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英俄巧用私營安保公司好處多多,中國可以借鑒哪些

大國崛起過程中,海外公民安全及利益受到的威脅不斷增多,是必然面臨的挑戰。 從上個月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殺害一名中國公民到非洲的馬里恐怖襲擊事件中三名中國公民遇難,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回顧人類發展史不難發現,私營軍事力量一直活躍在戰爭舞臺上,尤其是大國崛起的時代。
早在古希臘時代,雇傭軍就以“戰爭”和“冒險”為特點在希臘城邦的興盛中嶄露頭角;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英國正是使用了大量的雇傭軍,才得以成為“日不落帝國”;英國首相布萊爾執政期間甚至坦言,“在某些特定的系統或環境中可以使用雇傭軍”。如英國的桑德萊恩國際公司在伊拉克負責維持治安的雇員達兩萬多名,超過了英軍在伊拉克的駐軍數量。
作為超級大國,美國的歷次軍事行動都活躍著私營軍事力量的身影。早在海灣戰爭期間,每10名參戰美軍士兵背后就有1名私營安保公司雇員為其服務。到轟炸南聯盟時,這一比例上升到了1:1,這反映在其為黑山反對派培訓了大量軍事人才。伊拉克戰爭中,大批私營軍事武裝更是直接參戰執行危險任務,為美軍的低傷亡率立下了汗馬功勞。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將私營安保公司稱為“合約承包商”,直接將其納入“國防部總兵力”。
私營安保公司作為新一輪軍事革命的產物,以其高效便捷、經濟實用和非政治化等特點在新時期的軍事斗爭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一定意義來說,甚至成為了不同時期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的一項得力工具。但不可否認,如同其優勢顯著一般,潛在的消極面同樣不容忽視。
【積極面】
冷戰結束后,受國際社會的制約,以雇傭軍為代表的舊式私營軍事武裝逐漸消失。但由于西方各國大規模裁軍無法應對日益增多的軍事需求,美國等國出現了國防建設部分私有化的趨勢。而雇傭軍經過發展和改革,開始采用公司化運營模式,使得他們很容易規避國際法的制約。因此在二十世紀末,以私營安保公司為代表的新式私營軍事武裝開始快速、穩定發展,并日益在多個方面成為大國間博弈的重要角色。
1.政治紅利
當今世界,國家間彼此尊重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已經成為共識,這使得以“國家”的名義進行武力干涉越來越“寡助”。這也迫使大國在博弈中對軍事力量的運用有了更多政治層面的顧慮。
而私營安保公司具有非官方特點,使得政府可以繞開國際國內的政治壓力,間接獲得政治紅利。
如美國著名私營安保公司黑水公司擁有大量包括美軍高級退役將領在內的軍事人員,被稱為“每平方英尺的將軍數量要比五角大樓還多”,儼然成為美軍的“第六大軍種”,出現在五角大樓不方便出現的地方。
再如美國的軍事職業資源公司(MPRI),作為世界四大私營安保公司之一,曾經為120多名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和至少5500名非洲士兵提供過安全保護和培訓。無疑,這有助于美國在非洲的影響悄然提升。
同為四大私營安保公司的南非私營武裝公司(EO)在非洲數個國家的內戰中展現出了強大戰斗力,無形中也提高了南非在非洲國家領導人心中的地位。
2.經濟效益
私營安保公司的經濟效益巨大。據統計,全球私營軍事公司每年獲利高達2000億美元。因其豐厚的利潤和廣闊的市場,該行業在美國被歸入高新技術產業和高薪行業。
與此同時,該行業的存在還能節約軍隊的訓練開支。譬如,英軍培養一名特種兵需花費200萬英鎊,而從私營安保公司招募職業軍人的花費則相對少得多。以色列的退役軍人就因戰斗力強大且費用低廉而深受各國青睞,“哪里有戰爭,哪里就有以色列雇傭兵”的說法就是行業里對他們的贊譽。
