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場情緒與美元避險屬性
2021年6月以來,隨著美聯儲議息會議意外傳遞出政策轉向信號后,全球市場情緒逐漸轉向,尤其是7月20日前后,俗稱“恐慌指數”的美國標準普爾500波動率指數(VIX)大幅跳升,大類資產紛紛呈現出明顯的避險特征。主要變現為:
一是全球主要股指大幅下挫,7月13日起納斯達克指數連跌5日,跌幅達4%;
二是債券市場受到追捧,十年期美債收益率意外突破1.13%關口,德債和中國國債收益率也連創新低;
三是避險貨幣日元對主要貨幣普遍大幅走強,瑞士法郎兌美元、歐元、英鎊等貨幣也分別走高;
四是傳統避險資產黃金價格明顯上行。雖后續市場情緒短暫緩和,但仍舊起伏波動,顯示出對后市擔憂不減。
近期市場情緒的變化的原因
一是Delta變異病毒在全球肆虐,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不確定性。和2020年3月不同,當時新冠病毒突破開始在全球肆虐時,市場避險情緒短暫飆升,但各國快速祭出最大量貨幣刺激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且伴隨各項疫情防控政策、疫苗研究和接種進程的有序推進,各國經濟先后復蘇,市場情緒很快回暖。但病毒正處于快速變異中,現階段的Delta變異病毒似乎對疫苗“免疫”,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已使用殆盡,經濟刺激空間有限,進一步加劇了對未來疫情防控的擔憂。
二是多國央行貨幣政策出現轉向,未來全球貨幣政策正?;M程料將加快。今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通脹預期普遍上行,截至目前,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主要國家央行態度明顯偏“鷹”,歐央行已放緩QE步伐,巴西、捷克、匈牙利、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國家更是陸續加息,以應對不斷攀升的通脹壓力和未來可能出現的資本外流風險。全球市場流動性收緊預期不斷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在本次避險情緒中表現強勁。在避險貨幣日元走強的同時,美元兌日元基本保持穩定,兌一籃子貨幣的美元指數持續上漲,且日元和美元的升值幅度相當。在本次疫情爆發初期,美元指數大幅走強令關于美元和日元的避險屬性的討論再起。我們分析認為美元確實具備成為避險貨幣的條件和優勢,但當時美元指數的走強是由于金融體系大量的流動性需求推升所致,不代表美元作為避險貨幣被追捧。
美元能否成為避險港灣?
理論上,成為避險貨幣需要一定的條件。多方研究表明,避險貨幣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該貨幣必須可自由兌換,二是該貨幣的匯率自由浮動。
達到這兩個前提條件的貨幣,并不等于就能成為避險貨幣,國際資本傾向于選擇:1)貨幣市場低利率,2)持有較高的凈外國資產頭寸,3)具備一定深度和較強流動性的金融市場的經濟體的貨幣,作為避險資產購入。
理論上而言,高凈外國資產頭寸為資產流動提供前提,低利率是驅動人們持有海外資產的原因,而高流動性則為境內外資產的轉化提供了條件。因為國內利率低下,人們傾向買進海外高息資產以獲取更高收益,一旦風險逼近,高息資產的收益不再那么明顯,海外資產遭到拋售從而貨幣回流,于是該國貨幣就會升值。
當日元作為避險貨幣得到追捧時,與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預期相關性較小,而與市場投資組合再平衡交易關系更為密切,尤其是衍生品市場交易情況。以2000年以來的歷次危機為例,風險事件發生時,VIX指數多數跳漲,日元兌美元匯率隨之明顯跳升。從國際收支平衡表看,風險事件發生時,國際資本并不會相應流回日本境內(數值上為下降),顯示出日元的避險屬性與國際資本流動的關聯度較弱。從CFTC日元對美元非商業持倉數據看,每次風險事件對應的均是日元多頭的快速增長,日元升值與投資組合的再平衡交易關聯較強。當風險偏好發生變化時,日本公司的出口商或海外分支機構可能會通過風險對沖鎖定匯率,同時部分外國持有日本資產的境外持有者會選擇增加日元多頭,因此,在風險事件來臨時,日元的非商業持倉數據不僅僅包括短期投機,還包括了謹慎的風險管理操作。
美元實際具備成為避險貨幣的條件。
首先,美元是可自由兌換貨幣,且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美元具備避險貨幣的前提條件。
其次,美國的金融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毋庸置疑,美國國債收益率被認為是無風險利率,美國國債是最佳無風險資產被各國官方作為儲備資產持有,其資產安全性得以保障。
第三,金融危機以后,美國大規模量化寬松,美債收益率明顯下行,持有成本大幅下降,但與德債、日債等資產相比,價差仍有100-200個BPs,更具備持有價值。
第四,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大規模買入境外資產,國內資產購買明顯減緩,2015年后境外資產已開始持續凈買入國外資產。
由此可見,美元具備避險貨幣所需要的所有條件,且在危機后愈發具有成為避險貨幣的獨特優勢,理論上美元避險屬性正在不斷增強。
美元在過去的危機中并未有明顯的避險表現。其中與美國相關的風險事件中,美元指數并沒有明顯漲勢,而與歐系貨幣國家有關的風險事件中,因歐系貨幣大幅下跌致美元指數被動走強。此次新冠疫情在全球擴散之初,美元大幅上漲是由于金融體系大量流動性需求推升,投資者大規模賣出證券資產以獲得流動性,而并非美元避險需求的結果。從CFTC歷次風險事件美元凈多頭持倉情況看,雖大部分風險事件發生與美元多頭持倉增加也存在對應,避險需求增加時美元多頭也出現了增加的情況,但和日元相比其規模和邊際變量均明顯較小。
近期市場情緒惡化時,美元展現出一定的避險貨幣功能。
一是從大類資產價格變動看,本輪美元指數上漲與流動性緊張無關,投資者普遍將風險資產拋售,買入美債、黃金、日元等傳統避險資產,是市場情緒惡化的表現,此時美元對多數貨幣升值或意味著美元作為避險資產被買入;
二是對于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不僅僅針對美聯儲,主要國家央行紛紛表示出“鷹派”立場,新興市場國家更是開始陸續加息,相比較而言美聯儲仍處于“討論‘討論減少購債’”的階段,美元階段性走強與貨幣政策預期關聯不大;
三是從基本面看,全球經濟復蘇勢頭強勁,歐洲、澳洲、亞洲等地區國家經濟數據并不比美國差,相反美國國內經濟數據表現好壞參半,基本面邏輯不支撐美元走強;
四是從衍生品市場交易情況看,近一個月以來美元多頭持續增長,凈多頭持倉已逼近疫情以來高位,顯示出投機資本對美元明顯看多。
由此看來,近期美元走強主要與避險情緒有關,美元展現出了一定的避險貨幣功能。
綜上所言,近期避險情緒蔓延導致全球市場波動,美元展現出了一定的避險功能。從理論上講,美元具備成為避險貨幣的全部條件,且多方面因素表明其避險屬性正在逐步增強,而近期的市場環境證明7月中下旬美元走強更多是因為市場情緒的反應,與其他因素關聯較弱,美元展現出了其避險功能。未來,美元能否持續發揮避險功能,成為避險貨幣,還有待繼續觀察。
(作者曹譽波為經濟學博士,供職于某國有大型銀行金融市場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