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性粒細胞的抗癌能力,或許被小瞧了
文|陳根
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的一種白細胞,當人體出現感染或炎癥時,中性粒細胞就會聚集在有炎癥的地方開始吞噬細胞和細菌,幫助機體抵御感染等疾病的發生。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扮演的角色或許不僅如此,其還扮演著其它角色。
近日,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中性粒細胞分泌的彈性蛋白酶,至少可以選擇性地殺傷35種癌細胞。更讓人喜出望外的是,這個酶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不傷害正常細胞。
中性粒細胞存在于血液,會被體內化學物質提醒而進入感染部位。它們行動迅速,往往在一小時內就可到達感染位置。在攝入外來細菌之前,中性粒細胞會釋放一種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的纖維網,能捕獲并殺死細胞外的微生物。
在中性粒細胞攝取微生物時,它們以主、次和三級釋放大量能幫助殺死細菌的蛋白質。它們還釋放超氧化物,并轉化為次氯酸,被認為是殺死微生物的組成部分。
為了回答中性粒細胞是否可以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研究人員用中性粒細胞條件培養基處理35種不同的癌細胞和12種非癌癥細胞。令人驚喜的是,中性粒細胞培養基對這35種癌細胞都有殺傷作用,但對非癌癥細胞沒有毒性。

研究人員利用0.22μm的濾器發現,在不降低總蛋白的情況下,過濾能消除中性粒細胞培養基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在進一步的實驗中,通過蛋白質組學技術,比較過濾前后培養基中的蛋白質含量差異,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ELANE)。
ELANE可以通過抑制癌細胞生存相關的通路,誘導DNA損傷,通過水解切割來釋放CD95的胞內的死亡結構領域。此外,實驗還發現PPE也能像ELANE一樣選擇性地殺傷腫瘤細胞,并可以更好地縮小小鼠體內的腫瘤,同時保持CD8+T細胞依賴的遠端效應。
未來,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開發出有效靶向癌細胞,且不傷害正常細胞的藥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