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紀委機關報刊文:“無問題”談話非找茬,更非柿子揀軟的捏
近日,駐中宣部紀檢組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指導意見》,結合歸口派駐監督工作特點,提出6個方面20條措施,推動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新實踐。該紀檢組開展的“無問題”談話,能在定期走訪、駐點辦公、蹲點調研、參加會議、座談交流等日常監督中,從政治、思想、履行職責、工作作風、道德品質、廉政勤政等方面,隨時隨地對干部作出提醒。
相較于對新任職、臨退休及社會關注度高的干部進行的約談提醒,對群眾有一般性議論或者有舉報、雖不能排除違紀但線索籠統的黨員干部進行的約談提醒,開展 “無問題”談話,進一步體現了監督執紀全覆蓋、日常監督全天候、把脈問診全方位的特點。
然而現實中,有些人卻對“無問題”談話生起疑慮,認為“無問題”談話是拿“大帽子”嚇唬人,“無靶心”的談話云山霧罩,讓被約談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是做“無用功”。
可以看到,紀檢監察機關施行的問題性約談、苗頭性約談、警醒性約談、誡勉性約談等形式所發揮的作用和產生的效力不言而喻,成功挽救了不少“欲濕鞋”、“濕過鞋”的干部。約談制度實施以來,我們可以真切地看見、感受到黨風政風之變, “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的好干部形象也生動豐滿起來。“無問題”談話,正符合當前紀檢監察機關“抓早抓小”、運用“四種形態”監督執紀的現實需要。
“無問題”談話并非無中生有、制造緊張空氣,也非黨組織無事找茬、跟誰過不去,更不是“柿子揀軟的捏”。“無問題”談話體現了一個“嚴”字,注重了一個“早”字,做到了一個“防”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能否自覺、主動地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體現的是一種胸襟,衡量的是黨性覺悟的高低。
不可否認,當前就有個別同志對待談話存在“主動不足,被動有余;自律不夠,他律不支”的心態,對黨組織的“無問題”談話難免存有抵觸情緒,認為此種形式的監督,嚴肅程度“談”過了頭、“話”出了界。產生這種心態的原因,就在于個別人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眾,忘記了黨員是有著特殊政治使命、受到嚴格約束的公民,必須在政治上講忠誠、組織上講服從、行動上講紀律。
進了黨的門,就是黨的人。這就意味著黨員干部受到的監督約束比一般群眾更多,群眾守法就行,但黨員除了守法還應當守紀。當前,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不應再有執紀是否過嚴等顧慮,應當加緊學習新修訂的兩項法規,干事創業、奮勇前行,努力成為“用紀律說話、用紀律思考”的踐行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