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鄉村振興田野調研③鎮:產業單一,人口老化的鄉鎮如何振興
【寫在前面】
今年暑假,筆者走訪了幾個村、鎮、縣。管窺蠡測,盲人摸象,分別形成了對山、村、鎮與縣的幾篇田野思考。這是系列調研第三篇,關于一個鎮。
走進一個小鎮,幾年前鎮上的道路、上下水、通訊管網等都進行了整治,鎮的面貌大為改觀。還建了一個禮堂,大概可以坐100多人,樓上還有小會議室,用于各種會議。一些傳統手藝與新式建筑成為別具一格的旅游景點。但鄉鎮除農業以外其他產業不多,財政收入不到2000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10多萬元。
該鎮鎮長告訴筆者,鎮里戶籍人口900人左右,其中18-59歲人口500多人。但常住在鎮里的人大概只有600人,其中18-59歲的人口100多人。同樣,鎮街道很干凈,很安靜,因為人少,雞鴨不允許散養,貓狗也沒有見到。
鎮里有一個中心小學,一幢L形的教學樓,至少八個標準教室。校園內有一個標準籃球場,幾張乒乓球臺,一條可能不到百米的塑膠跑道,其他地方用綠色假草皮覆蓋。規劃的教學樓有八個標準教室,人數或超過200人,可見昔日這里也是童聲鼎沸、書聲瑯瑯,歡呼雀躍、追逐嘻戲的熱鬧場景。這里五個年級共31個學生(今年六年級剛剛畢業6人),今年預計可以招到3個人,學生應該還有來自村里的。調研時正好校長在,因為要利用假期做一些修繕。與校長詳聊學校經費的情況,校長表示,由于人少,生均事業費按基本保底基數撥,經費也不算緊張;六個年級11名老師都住在縣城,車程一個小時左右。每周日來學校,一直住到周五返回縣城。這里的小學生享受了研究生的待遇,平均一個老師帶三個學生,并且時間不限,學生有不懂的問題隨時可以過來問。所以,這里的學生平均成績往往比其它滿額的學校要好。但還是有學生沒有讀完就中途轉學,一般是到縣城或更遠的地方。年輕的校長很敬業,有人跟他聊他的學校,很高興,有很多話要跟我們說,只是我們時間有限,匆匆謝過就告辭了。
農村小學一般可以分成中心小學、村小(完小與非完?。┖徒虒W點。其中中心小學一般以鄉鎮為單位設立,生源涵蓋全鄉鎮所有適齡兒童,其師資與硬件設施相對完備。村小的范圍要小一些,如果村小一到六年級都有,則是完全小學,否則就是非完全小學。在非完全小學上學的學生讀到村小沒有的年級則需要轉學到完小或中心小學去讀。教學點則更加小,位置非常偏僻,沒有規模,可能只有一兩位老師和十來個學生,甚至更少。
1990年代以前,中國經濟基礎還很薄弱,人口流動性還不大,很多農村兒童沒有機會就近接受義務教育。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建設各級小學,特別是村小和教學點;另一方面從1989年10月起,“希望工程”開始實施,一所所希望小學在窮鄉僻壤和大山深處建立起來,讓可能輟學的孩子有書讀,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希望小學學習知識,改變了命運。近些年,我們很少再談希望小學了,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政府的投入已基本滿足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同時,農村人口的減少使鄉村小學大量撤并,對主要建立在偏遠落后地區的希望工程的需要也減少了。事實上,我們還看到,很多希望小學剛剛建起來幾年就閑置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生源。
我們來看三個數據:一是農民工(現在稱“進城務工人員”,指戶籍地在鄉村,進入城區從事非農產業勞動6個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區,以非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勞動者),1993年6200萬人,2000年7849萬人,2010年24223萬人(2007年前國家統計局每年對7100個行政村進行抽查,2009年樣本擴大并正式在統計公報上發布。前后數據有跳躍,但不影響變化的趨勢),2019年29077萬人,2020年這個數據出現首次下降(是否與疫情有關現在不能做出判斷),為28560萬人。二是城鎮化率,1993年27.99%,2000年36.92%,2010年49.95%,2020年63.89%。從這兩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從1990年代到2010年,進城務工人員增加了3倍,城鎮化率增加了一倍,這兩個數據都提示:20年里農村人口急劇減少。三是小學數,1993年全國696681所,2000年553622所,2010年257410所,2019年和2020年分別160148所和157979所,不到30年小學總量減少了77.3%,主要是農村小學的撤并,特別是村小的撤并。小學的減少是一個側面,事實上,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迅速增加與城鎮化的不斷提高,1990年代末農村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都迅速減少,農村空心化現象凸顯。從前面的討論可以看出,以前村小都可能是完全小學,現在鎮中心小學也有可能成為非完全小學。
看完小學,再談醫療,鎮長告訴我們,鎮里沒有醫院或醫生,是縣醫院的流動診療車定期來鎮里看病配藥。同行的幾人感慨:再過十年二十年,這里可能不再有年輕人,未來,這個鎮都可能不復存在。人口遷徒的趨勢是明顯的,是否每個鄉鎮都需要搞鄉村振興,這也是值得討論的話題。
該鎮下轄9個村,近8000人。鎮里只有2/3的戶籍人口常住,主要是老人孩子,鎮中心小學只有30多名學生,村里的情況可想而知。鎮里近20多名財政供養人員,加上每個村1-3名部分補貼人員,財政補貼基本上就是維持農村行政機構運轉?!吨腥A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第二條規定: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活動。產業難以振興,人將會流向收入更高的地方,人才將無法振興。
盡管我們與鎮長聊天時展望了鄉村振興的前景,但就這個鎮而言,我們實在看不清這個遠離城市、交通不便、產業單一、人口結構老化的鄉鎮,未來將走向何方。
(作者龍文系大學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