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術派|“航母殺手”配“千里眼”:中國版全球快速打擊?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日前報道稱,中國正在構建由138顆衛星組成的偵察衛星系統,類似于美國的全球快速打擊系統(PGS)。事實上,在前段時間舉行的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已經公布了類似的天基監視系統。
無疑,中國新一代天基海洋監視系統呼之欲出,將進一步增強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的作戰能力。
反航母體系的有效支撐
在今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神秘的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首次公開亮相,更令人意外的是,射程更遠且具備打擊水面戰艦能力的東風-26導彈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以航空母艦為核心成員的航母戰斗群具有很強的攻防能力,可以說是當今作戰能力最強的艦艇編隊。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航母的“生命周期”還有很長,各種新技術和新裝備——如電磁彈射器、第四代艦載機——的出現也進一步增強了航母的進攻和防御能力。可以認為,航母仍然是未來的“海上霸主”。美國這個航母大戶在冷戰后多次派遣航母到中國“家門口”耀武揚威,深深刺激了中國,東風-21D、東風-26等以航母為主要作戰對象的武器就是被美國硬生生逼出來的武器。

但東風-21D、東風-26只是中國整體反航母體系的一部分,其有效作戰離不開天基海洋目標監視系統的支持。眾所周知,海洋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71%,航母在廣袤的大海中如同“一葉扁舟”。反艦彈道有效打擊航母首先必須知道其在哪里,由于航母一直處于航行之中,實時偵察監視航母并精確定位是有效實施反航母作戰的前提條件。
覆蓋范圍大、定位精度高、重訪時間短等優點讓天基海洋目標監視系統成為海洋目標監視的重要平臺。冷戰期間,美蘇兩國一直積極發展該系統。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國內相關單位開始探索和研制天基海洋目標監視系統。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以電子偵察衛星系列、光學偵察衛星系列為主的天基海洋目標監視系統。一般情況下,電子偵察衛星發現目標后,召喚光學偵察衛星進行成像偵察。
以此為基礎,中國擁有了一套滿足最低限度要求的天基海洋目標監視系統,大大提高了中國的海洋監視能力。但有道是“金無足赤”。為進一步支持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作戰,部署偵察監視能力更強的天基海洋目標監視系統迫在眉睫。
小衛星星座將成未來主力
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部署138顆低軌道衛星(光學、雷達、電子偵察衛星)可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全譜段數據獲取和全球任意點10分鐘以內的重訪能力,基本具備實時偵察監視航母的能力。
在小衛星技術成熟之前,衛星平臺只有兩種選擇,中型和大型衛星平臺。中、大型衛星平臺追求高性能、長壽命和高可靠性等指標,造成的結果是衛星造價非常昂貴,部署100多顆衛星組成的海洋監視系統將是一個耗資龐大的工程,考慮到衛星發射能力和壽命,費用會進一步上漲。
小衛星的進步和快速發射技術的成熟,短時間部署100多顆衛星組成的海洋監視系統成為可能。小衛星具有制造成本低、制造周期短、發射費用少等優點,可使用中大型火箭采用“一箭多星”發射,或者使用小型快速響應火箭機動發射,即使戰時損失,可快速布網發射。此外,敏捷性強的小衛星還具有很強的側擺機動能力,可進一步縮短重訪周期。

目前,中國小衛星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以今年10月份發射的“吉林一號”商業遙感衛星組星為例,主星重420千克,空間分辨率0.7米,兩顆視頻衛星分辨率達1.2米,技術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光學成像偵察衛星的水平。
在快速響應發射方面,中國已經成功發射快舟、長征-11和長征-6等小型運載火箭,長征-6號小型液體火箭發射準備時間在一個星期之內,具備“一箭多星”發射能力,一次發射可將10多顆50千克級別的小衛星送入太空。快舟和長征-11號火箭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具備24小時內應急響應發射的能力,并且長征-11號火箭也具備“一箭多星”發射能力。此外,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還在研制運載能力比快舟1運載火箭更強的快舟-11和快舟-21,可進一步增強中國的空間快速響應能力。

根據公開報道,國內已經有多家單位推出了小衛星全球布網星座計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提出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計劃由30顆小衛星組成,可提供重訪周期小于2小時的高分辨率光學和雷達圖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計劃在2022年左右建成16顆0.5米分辨率光學遙感衛星、4顆高端光學遙感衛星和4顆雷達遙感衛星及多顆視頻衛星等微小衛星組成的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系統,并將于2016年年底進行首顆衛星的發射。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提出的小衛星星座計劃更加龐大,計劃以“吉林一號”衛星為基礎,分4個階段逐步建立起由138顆衛星組成的遙感衛星星座。
眾所周知,軍民兩用是航天的一大特色,這些商業遙感衛星的航天信息產品完全可以提供給軍方,加上軍方自身不斷發展的天基海洋監視系統(有消息稱,軍方用于海洋監視的衛星未來將配備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偵察衛星,偵察監視能力進一步提到),可極大增強中國的海洋目標監視能力,讓航母這樣的“大塊頭”無處遁形,從而更有效支持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的反艦作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