此外,私營安保公司還能促進轉業兵員的再就業,解決安置問題。軍人技能主要圍繞作戰形成,與市場經濟兼容性相對較弱。
還是以以色列退役軍人為例,在過慣了二十余年極度緊張的生活后,這個群體要想很快有效融入社會是非常困難的。但當他們重拾武器奔赴海外戰場,過硬的訓練素養立即讓他們“走紅”私營安保市場。
3.力量支援
私營安保公司吸納了全球軍事精英,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戰斗力。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8名曾為特種兵的私人安保人員,在5個小時內擊退了數百名伊拉克抵抗力量的進攻,最終以2人受傷的代價擊斃了100余名伊拉克武裝人員。而在非洲的某場沖突中,私營安保公司在直升機的配合下,以200余名戰斗人員成功完成了抗衡數千名叛亂分子的任務。
而通過為正規軍提供軍事培訓,也可以增強正規軍的戰斗力。
私營安保公司人員多由各國特種部隊等精銳單位退役人員組成,通曉各國先進訓練方法且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可為正規軍提供科學、有效的訓練以提高戰斗力。如美國黑水保安公司號稱世界最大的私人戰術訓練機構,每年培訓人員超過4萬人,甚至美國海軍陸戰隊都常在這里訓練。
基于以上特點,在預備役戰斗力較弱之時,私營安保公司可彌補力量上的不足。
如黑水公司約有一個旅兵力的常備私人士兵及包括武裝直升機在內的飛機分隊,另外儲存有21000名前特種部隊成員、退役士兵及退休執法人員的數據,可在戰時迅速補充預備役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均要求私營安保公司與正規軍一起進行例行訓練,接受一致的基礎訓練,以及提出一致的作戰要求,以便于前者為現役部隊提供更好的支援。
4.反恐利器
私營安保公司在打擊恐怖主義行動中具有獨特優勢。
首先是避免了非對稱作戰,彌補了正規軍在應對恐怖襲擊及游擊作戰等方面的短板。第一次車臣戰爭時,俄軍對于四面而來的恐怖襲擊顯得焦頭爛額,疲于奔命,傷亡不斷增加。但在第二次車臣戰爭時,俄羅斯放棄了第一次大規模兵力攻擊的作戰模式,而是采取特種部隊和精干的內衛部隊對恐怖分子進行獵殺,取得顯著效果并獲得最終勝利。
其次,私營安保公司的打擊范圍不再局限于本土。恐怖分子多流竄于多個國家之間,正規軍進行打擊時,越境追蹤和打擊逃竄的恐怖分子容易引起政治問題。而私營安保公司由于其非國家性及去政治性,可以更方便規避越境打擊所帶來的政治糾紛。
【消極面】
不可否認,由于武裝力量私人屬性相對于武裝力量國家屬性的先天不足,以及行業發展過快出現的魚龍混雜現象,使其存在消極面。
1.破壞國家形象
世界各大國對私營安保公司的監管力度遠遠不夠,政府對雇傭軍公司的規模、效益、訓練等情況都缺乏具體監督。而私營安保公司的服務范圍往往多為局勢動蕩地區,地方秩序混亂,缺乏有效監督。這給此類公司職員在當地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大開方便之門,但這卻嚴重破壞了國家在該地區的整體形象。
譬如,美國私營安保公司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的惡劣行徑,就曾使美軍形象嚴重受損。有美軍高級軍官評價說,“他們每出去一次就制造一批敵人。在當地人眼里,他們就是美軍雇傭的槍手。”
2.沖擊軍隊建設
不可否認的是,此類公司提供的優厚薪酬給傳統國家軍隊建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對正規軍人職業的穩定構成一定挑戰。
還是以美軍特種兵為例,其年薪大約5.5萬美元,而加入私營安保公司每年收入可高達11萬至22萬美元。其結果是,受益于此類公司最多的美軍,也常常受害于它們“挖墻腳”。譬如英軍最富盛名的精銳部隊——第22特別空勤營,在伊拉克戰爭開戰后不久就出現了64名官兵集體離開軍營轉而投奔私營安保公司的事件。此外,英國特別海勤部隊也出現80名隊員另謀高就的情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