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茶餐廳暗語:“食D乜嘢?”“涼茶行街”
原創 山菜 風味星球 收錄于話題#茶餐廳1#奶茶1#咖啡1
某音上又刷到這個視頻,“兩杯凍奶茶唔該”,聽見食客點單,服務員轉頭對著后廚喊,“涼茶兩杯!”

*尋味星球
哈?
“涼茶”等于凍奶茶,“靚仔”指的是白飯,“飛沙走奶”是黑咖啡不要糖、不要奶的濃縮念法……

傳統茶餐廳菜單
*尋味星球
大腦瞬間閃回過往的覓食經歷,好像漏看了什么茶餐廳點菜說明書。作為一個正宗廣東人,難道我這些年都點錯啦?
看著我皺成Max疑惑.jpg的臉,好友掰過手機,“嗐!我們去吃東莞最老牌的港式茶餐廳,你就知道了。”
“居然有停車位!”一個神龍擺尾,朋友那輛小破車屁股就懟好位置了。
東莞人外出吃飯最煩停車,如果有什么地方,踩中“老城區”“下班堵車”“停車難”這三個致命痛點,還愿意跑過去的,一定是真愛。
抬頭望一眼,不見加盟店式的港風裝修,紅黃雙色繁體字招牌,樣式有點歷史了。
店門口的柱子上顯眼地寫著“馳名奶茶”“鮮蝦云臺”“好味牛腩”,還有個極其地道的粵語語氣詞“嘩”——模擬食客的贊嘆之情。

*作者供圖
好些細節湊成一個感性結論:這八成是一家香港人開的茶餐廳。一推門,眼尖的服務員阿姨好像隔著玻璃就認出我們,抓起寫菜本迎來,語氣中帶著嗔怪:
“仲以為你唔嚟啦(還以為你不來啦)!”
好友怪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前段時間太忙嘛……要一個滑蛋牛肉,一個公仔面,一杯凍奶茶,一杯凍檸樂,再加多個西多士,唔該。”屁股還沒坐熱,好友一頓輸出,招牌菜已經點好了。

*作者供圖
嘶……瞄了一眼都是菜單上的詞兒啊。趁著上菜前這段時間,我算是搞明白了。所謂暗語,其實是早期香港茶餐廳創造出的“極簡點餐法則”。
伙計之間為了加速內部溝通,老主顧們享受一種內行的快感,帶有香港地方文化特色的濃縮念法,在點餐這個環節充分體現,自成體系,逐漸普及。

茶餐廳點餐暗語
*三水潮生活
“好少人用‘飛沙走奶’‘靚仔’‘靚女’點餐,不信你問那些廣東阿姨認不認識”,柜臺后面的香港老板李生努了努嘴。
“這些多多少少有點玩梗啦!文化環境不一樣,再加上提高效率已經不需要在點菜下單這個環節壓縮時間”。
好友在一旁解釋到,“哎這些都不重要,一家茶餐廳正不正宗,有沒有下次,看凍奶茶和西多士就行。”
每一家茶餐廳都有不可告人的奶茶配方。眼前這杯凍奶茶,如果不是加了冰,顏色應該能呈顯眼的橘紅色。
入口輕柔順滑,不苦不澀。茶香回甘,不急不緩。香、滑、濃、厚,四個字全占了,要是點杯熱的,保證能一口喝個大半。

*大眾點評@我是你跳爺
在新式茶飲越來越像八寶粥的當下,眼見趨于“小眾”的港式奶茶還真是一股清流。怎么說呢,它有點兒像酒,醇厚,入口心里會嘀咕“一杯敬自己,一杯敬歲月”那種。
這家開了20年的茶餐廳也有點那意思。
老板李生最早是東莞工廠的香港高管,副業是在香港跟朋友合伙開茶餐廳。因為在東莞上班吃不到正宗的茶餐廳,索性自己在東莞開了一家。

老板本人
*作者供圖
裝修什么的他雖然說是偷懶照搬,比如香港寸土寸金,店面很小,要用鏡子從視覺上營造空間寬闊;卡座和圓桌相結合,空間利用到最大,也能適應不同人數的客人。
但食物之外粗糲而溫馨的生活氣息,還是暴露了用心的一面。
每張餐桌都放著一棵富貴竹,墻上的玻璃雖然有點泛黃但每一塊都擦得錚亮,不同角落貼著李生從香港帶回來的“門牌”,有“香港迪士尼樂園”,有“海洋公園”,有“彌敦道”。

