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日報刊文:反對文山會海,就該“一條線穿千根針”
提前預告會議內容,全程網絡視頻直播……吉林省近期舉辦的多場會議,采取全網直播形式“一竿子插到底”,會議內容從層層傳達變為“一步直達”,受到了基層的普遍歡迎。
作為研究部署工作的重要載體,開會原本是為了解決問題,但文山會海的出現,卻使開會本身成了“問題”:占用基層干部大量時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助長了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近年來,黨中央把為基層減負作為作風建設的重點。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嚴格控制層層發文、層層開會,著力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的問題。
反四風的成績有目共睹,文山會海仍時有出現。有人吐槽“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有人忙于完成不同部門部署的同類文件,究其原因,恰如某基層干部所言:“現在有些檢查還是看會議記錄,好像沒開會就是沒干活一樣。”開會當然也是干活,但如果開會取代了干活,干活只剩下開會,真正的事務性工作到底應該誰來做呢?
提起基層工作,人們習慣于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文山會海的荒誕之處在于,上面的“千條線”都想同時穿過下面的“一根針”。問題是,如果逐級開會、層層發文成為上級部門的工作常態,那些重要而緊急的任務往往會在基層出現梗阻。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網直播會議備受好評:一個會議一個主題,“一竿子插到底”意味著“一條線穿千根針”,工作效率因此大大提高,基層負擔則因此大大減輕。
借“互聯網+”的春風,公眾的生活得到了極大便利,公共服務轉型升級也大有用武之地。全網直播式會議的優勢顯而易見:打破了空間限制之后,參會人員不必再受鞍馬勞頓之苦,同時也能節約大筆的會議開支;拓寬了會場容量之后,會議內容不必再層層轉發部署,基層干部能夠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和任務;縮短了會議流程之后,既可以避免會議精神在逐級轉發中出現偏差,也可以使參會者將時間精力更多放在事務性工作上。無論是從提高工作效率,還是從減輕基層負擔的角度來看,“互聯網+會議”都值得借鑒和推廣。
實際上,雖然“互聯網+會議”是新生事物,但包括電視電話會議在內的遠程會議早已有之。遠程會議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除了技術條件限制之外,還有一個現實因素就是部分地區因考評機制落后,仍患有文山會海考核依賴癥。如果會議頻率和文件數量成為衡量部門工作的重要依據,文山會海恐怕就難以真正絕跡。從這種意義上看,推行“互聯網+會議”不只是一種技術創新,更為重要的是,由此必然意味著考核機制的更新和助力。
對于基層工作來說,具體工作的能力和成績才是檢驗人才的標尺。讓想做事的人能做事,讓善做事的人做成事,不僅要讓他們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而且要用更加科學的考核機制,為他們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消除文山會海,首先就要矯正考核標尺。
(作者:趙志疆,系媒體評論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