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俄總理訪華在即,在西線天然氣合同上中國主動權越來越大
俄總理梅德韋杰夫即將在下周到訪中國,而令外界矚目的中俄天然氣西線合同還未敲定。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12月11日報道,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諾瓦克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下稱“俄氣”)與中石油方面尚未完成對西線對華供氣合同的磋商。
當記者問到該合同是否會在俄總理梅德韋杰夫下周訪華期間簽署時,他說:“這將取決于這些文件準備好的程度。如果俄氣和中石油最終商定,可能會……我知道目前這個工作還沒有結束。”
西線(即“西伯利亞力量-2”)指從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產地對華供應天然氣的項目,第一階段年供氣量為300億立方米。西線管道從新疆烏恰入境,屬于中國能源戰略的西北通道,在該通道上已有從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進口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布局。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正在建設用于對華供氣的“西伯利亞力量”輸氣管道(即東線),該管道年輸氣能力將達380億立方米。

2015年5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就西線供氣的主要條款簽署協議。但在7月底,俄媒傳出消息稱,俄氣與中石油已無限期推遲簽署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合同。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今年以來中國天然氣需求持續萎縮;另一方面,國際油價持續大幅滑坡。自去年以來,經過幾輪談判,中俄雙方再次陷入價格博弈。
“主要涉及的是議價,此外還有資金方面的問題。油價下跌導致俄羅斯方面現在財力緊張。如需要貸款建設,就更牽涉到許多商業細節。”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分析道。“這是企業間的行為,需要相互協商和斟酌。”
她認為,“談判總有個過程”,中俄天然氣西線簽署的希望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俄羅斯與西面的土耳其與烏克蘭又生齟齬。俄羅斯收入減少軍事開支增加,需要采取平衡的戰略。陳鳳英指出,“在國際關系的影響下,就看俄羅斯把重點放在哪兒。”從地緣政治上看,對俄羅斯加強與中國合作形成了客觀上的有利條件。
同時,能源市場已發生巨大變化——從供應者市場轉向了需求者市場。這對擁有龐大市場的中國來說也是有利的。
作為世界最大產油國,俄羅斯本身也迫切希望與中國加強經貿往來。在油價的一片蕭瑟中,沙特阿拉伯正不遺余力擴展市場份額。據彭博社上月披露的數據,今年10月,沙特和安哥拉對中國原油出口量均已超過俄羅斯。

俄氣方面對西線工程也很上心。據人民日報報道,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會見了來訪的俄氣總裁米勒。
報道稱,雙方將加強中俄能源戰略合作關系,實施好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加快商談西線天然氣合作項目,搞好油氣項目對接和先進裝備制造合作,推進上下游一體化合作。
俄媒體透露,米勒當天還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宜林進行了會見,主要討論了東線輸氣管道的進展。雙方確認了簽署勘察和建設“西伯利亞力量”跨境段的協議的意向,包括在阿穆爾河(黑龍江)埋設地下管線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