“彌敦道”
*大眾點評@降溫依舊t
據說每一個來金馬茶餐廳的小女孩(包括我),都躲不開指著香港迪士尼樂園說自己是迪士尼公主。

“香港迪士尼樂園”
*作者供圖
工廠那份工作失意之后,經營茶餐廳金馬成了李生的全職。
千禧年前后,餐廳所在處的花園新村是一條極繁華的商業街,從街上的唱K、網吧和桌球館冒出來的東莞人,很多會鉆進這家黃色繁體字招牌的港風餐廳。

墻上的電視里放著TVB港劇
*作者供圖
在播著香港電視劇、翻著香港八卦雜志、吃著碟頭飯、西多士和凍奶茶的店里,試圖與香港同頻一種前衛而時尚的城市氛圍。
不過有一點不同。
早年香港的茶餐廳講究翻臺率,當你一落筷,服務員就會用收拾餐具來委婉提醒你“該走了”。

*作者供圖
“金馬不會”,李生還是那個淡淡的表情,但此時多了些鄭重,“以前最旺的時候門口排著長隊,我都沒有趕過客人,現在更不會了。”
“你們快吃啦,不要浪費。”叮囑了一聲,李生又走回收銀臺背后。好友敦促我趁著還剩幾口奶茶,趕緊跟西多士一起吃。
“茶餐廳從某種程度上象征著我們以前幻想的香港生活,早上吃早餐看報紙,下午喝下午茶,甚至中飯和晚飯也可以吃奶茶加西多士,能不能留住街坊鄰里的胃,這兩樣算是標配!”

*作者供圖
我叉起一塊西多士放進嘴里。跟港奶類似,一塊真真切切的西多士,跟TVB里演的一樣。
就是簡單的方包炸到合適的金黃,里面不多不少的花生醬,以及標配的一小盒黃油、因人而異的蜜糖,沒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東西。
看著樸素,吃著才知道好。
當我按常規做法給滑蛋牛肉淋醬油的時候。好友大手一揮,擠眉弄眼地開始彰顯他那老主顧的身份,“帶你長長味蕾!”
服務員阿姨收到風,遞過來一小碟醬油。醬油是棕黃的,沉底,油多,浸著紅燦燦的剁椒,靠近聞還帶點蒜香。

*作者供圖
將信將疑地和著一口滑嫩嫩的雞蛋和牛肉,咀嚼,瞳孔不受控制地放大了,好吃,絕了。
這醬好像有穿透力,辣中帶甜,裹著醬油的鮮香,絕非平常的海天或者網紅火鍋蘸料可比。如果有東莞人嘗過,就知道我一點沒夸張。
一家香港人在東莞開的港式茶餐廳,融合了多元的風味,雖然是意料之中,但這辣椒醬油著實有誠意。

*作者供圖
“客人有需求,我們就做咯。店里很多食材都是我們自己做的,比如辣椒醬、酸菜,在外面買很多假貨,要讓客人吃得放心”,李生重復說了好幾遍。
有熟客推門進來了。他迎了上去,“今日食咩啊?”
“沙爹牛肉炒公仔面咯。”對方答。

店里的招牌菜 沙爹牛肉炒公仔面
*大眾點評@奶油cas
好友告訴我,這里是很多人的“飯堂”。加完班了,在附近打完球了,偶然想念這一口了,就會來。
雖然沒有隔間,但熟客們坐下之后,好像完全不在乎周圍坐著什么人,大家以一種不太吵鬧,也不必竊竊私語的聲量,跟同桌一心聊著自己的天。
我也懶得繼續觀察別人了。奇怪的是,明明卡座是直直的90度,沒有軟墊,但身子卻莫名松弛。

一個人悠閑的茶餐廳時光
*大眾點評@疾風的牛腩煲
還好身邊還有這樣的餐廳,當你不想刷著小紅書和大眾點評上眼花繚亂的種草,頂著七分妝容、三分拿捏去辛苦探店,腦海中還能浮現一家常去的老店。
“不如食金馬啦!”—— 然后在那里,卸下防備,吃頓飽餐,充滿電再走。
作者:山菜
排版:風味君
頭圖:作者供圖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原標題:《茶餐廳暗語:“食D乜嘢?”“涼茶行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