篇經典小言文風的維權故事。
但是,對于一個普通觀眾來說,我對影視圈的抄襲者們只有一個疑問:抄來抄去的這么累,拍的電視劇不還是那么爛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