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個月拖而不決一采訪就解決,中紀委機關報刊文批衙門看鏡頭
安徽省碭山縣官莊壩鎮71歲的曹運良老人和93歲的老母親一直相依為命。但是,前不久,老母親的戶口卻突然被注銷,醫保和社保賬號也隨之作廢。曹運良為此奔走3個月卻毫無進展。近日,曹運良將問題反映到報社,在記者采訪了當地公安和人社部門后,僅僅半天時間,拖延了3個月的問題就被火速解決了。
這事兒讓人看后喜憂參半,喜的是在媒體介入下,老人的“死戶口”半天工夫就“活”過來了,憂的是為何老人奔走3個月之久的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解決,難道非得要媒體曝光,有關職能部門才會有所“覺悟”?
這件事再次暴露出服務型政府創建工作在一些地方僅僅停留在文件上、口號里,中央從上至下開展的作風建設還存有盲區、死角,并不是所有政府職能部門真正轉變了服務思想,工作拖、推之風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碭山縣公安局戶籍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所以出現活人戶口被突然注銷的怪事,是因為曹運良母親名叫“曹郭氏”,這是個在老一輩中非常普遍且沒有辨識度、容易重名的名字,有可能是8月份的時候有類似姓名的老人去世,因此,曹老母親的戶口被不小心誤刪了。這是件意外個案,戶籍科將針對這種情況展開檢查,以免再次出現因為重名等情況而導致的類似失誤。
即使這只是個意外,活生生的一位老人“被死亡”,奔波了3個月問題拖而未決,記者一采訪,半天就解決了問題,這個“意外”對于老人而言才是真正的意外。有些政府部門不是看真相,而是看鏡頭,這是當下典型的“輿論敏感癥”。
民眾反映的問題不是找不到解決的根源,而是有些職能部門、官員心中根本沒有將“為人民服務”當回事,衙門作風嚴重,更缺乏自我反省、認錯的勇氣,明明知道自己工作失誤,偏偏“咬牙挺著”,百姓硬是拿他沒辦法,還不得不來回折騰。
媒體監督為什么能推動干部作風轉變?當媒體監督關注到干部群體的時候,不僅可以將媒體觸角覆蓋到干部所干事情的各個層級、各個方面,而且能夠把干部的所言所行傳遞到每個社會人的接收范圍。但是,我們別忘了,監督只是媒體功能之一,一個法治社會過度依賴于媒體監督,是極不正常的。
所以,當我們欣喜于媒體有效監督的同時,更應該注重于追責機制建設,深究那些給百姓造成“意外傷害”的職能部門責任,并通過媒體公開曝光典型案例,這種放大的傳播效應讓心中有鬼的人有所忌憚,真正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讓諸如老人戶口被注銷事件真正成為“意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