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受益于中國碳排放十五年來首次負增長,今年全球碳排放將回落
雖然北京就嚴重霧霾天氣剛剛發布紅警,但中國的碳排放前景卻更加光明。
據《經濟學人》12月8日報道,由于中國經濟轉型降速,2015年全球碳排放量有望下降。
報道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羅伯特·杰克遜(Robert Jackson)和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科瑞(Corinne Le Quéré),以及其他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研究組織的成員,近日在《自然-氣候變化》雜志聯合發表研究報告稱,預計2015年世界范圍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趨于平穩,甚至略有下降——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這也是中國自2001年以來,碳排放上的首次負增長。
經濟增長同時抑制碳排放
預測主要基于中國和美國可用的能源消耗數據以及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的預測。
研究稱,2014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增長了1.2%——此前十年的平均年增速為6.7%。世界范圍內,來源于化石燃料和工業生產的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0.6%,也大大低于此前十年間平均2.4%的年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碳排量微增的情況下,去年全球實現生產總值增長2.5%。這無疑為正在巴黎氣候大會緊張磋商的各國代表們提供了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正面例子: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人們也能做到減排環保。
這一結果不同尋常。
之前碳排放量減弱只發生在經濟低迷時期,例如蘇聯解體和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而2014年和2015年是經濟保持一定增長的年份,如果2015年真的出現降幅,將是首次在全球經濟增長保持不錯勢頭的情況下出現二氧化碳排放量下跌。
中國煤炭消耗量走低
上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講話。他表示,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屆時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同時增速放慢,中國煤炭消耗量逐年降低。本月初,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參加2016年度煤炭交易會時表示,今年頭10個月中國煤炭產量同比(比上年同期)下降3.6%。
圍繞中國實際污染總量,外界爭議聲不斷。譬如,《自然》雜志今年的一項研究指出,2013年中國的實際碳排放量比先前預計的低14%。而另一項研究認為2011年-2013年間,中國碳排放量增加了11%,甚至更多。最新研究報告將這些不同觀點均納入了考量范疇。
根據該研究小組估算,中國仍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去年,國人的各種活動總共釋放了97億噸二氧化碳——占世界總排量的27%。美國屈居第二,碳排量為56億噸。
考慮到中國人口眾多、經濟增速驚人,這個第一的頭銜并不驚人。與此同時,中國大力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發展。超過一半的市場新需求都由低碳能源,例如風能、太陽能和核能來滿足。事實上,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投資超過了美日兩國同類投資的總和。
未來印度也是關鍵
中國對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到底中國能否提前達峰、能否減排、減排多少……這些都是備受關注的議題。
然而世界不能只盯著中國,其他地方的煤炭使用量可能乘機悄然蔓延。那些希望效仿中國經濟增長道路的貧窮國家,可能走上同樣的高污染之路。紐約時報提醒稱,隨著中國經濟從緩慢的增長中復蘇,印度推行一項將電廠燃煤總量翻一番的計劃,幫助3億貧困村民聯入電網,排放可能會重新進入增長期。
超過12億人生活在電力不足的困擾下,煤炭是廉價的發電途徑。未來數十年的人口增長也將推動對能源的需求。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從現在的73億增加至97億,地球資源與大氣環境可能難堪重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