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一周迎兩項重磅新規,評級行業從監管驅動邁向市場驅動
評級行業一周內迎兩項重磅新規。
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使用外部評級的自主性,推動信用評級行業市場化改革,決定試點取消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以下簡稱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環節信用評級的要求,并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此外,8月6日,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從提升評級質量和區分度、完善評級公司內部控制和評級獨立性、加強信息披露、加大對違規行為懲戒力度等方面強化信用評級行業要求。
監管風暴持續
今年監管對評級行業可謂“重拳出擊”。
這是繼今年3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取消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環節的債項評級強制披露要求,僅保留企業主體評級報告披露要求后,監管部門試點取消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環節各類信用評級要求。
今年1月末,交易商協會發布取消注冊發行強制評級要求的階段性方案,明確在申報環節,不強制要求企業提供債務融資工具信用評級報告及跟蹤評級安排作為申報材料要件。交易商協會發文指出,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關系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大局。近年來,我國信用評級行業取得較快發展,但也存在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等“重市場份額、輕評級質量”問題,導致信用評級的風險預警和投資定價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發揮。
除了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動作頻頻。中國證監會發布修訂后的《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取消了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信用評級的強制性規定;此后又發布《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管理辦法》,明確取消注冊環節的強制評級要求。
降低外部評級要求,是近年來評級行業監管政策的重要方向,也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國際共識。《通知》提出,降低監管對外部評級的要求,擇機適時調整監管政策關于各類資金可投資債券的級別門檻,弱化債券質押式回購對外部評級的依賴,將評級需求的主導權交還市場。
而試點的提出可以說是中國債券市場在弱化外部評級依賴方面邁出的決定性一步。
評級需求的主導權交還市場
央行此次試點,相當于試點期內債務融資工具不論在注冊環節還是發行環節都不再需要任何信用評級要求,而將企業評級選擇權完全交予市場決定。在去年的永煤事件之后,監管對評級加強了關注,總體上要求評級公司能夠參考國際的做法,評級要能夠呈現出正態分布。現如今,評級仍然集中在AA以上,也因為這是債券能夠發行的評級級別門檻。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副院長袁海霞向澎湃新聞表示,試點取消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環節信用評級的要求,是近期五部委聯合出臺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通知關于評級機構市場化改革的具體落實。取消強制評級,有助于進一步降低外部評級依賴,將推動評級行業發展由“監管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從更長遠來看,信用評級已經日益成為債券市場重要的基礎設施,隨著債券市場風險釋放市場化、常態化,市場對高質量的評級服務需求依然存在。整體有助于行業更好的服務投資者,建立起行業“聲譽機制”,推動形成基于評級質量競爭的市場新秩序。
《通知》明確提出,信用評級機構應當長期構建以違約率為核心的評級質量驗證機制,制定實施方案,2022年底前建立并使用能夠實現合理區分度的評級方法體系,有效提升評級質量。
聯合資信近日表示,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我國評級行業監管趨于統一、規范,在監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評級行業不斷完善評級方法、提升評級技術。不過,針對信用評級行業長期存在且成因復雜的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系統性問題,目前仍未取得明顯進展。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鐘輝勇向澎湃新聞分析指出,央行此次試點會使得市場中評級機構形成分化,評級質量差的評級機構會受到的影響較大,因為得不到市場上投資者的認可;同時,由于取消了強制發行評級的要求,而資質差的發行人也就不會再找評級機構來做評級。而評級質量得到市場投資者認可的評級機構,他們受到的業務沖擊就相對比較小。
中誠信國際董事長、總裁閆衍今年5月以《重塑行業,回歸本源》為題在2021中誠信投資者服務大會上指出, 取消強制評級、降低外部評級依賴、強化評級行業監管等相關舉措,在短期內將給評級行業發展帶來一定壓力,但長遠來看,將有助于促進評級行業回歸投資者服務本源,推動評級行業格局重塑,并邁向市場驅動與高標準、嚴監管的行業新發展階段。
閆衍表示,隨著債券市場打破剛性兌付,信用風險事件加速暴露,評級中樞上移、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能力弱等問題日益凸顯,導致信用評級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制約著評級行業、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他還提到,這些問題背后既有評級機構本身的評級體系、理念等評級技術不足等原因,也與長期以來我國信用生態環境尚不完善等因素有關。
市場影響幾何?
試點實施后,債券評級中樞是否會出現大規模下移?又會對債券市場帶來什么影響?
鐘輝勇認為,未來評級中樞會出現下移,但下移的速度可能會比較緩慢,不一定會快速下移。總體來說,監管的目的是希望以后市場上出現真正得到投資者普遍認可的評級機構,并不會對整個債券市場帶來非常大的沖擊。
盡管對市場影響不大,但業內普遍認為這對評級行業的沖擊如疾風驟雨。
資深投行人士陳浩直言,現在整個評級行業面臨巨變,“過去是吃不吃得飽的問題,現在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而評級機構 “涅槃”之路也是一個重建公信力的過程。
閆衍指出,未來評級機構會更加專注于投資者服務能力建設,市場各方應將以評級質量為核心的投資者服務能力,作為評價評級機構的標準,建立評級行業良性競爭的正向激勵機制。在行業變革的趨勢下,深化信用分析、提升投資者服務水平將成為信用評級的立身之本。
陳浩認為,試點開始后評級之錨可能會下移,而且也不是一家評級機構會下移,一旦一家評級機構說了真話,其他機構也都會跟著說真話,于是錨就會統一下移。
鐘輝勇亦指出,現在只是取消強制評級,但是對于發行人而言,尤其是優質發行人,為了吸引投資者,還是會進行評級的。
“最后評級機構所提供的評級結果也一定是會統一的,不可能各有各的體系。”鐘輝勇說道。
閆衍介紹,從可實現路徑來看,短期內評級機構可基于反映受評主體基礎信用狀況的BCA(個體實力評估)等級,提高區分度,同時結合外部支持因素、ESG評估等參數,形成具有區分度的評級標準;中長期來看,應逐步建立以違約率檢驗為核心的評級技術體系,以實現基于違約率表現的評級結果分布。
按照中誠信國際的測算,改進評級方法后,評級中樞將下移——過去主體信用評級集中在“AAA”級的產業類主體,其BCA評級將降為 “AA-”;而過去主體信用評級集中在“AA”的基建投資類主體,其BCA評級降至“A”。
據澎湃新聞了解,外資評級機構標普信評的評級方法參考了標普全球的方法論:首先得到“個體信用狀況”,它代表了企業在市場上不依賴于外部支持時自身的造血能力有多強。此外,再考慮集團或政府的支持因素,最終得到的是主體信用等級。
標普信評工商企業部評級總監王雷此前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們的方法論從結構上而言能夠提供更多的區分度。通過對比按照境內評級機構分布在AA、AA+和AAA三個級別的上千家主體,標普信評的案頭分析結果卻落在從AAA到B-總計16個子級的跨度中,中位數位于BBB序列,區分度較大。
不過, 外部支持究竟如何衡量,在中國的國情之下,行業或仍將面臨一段探索期。
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國家信用與企業的信用傳遞應該如何判斷是個難題,也是行業內部需要共同去面對和改善的。即便可以參考成熟市場的前車之鑒,其中的度仍需要評級公司自己去探索和把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