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5+2”課后延時服務將“全覆蓋”,各方顧慮都有哪些
課后延時服務并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從2019年開始,全國各地的學校都陸續開始實行。這也緩解了低齡學生放學“無人接管”的壓力。
最近,江蘇省教育廳、發改委、財政廳、人社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全面推進中小學課后服務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水平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江蘇《實施意見》),對該省推進課后服務提出了具體要求。

比如,針對參與課后延時服務的教師薪資發放問題,江蘇此次明確,按照“每課時不低于60元”的標準核定發放。
從更長遠來看,如何建立起家長滿意、學生喜歡、教師認可的課后服務體系,真正緩解家長群體的教育焦慮、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江蘇此次率先發文進行大規模“實驗”,無疑是種新探索。
何為“5+2”課后延時服務?
與過去最大不同的是,江蘇四部門最近聯合下發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課后服務的范圍擴大到所有義務教育學校,不僅停留在小學階段。2021年秋學期開學后,確保全省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和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
江蘇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學校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提供2小時的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
有條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設晚自習(一般安排2小時以內,原則上不晚于20:30結束)。
比如,南京一些小學部分年級是下午3點半左右放學。如果按當地下午6點正常下班來算,課后延時服務放學時間應當調整為6點以后。
據了解,目前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的周一到周四晚上,課后服務延遲到18點,每個班都有任課老師進班,對學生進行學科分層輔導和答疑,學生當天的作業盡量在學校完成。下一階段,針對各年級學生,采用自愿原則,學生可在學校繼續進行自主學習,學校會安排老師輔導或看班,最遲延遲到20:30結束。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還對經費保障制度、教師的取酬機制也作出了明確規定。
比如,各地可根據課后服務性質,采取財政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在法定工作日課后服務報酬,按照每課時不低于60元的標準核定發放。
在師資配備上,課后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積極爭取退休教師、學生家長、高校優秀學生、體育教練、民間藝人、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等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服務力量。
多數學校仍在調研實施方案
澎湃新聞了解到,南京地區的小學放學時間早,一般集中在下午3—4點,這讓很多家庭接送孩子成了難題。
因此,過去的延時服務基本圍繞著家庭接送困難者開展。比如,位于主城玄武區的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簡稱南師附小)有2400多名學生,去年課后延時服務的報名人數只有70人左右。
南師附小校長余穎介紹,從過去開展課后延時服務的情況來看,放學后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在學校完成作業。此外,學校還安排了系列的興趣課程,比如手工、書法、足球、合唱等。目前,南師附小有180多名老師,主學科類的老師日常負責學生的作業答疑,綜合學科老師負責興趣類課程。
南師附小為了開拓相關的興趣課程,邀請了南京非遺傳承人、高校老師等30余名外聘老師。興趣類課程,則主要由外聘老師負責主講,學校配有相應的老師進行課堂管理。
余穎說,新學年全面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能夠極大緩解家長接送困難以及回家后的作業輔導難題,孩子基本上在學校就能完成作業。不過,暫時無法滿足所有家長的個性化需求,也不太可能將課后延時服務設計為五育(德智體美勞)類的課程。
江蘇鹽城市新都路小學有幾十個功能教室,涵蓋烘焙、書法、羽毛球、泥塑、創客等內容。由于該校對開展課外延時服務特別是興趣類課程有優勢,該小學參與課后延時服務的學生曾一度達到90%以上。
新都路小學校長吳紅明說,看到學校的活動很豐富,家長也很愿意把孩子送到學校參加課后延時服務。
不過,如果每天都參加同樣的興趣課程,學生也可能會從有興趣變成無興趣。吳紅明透露,新都路小學將在原來的課程設計上做調整。“比如做好課程組合,讓學生能夠在一周內盡可能嘗試不同類型的精品化興趣課程。”吳紅明說。
相比南京、蘇州等城市,淮安、鹽城等城市的小學放學時間要平均晚1小時。由于大多數學生中午選擇回家吃飯,下午放學時間在4點半左右。
最近,淮安實驗小學校長陳廣東一直在為落實“5+2”課后延時服務做調研。
陳廣東說,過去的課后延時服務,更多聚焦于課堂作業、答疑解惑、課后閱讀,對素質教育拓展的范疇并不深入。
對于升級版的“5+2”課后延時服務模式,淮安實驗小學打算圍繞兩個板塊展開,即正常的班級活動以及學校的社團活動。
班級活動包括課后作業的輔導、答疑,以及語文學科的語言建構、數學學科的思維體操、英語學科的口語表達等主題活動,由相應的學科老師負責。
社團活動一般指音樂、合唱、沙畫、書法、器樂等審美藝術生活課程,足球、品乓球等體育和健康生活課程以及科技生活等課程。
陳廣東說,學校的教研小組正在家長、老師、學生群體中做調研,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列出可行的課程范圍。
全面實行新版課后延時服務后,可能會帶來新一波的學生報名人數上漲。
陳廣東說,這次調研對學校師資力量進行摸底,了解師資缺口,做出可行的課程方案。
師資力量不足或成“5+2”模式最大難題
有多位校長坦言,如果“5+2”課后延時服務全面鋪開,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師資力量不足。
江蘇《實施意見》中也提及,可以聘用相關的社會專業人員。但是,多位校長有所顧慮。比如,與學校的自有老師相比,外聘的專業老師班級管理能力欠缺,更關注孩子專業技能表現,可能會忽視孩子綜合發展的能力。
淮安實驗小學校長陳廣東建議,可以考慮引進家長志愿者、少年宮的老師資源。“如果師資有欠缺,未來可能會考量增加體藝專業老師的編制。”
對于與校外興趣培訓類機構合作的方式,不少學校表達了顧慮。南京一所知名小學校長表示,學校能夠提供的課時費用,其實是不符合市場培訓機構的期待,甚至這些機構可能會存在來學校挖生源的情況。此外,家長可能也會產生誤解,會認為學校與相關培訓機構存在利益牽連。
當然,對于校外培訓機構的師資質量,也很難做精細化把控。
全面課后延時服務,無疑加大了老師的工作強度。南京一位小學老師告訴澎湃新聞,正常情況下,學生下午4點放學以后,老師并沒有下班,而是學習忙著各種研討、備課、德育活動等。忙完學校的活動后,還得帶著作業回家加班批改,老師“隱形加班”的情況很普遍。
開展“新版”的課后延時服務后,學校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要“上陣”,原本用于備課、研討的活動時間進一步向后退,老師的加班時間也進一步的拉長。
南京一位校長坦言,盡管大部分老師能夠理解,但是從工作強度來看,確實有部分老師有不滿情緒。
課后延時服務緩解了家長接送孩子、輔導作業的壓力,給孩子釋放出的空閑時間,可能會被部分教育焦慮的家長方便培訓“加碼”。
比如,南師附小曾經對學生的學業負擔做過調研。其實,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并不重,大多數孩子放學回家被家長安排“加餐”,參加各種類型的培訓課程。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主科類的教育培訓課程不允許在假期開展,當下很多培訓機構將課程時間改為周一到周五。這意味著,部分孩子每天上完課后延時服務2小時、在學校將作業完成后,還得連軸轉換個地方繼續去上培訓課。
南師附小校長余穎提醒,課后延時服務的開展是為了幫助孩子、家長減輕負擔。變相的加碼培訓,讓孩子失去原有的放松時間,孩子肯定會產生疲勞感。長期來看,對親子關系、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緩解教育焦慮的重點也在家長身上,家長要及時調整被群體競爭焦慮影響的觀念,讓孩子有合理的學習和休息時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