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賈巴爾專欄怒批總統競選人,出過11本書的他是籃壇真文豪
會寫東西的體育明星不算少,但像賈巴爾這樣能寫的還真不多。
幾天前,美國總統競選人特朗普拋出了“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的爭議言論,立刻就遭到了賈巴爾的“炮轟”。他在《時代》周刊上發表文章,將其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列為一黨。
這不是賈巴爾第一次以作者身份出現在知名媒體上。過去,人們總是把他與勾手投籃、6座NBA總冠軍聯系在一起,但現在,將其稱為作家也毫不為過。
至今為止,他已出版11本著作,有自傳,有紀實文學,有虛構小說。除此之外,他常年為各大媒體撰寫專欄。
離開賽場后,賈巴爾就將寫作視為人生最重要的工作,在他眼中,“寫作已經是一項樂事,我在上面投入的心力比其他任何事都多”。

專欄“劍指”總統候選人特朗普
本周一,以“大嘴”聞名的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又拋出一條離譜言論,稱“必須全民禁止穆斯林入境”,隨即引發了一片聲討。如今已是專欄“名手”的賈巴爾也站了出來。
兩天后,篤信伊斯蘭教的賈巴爾在《時代》周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稱特朗普“和恐怖集團的共同點更多些”,然后又逐條批駁了特朗普的虛假言論,稱其“是用制造恐懼的方法來贏得支持。”
這不是賈巴爾第一次把“槍口”對準特朗普。早在3個月前,兩人就曾有過一次交鋒。
9月2日,賈巴爾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長文,狠狠批判了一番屢屢“口無遮攔”的特朗普。
在文中,他把特朗普的言論形容為“荒謬、無知、錯誤百出”,惹得后者立刻就在推特上怒罵反擊。
結果賈巴爾倒是相當“輕巧”地在《福克斯體育》上回應,“他只會人身攻擊,就像學校小孩一樣”。

從一篇大學作文開始的作家夢
事實上,專欄這塊“陣地”,賈巴爾早已是“駕輕就熟”。看看他經常合作的媒體:《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ESPN……不難看出他的筆頭功夫和其籃球技藝一樣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承認。
如果你以為賈巴爾的文學追求就僅限于此,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接受網站《Parade》的采訪時,賈巴爾曾非常自信地表示,“寫專欄比較簡單,只要主題弄對了就行。”他追求的是要寫出真正拿得出手的“大部頭”。
早在1983年,賈巴爾就出版了自己的處女作——一本題為《巨人的腳步》的自傳,由此開啟了自己的“文學生涯”。彼時,他還是湖人隊球員,場均還能砍下超過20分。
退役后,賈巴爾一頭扎進了創作的海洋。從1989年到2000年的10多年間就拿出了4本作品,就算和職業作家相比,創作效率也不顯遜色。
如今,賈巴爾的“作品簿”上已有足足11本書,內容也是涉獵廣泛:有自傳、有歷史紀實文學,也有籃球教材……寫作已經成為了他生活中繼籃球后的又一個焦點,就像他在紐約出席自己的新書宣傳活動時所說,“寫作是一項樂事,我在上面投入的心力比其他任何事都多”。
今年9月,他又走進了自己的文學“新時代”,出版了第一本虛構小說——《麥克羅夫特·福爾摩斯》。這是一本以名偵探福爾摩斯的哥哥為主角的偵探小說,光題材就足夠吸引眼球。
賈巴爾對《Parade》表示,自己對福爾摩斯的熱愛可以追溯到小學時代。之后,他又讀了如愛倫坡、哈米特、錢德勒等許多名家。但真正在心里種下作家夢想,則是在大學時的一堂英文課上。
“老師說‘我們來讀一讀寫得最好的作文’,結果念到的就是我的。”賈巴爾說,“每個人都喜歡這篇文章,我至今記得當時我有多開心。然后我覺得,可能我還可以講更多的故事。”

“不僅要有身體還要有點思想”
從球場上的巨星到筆耕不輟的作者,在賈巴爾看來,“表達的欲望”是推動自己的最大動力。
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打球時,他就從不忌諱談論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當年馬丁·路德·金被刺殺后,作為崇拜者的他還被人勸告不要參加示威游行,以免影響在NBA的前途,但他還是執意去了。
“如果是時候大聲說出你的觀點,你就得去說。你不能害怕。”
上個月接受美國國家公共電臺采訪時,賈巴爾表示自己從來就不會隱藏自己的觀點。當記者提到喬丹曾因為怕影響球鞋銷量而拒絕參與種族問題的辯論時,他也毫不留情地批評道,“這對他來說這很不幸,他選擇了商業而不是良知”。
在賈巴爾平日的專欄文章中,種族和政治一直是他經常談論的話題。例如曾經寫到當初為何“叛逃”基督教成為穆斯林時,他直言“基督教是白人文化的基礎,而后者對奴役黑人和種族主義富有責任”。又例如最近他接連“炮轟”特朗普,稱后者威脅打壓媒體,“違反了憲法的自由精神”。
作為“文人”的賈巴爾,最看重的是思考和表達的勇氣,正如他曾經在自己新書發布會上所說,“你不僅要有身體,你還要有點思想。我們必須教自己擁有好奇心,對任何事保持懷疑態度,并學會自己去發現真相。”
附:賈巴爾專欄文章節選
恐怖主義對美國理想的戰役正在走向勝利。
恐懼在蔓延,槍支在熱賣,出于仇恨的犯罪在增加,留著胡子的潮人在被當成穆斯林。百分之八十三的投票者相信大規模恐怖襲擊就要在這里發生,就在不久的將來。
一些美國人恐怕會很愿意丟掉一些本屬于美國的神圣信仰,去換來一些含糊不清的安全承諾,而這些承諾,正是出自那些散播恐懼的人的口中。“沒關系,去把憲法燒掉吧——只要能讓我安全地逛街。”看看吧,恐怖主義是多么有效。
我說的不是伊斯蘭國,我說的是唐納德·特朗普。
這不是夸張,也不是比喻。韋氏詞典這么定義“恐怖主義”:使用暴力行為恐嚇一個區域內的群眾,以達到某個政治目標;系統性地利用恐怖,尤其是將其作為一種強迫手段。
如果可以將“暴力”抽象——這的確可以,那么危險就出現了——特朗普,他的參選活動正符合這個定義。這樣一來,特朗普就成了伊斯蘭國最大的勝利:這位完美的臥底,不是來提出具體實際的政策,而是借著人們的恐懼前來掠食,幫伊斯蘭國做著他們的工作。甚至連共和黨同僚J·布什也承認,特朗普的目標,是“操縱人們的焦慮和恐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